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名作家六六:蒋雯丽的文字让我自卑

(2013-03-05 11:40:37)
标签:

蒋雯丽

姥爷

电影

六六

文学

文化

 

                         蒋雯丽的文字让我自卑                                            

                                        文/六六(著名作家、编剧)

 

    我本来答应公司写电影剧本的,但自从两年前看过蒋雯丽自编自导的一部电影《我们天上见》,便搁浅了这个计划,她让我感到自卑。

 

    我觉得好的电影是一次心灵愉悦或者洗礼的过程,而蒋雯丽《我们天上见》显然符合这个特质。

 

    我写不出这种格调的电影剧本,它很清新、雅致,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打动你。故事讲得几乎没有任何高低起伏,不具备任何戏剧元素和张力,但看完电影你却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记得很清楚,我看电影《我们天上见》的时候是一个晚上,看到最后我泪流满面。音乐、画面、演员说话的方式以及台词,无一不打动我。

 

    后来,我非常激动。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给蒋雯丽打电话。

 

    我说:“蒋委员长(我们一起评电视剧白玉兰奖,她是我们主席,我们都喊她蒋委员长)我看了你的《我们天上见》,觉得太好了,很可惜这种片子在中国电影市场发行量不高。可能因为你拍的时候只是一个自娱自乐性质的,还原儿时的记忆,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所以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市场化的东西去运作。它虽然是部文艺片,但看完以后带给人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教人觉得温暖。你必须重新再做一次!写成一本书吧,它会使更多的人受益。”

 

    作为导演,她拍得比顾长卫好;作为编剧,她写得比我好;而且她还能演……当时看了《我们天上见》,我的第一感觉是,从此电影行业的门又被我关上了。蒋雯丽所拍摄的画面像极了一幅山水,极美,极干净。跟她这个人特别像,让你觉得舒服、温暖、优雅、自然。

 

    我对好片子的认知非常苛刻,比如我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美丽人生》、《天堂电影院》,我觉得她的电影跟这些一样,都属于那种——过去很久回味起来,心里都暖暖的。

 

    所以我很高兴,这次她可以把这本书《姥爷》(由《我们天上见》剧本改编而来)在我的强烈要求和催促下出版出来。

   

    我很赞叹,一个女演员有这样的个人修养。

 

    在电影电视节的时候,我是负责写评语的。她作为主席,上台评价的台词本是我写的。但我发现,她在审核台词的时候,对字、词、句的拿捏比我准确得多。

 

    恰如其分!

 

    相比较于我,她不浮华,不热闹,我的文字看起来浮浮华华、热热闹闹的,她非常平实,但她的平实又让你觉得增一分太艳丽,少一分太苍白。

 

    由剧本改编之后的新书《姥爷》,再一次打动了我。她对文字的感觉非常好,分寸拿捏极其到位,那种伤感,是甜甜的;那种喜悦,是清香的,非常微妙。与她本人十分符合。一个女性这样成功,又有演员这样华丽的职业,但她却永远安静、妥帖,能照顾到他人的情绪,又不表现自己。这种修养,极其难得。

 

    在《姥爷》一书中,蒋雯丽写出了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依偎感和扶持感。姥爷可敬、可爱,对童年的蒋雯丽无比宠溺,既照顾她生活的点滴,又严格地管教她。书中的许多细节,让我非常动容。中国与西方相比,亲情更浓,常常几代同堂共同生活。我猜想,中国的这种儒家文化和亲情的关联,无论在哪一代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你想理解中国人对幸福的含义、对家的理念,可以来看这部电影、这本书。

 

    而我小的时候,一有机会就想逃离我的家庭,越远越好,最好好几年都不要回来。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我简直连电话都不想打。那时我常跟自己说,我永远不要过这样的生活——失去自我,年轻的时候忙着工作,老了以后忙着孩子,我要过自己的生活。

 

    我总是想把自我放大,要自己的空间,要自由。

 

    有段时间我生活在国外,居住了大概十年,可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我居然开始想要把家搬回来,和父母同住,彼此照应。因为后来我发现,我想要的自由,就是情愿不自由。——现在的我特别甘心情愿地把自己栓在家里,为我所有亲的、爱的人服务。

 

    我觉得中国人的亲情很奇怪,这种依赖关系始终是割舍不了的。可能中间有阵子它会断裂一下,像叛逆期一样,但终究它会接回去。如同基因,到了一定的时间会被激活。

 

    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已经浸入我们的血液,很难分割。后来我发现,至少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绝不是“我得到”是一种快乐,而是“我奉献”是一种快乐。

 

    我的快乐是与周围亲人、朋友的快乐相关联的,我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成就、金钱而快乐,反而到了我这个年纪,花在自己身上的很少,花在周围人身上的很多。再广泛地延伸一点,甚至是跟陌生人分享。亲情,是中国社会的纽带,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全都融入在这部电影里,这本书里。

 

    我觉得蒋雯丽的文字,就是那么直接地、简单地告诉你这个道理:你的幸福是跟你身边的人是息息相关的,你因为爱他们,愿意做各种各样的妥协和牺牲。

 

     http://s9/mw690/4e5b2beegd7254bec0a9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