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己·奉一
初三九班 司一辰
恕己·奉一
前段时间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最后一行是“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一。”最后六个字让某瓜很不解
按理说,应该是介绍这崔氏二小生的名字吧,但这两个名字确是十分有意思,从某种程度上说,诠释了一种文人的境界…
(正版翻译就是两个人名,有问过,很失望)
恕己,字面理解,宽恕自己,即悦纳自己。
大概就是超脱 能较坦然地接受命运给自己的一切
在朝为官,不为官名所累 亦不以其有损于自己的信仰
像白居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是一种为政者的爱民之心,但仔细想来,这是社会分工不同
居官位,就要从一个比农者更高的高度去帮助农民,用一个有兼济天下之心的文人,一个爱国爱民的政者的方式去帮助农民,这样的力量更大
大概不必要躬亲农事,亦不必因自己的俸禄和官位而有什么愧疚吧。
被贬荒地,也不会长久地哀怨,更不会一时气愤难平选择轻生(屈原那样的情况另当别论)
谪居,就享受失意带来的诗意,做自己的文人,创一片文化天地
不强迫自己做一个文人不屑做的事情,比如用沾满铜臭的方式达到他人期许的目的
跟随灵魂的指引
无论是谦和 狂妄 仁懦
不羁 率性为人彰显真性情
这大概是文人的心境之一吧
奉一,就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能奉行自己的准则,坚持自己的主张,信仰自己的信仰
比如对国的忠诚,对君的忠诚,对某种精神,某种学术思想的忠诚对真理的真诚
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提出了万世叹服的行为准则
而屈原对楚的忠诚也是震撼千年
当朱熹和他的学生们为了坚守一片教育的净土,为了坚持自己的学说而坦然接受死亡的时候,他们的形象成了中国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最高境界
还有…太多太多…
烈火中不移地坚守 凄美而壮阔 那一刻的残阳一定如血
青山中默默的奉行 朴实而高贵 那一片山林的风 一定自由不羁
恕己和奉一的融合
也许就成就了千古不休的一种精魂?
回到小石头记,本文的作者柳宗元正是这样
这四个字 正诠释了他的人生境界
恕己。奉一。http://imgcache.qq.com/ac/b.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