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挤车"抢座"  其实是心理问题

(2008-07-03 09:19:31)
标签:

健康

分类: 我的日志

挤车"抢座"  其实是心理问题

 

现如今,到处都提倡文明乘车,城市公共乘车秩序的总体情况有所好转。但在不少地方的早晚上下班高峰期,特别是始发站的公交站台、地铁车站,不论男女老少,无分老弱妇孺,一拥而上“抢座位”的现象仍然是一种生活常态。对很多人来说,一天的战斗就是从争夺屁股下的座位开始的。无数人,每天都极其认真和努力地重复“抢座”这件事儿。更引人深思的是,在那样一个特定环境里,很少有人觉得 “抢座”这种行为不够文明。“座位面前,人人平等”,所以男人可以不绅士,女人可以不优雅

 

说到“抢座”这件事儿,很多人会理所当然地解析为个人教养的缺失。但耐人寻味的是,“抢座”者中并不乏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比如白领、学生等等。这些人在生活中大多温良恭谦,甚至有时见到“老弱病残”还会主动让座。是什么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抢座”大军中呢?“健康863心理网”的心理专 家筱丹老师认为,“抢座”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其实源于浮躁的社会心态和个体的从众心理。

 

     “抢座”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浮躁的社会心态。很多人都玩过一种“抢座位”的游戏,人多椅子少,总有人因动作慢,抢不到座位而被淘汰。游戏规则反映生存法则。对很多人来说,生活远比游戏更加残酷。在现实的生存压力下,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很多人无法从容应对周围的竞争,因此选择争抢来获得控制欲和安全感。“挤”和“争”因此成为一种生存方式。从乘车抢座,到开车抢道,诸如此类的普遍行为其实都是生活压力的社会写照。

 

而有的人即使本来想遵守秩序,但当看到不守秩序的人得到好处,往往容易心理失衡,无法容忍“别人有的我没有”,从而放弃自己的礼貌和谦让,加入到争抢的行列中,让不遵守秩序成为一种潜在的共识。这就是从众心理发生的效应,在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想法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

 

改变人们生活中习惯的陋习并非一朝一夕。文明的行为需要相关部门的引导,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塑造城市乃至国家的形象不能只靠政府和媒体的努力,更攸关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认识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

健康863网心理抗灾专题

健康863网心理疏导平台  

健康863网医疗卫生抗震救灾专题 

汶川大地震后 让孩子过一个特殊的儿

儿童心理健康 关乎职业生涯

看亮剑能缓解灾后悲观情绪

健康清洗肠胃排毒法

科学食用快餐的五个原则

水润肌肤背后的11个小秘诀

莎朗·斯通道歉没诚意 外交部回应

灾区卫生防疫十大注意事项

小儿关节扭伤的急救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