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你有想过误把私人财物当作垃圾丢弃了会怎么办嘛?11月17日,本市静安区的尚女士就在清理杂物时,误将存放在枕头内的3万元美金当垃圾扔掉。一家人心急如焚,但幸运的是,上海城投环境实业虎林基地的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化系统顺车追踪,替失主从已运走的垃圾里找回了装有现金的枕头。
工作人员联手寻回失物
17日中午12时许,尚女士和自己一家老小来到了环境实业虎林基地,他们自称误将装着3万美金的枕头当垃圾丢弃在小区的垃圾桶内,只是后来桶内垃圾被清空,枕头及巨款便不知去向。
得知这一情况后,基地市场经营部经理郭玉文立刻赶赴磅秤间,查询到新静安灵石作业队已经完成清运作业。市场部副经理谈博君、调度朱敏立即通过信息化系统查询到该时间段中转站有可能运送的集装箱,箱号分别为0924、1353、0095。但其中1353、0095都已经上船驶离虎林基地。尚女士一家开始感觉,财物失而复得的可能性不大。
但随着基地工作人员将码头唯一可能的0924集装箱吊出,并发动铲车以及10多名职工在十多吨的垃圾中寻找后,一个破旧的枕头缓缓落出,失主一见到“熟悉”的枕头,眉头终于舒展,连声感谢在场工作人员,此时距离搜寻工作开始已有一个多小时。
运输信息化系统帮大忙
这次成功寻回失物,既归功于郭玉文和同事们乐于助人的“正能量”,也得益于上海垃圾中转运输信息化系统。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于2010年建成了城市生活固废内河集装化转运系统,虎林、徐浦、老港三个核心基地辐射了上海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清运中转作业。这次立功的生活固废集装化转运信息化管理系统历时4年建成,包括1个主系统和3个子系统,全面覆盖了中转作业的核心流程。工作人员通过嵌入车、船、箱体上的射频电子标签芯片(RFID)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就可以对清运的生活垃圾流向实施信息化管控。通俗地说,哪个小区出来的生活垃圾,都可以通过车、船、箱三者的数据分析,具体知道现在的位置,并最终知道“垃圾去哪儿了”。
此前,也曾有市民和一些公司通过上海环境实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寻回了误丢进垃圾箱中的财物和重要文件。但该负责人也提醒,尽管信息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市民挽回损失,但一旦垃圾进入末端处置流程就“无力回天”了,希望市民朋友在丢垃圾时多添一份谨慎。(图片来自新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