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努力、天帮忙”  去年上海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今年将持续推进环保

(2017-01-18 09:38:07)
标签:

杂谈

2016年,上海PM2.5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与2013年相比下降27.4%,提前一年实现了下降20%的阶段性目标; 主要河流断面水环境目标达标率较2015年上升26.6个百分点。

昨天上午,市十四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召开“加快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专题审议会,市环保局等12个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审议。共有138位人大代表参加本场审议,多名代表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室内污染、垃圾处理等方面各抒己见。

外滩上空云卷云舒,浦江两岸风景优美。/CFP

去年环保目标任务完成

专题审议会上,市环保局局长张全作了情况介绍。2016年,本市完成了各项环保目标任务。上海2016年的PM2.5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与2013年相比下降27.4%,提前一年实现了下降20%的阶段性目标;主要河流断面水环境目标达标率较2015年上升26.6个百分点,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比较明显。

尽管去年环保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张全表示,环境质量仍是上海发展的主要“短板”,本市治污和源头预防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当前环保工作仍处在“负重前行、须更加努力”的阶段,与国家标准、上海发展定位和群众不断提升的环境诉求还有相当差距,当前的环境质量改善不够稳固。2016年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较大,这是全市上下“人努力”的结果,但也有气象条件相对有利、上游水量充沛等“天帮忙”的因素。

2017年,上海将继续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大力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和依法治理,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张全说:“大气方面,要出台深化治理方案,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推进机动车污染治理和港口船舶减排。”

上海需要更多郊野森林

伍江代表建议,要进一步提高上海对环境污染的抵抗和吸纳能力,更加长远的环境整治问题要靠生态系统来解决。“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原始森林几乎没有。现在虽然全市在加快建设郊野公园,但是郊野公园的建设方向还是休闲游乐功能,没有向森林方向推进。上海如果有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空气就不会有问题。”

伍江表示,上海的生态系统里有两大屏障,一是崇明岛,二是黄浦江水源地。上海已经将崇明岛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但是仅仅是定位还不够,还要看落实,要保证1400平方公里的崇明岛,真正成为上海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此外,上海还可以做些增量,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腾笼换鸟”,在逐渐完成搬迁后,增加更多的生态体系。

任建兴代表则表示,比起被动地靠“天帮忙”,等风来吹散雾霾,治理雾霾更要做到预防在先、措施在先。他建议进一步研究探明上海雾霾的成因和导致雾霾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制定更加强有力有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措施,要进一步明确环保督察,既要发布面临雾霾时的预警等级,更要探索、研究、发布雾霾发生之前的预测、预告、预防的警告等级。

常江代表建议,调整中小学及幼托机构在空气污染期间的应对预案。根据上海现行的应急方案,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在相应的预警发布后,将采取停课或停止户外体育活动等措施,建议在此基础上增加一项措施,给学校主动权,即可根据课前室外的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来决定是否开展户外活动。

立法保障教室空气质量

黄晨代表指出,人的一生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室外环境污染受到关注的同时,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应该受到重视。资料显示,教室所测到二氧化碳的浓度经常是标准的两三倍。此外,教室空气质量中50%-70%还受到室外空气污染的影响,同时还有室内如甲醛、VOC等的影响。室内环境对儿童的健康以及学习的效率有很大影响。

“强烈呼吁加快中小学校教室环境的立法速度。”黄晨表示,目前,对教室空气质量的监管标准并不缺乏,比如现有的中小学教室的换气卫生标准、中小学建筑建设标准中都有明确对二氧化碳的规定,PM2.5和PM10的指标则可以引用室外的标准;甲醛、苯等室内化学污染物也有相关的标准,但在执法方面却无相关法规。

整体水体规划急需优化

谈到水污染问题时,伍江代表表示,2000年相对1900年,自然河道水系消失了90%。要想让水活起来,绿起来,必须让河道形成体系,丰富上海的水系统。

汤静波代表也表示,应恢复本市河道的自然循环,优化上海整体水体规划。目前,上海存在很多丧失自然循环的“断头河”,形成“断头河”的原因很复杂,道路、工厂、居民别墅区等的建设都可能截断原本的河道。而这些水流系统在被不断占用后,就如同“毛细血管”丧失了作用,会使水系丧失原本的自净能力。

汤静波认为,上海整体水体规划急需优化。首先,建议对水体系统全面普查,摸清水流状况,有些河道通过短期集中整治看上去不再黑臭,但不代表水质已经变好,需要很长时间调理恢复;第二,在节约用地的基础上把蓄水功能、自净能力、生态修复功能结合,做好城市的蓄水能力建设。特别是应对夏季暴雨时,如果不能彻底完善雨污分离,那仅仅是污水泛进河道的短短几天时间,也会将河道原本的生态系统破坏,而修复水质则是漫长的过程;第三,建议对重点河道加强监控,广泛宣传,引导提高市民环保素质。

推进垃圾分类需不懈努力

赵爱华代表提到,市人大代表在实地调研发现,垃圾分类在居民中的响应度和认可度并不理想。“装潢垃圾混在生活垃圾中的情况时有发生,干湿垃圾混收混储现象比较普遍。”

赵爱华代表认为,垃圾分类是“持久战”,推进垃圾分类需要几代人不懈努力。“尤其是宣传者和教育者,导向要客观、科学,避免把垃圾分类当作一场活动或者一场秀,要让广大市民百姓树立起‘生命不止、垃圾分类不止’的习惯。”

上海一批极具规模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和垃圾处理设施将全部建成,“如果说目前垃圾末端处理设施没建成,影响了源头的垃圾分类积极性,但若不加速进程,几年后就可能变成源头垃圾分类不力,而影响了末端设施的正常运行。想要在四五年内将生活垃圾分类做到保质保量的全覆盖,任务艰巨。”赵爱华说。

她还建议,垃圾分类政府要先行,政府应当担起主导责任进行推动。“垃圾分类与行政工作也应该实行一岗双责,纳入年度政绩考核。”

顾立军代表则表示,“据统计,上海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是1亿吨左右,每天至少可以堆起来一座金茂大厦。”他建议,通过立法对建筑垃圾的产生、运输、消纳、回收利用等环节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加强规划和运营,垃圾尽可能资源利用; 同时将管理和执行责任落实到位。

【相关新闻】大数据联动 治理水环境

晨报记者曾索狄报道 市政协委员钮晓鸣表示,目前上海的河道黑臭整治行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水道和河道的污染依然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很难一次性解决。比如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相关性?河道与河道之间会不会互相影响?气候变化和河道污染有什么关系?不同季节情况呢?……对于这些问题,现在当然也有监测,但很多是就事论事,看看这条河最近情况怎么样,或者治理半年后、一年后的情况,不够严密,很难掌握水道和河道的变化的规律。由于缺乏对河道长期观测及数据支撑,现在河道的治理通常只能采取常规处理办法或突击整治,在经济性、长效性上不十分科学合理。

环境数据观测站是比较新的概念,除了获取、传输、处理监测到的环境数据,它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把动态的数据一目了然地可视化,然后根据不同污染物成份、季节进行分析。钮晓鸣建议,在水环境治理问题上可以参考采用,在上海选择一条或几条河(水)道先进行试点,成功以后再联网推广;同时可以把不同学科、部门串联在一起,大家数据共享,这对分析水环境变化原因、预测变化趋势、实施多区域联控联治等都有重大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