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经近两周了,但孩子们的情绪还不太稳定,主要是由于假期过后孩子们大多还没有收回心来,而且“放纵”的假期让孩子们忘记了一个学年的各项常规要求,目前,班里的各项活动只能勉强开展,老师的工作重点在重新建立孩子们的常规意识,以便让各项工作顺利步入正轨。
家长朋友们也许并不知道常规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太了解常规工作对于孩子来说有哪些好处,用家长朋友们常说的话来说就是:“在幼儿园比在家里听话”。我想这正是常规教育对孩子们的重要影响,是常规教育让孩子让孩子们有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行为上的秩序性。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空白。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国外某高速公路旁边有一所幼儿园,虽然离公路有很安全的距离,但孩子们都不愿意在院子里玩耍,园长无奈之下只得请来各路专家想办法,建筑学专家认真勘察了建筑物的构造及方位,没有发现问题的症结。心理学家却提出一个似乎毫不相干建议:为幼儿园建一圈矮栅栏。众人疑惑之余在幼儿园周围建立了一圈矮栅栏。没想到出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都愿意出来玩了,心理学家的解释是:人需要在固定范围内活动,在固定的范围内人会有安全感。
我们与监狱中的犯人的区别在于,我们因为遵守法律而获得自由自在生活的权利,而犯人正是由于违反了法律而丧失了自由。自由是相对的,我们生活的固定范围就是法律所规定的、所允许的行为方式。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人的行为会失去控制,导致各种不良的后果。
同样的道理,家庭生活中因为缺少了某种规则意识,导致孩子的行为会不受家长的控制或难以控制,使得孩子在生活中出现情绪的不稳定:哭闹、耍赖、为所欲为等等。而幼儿园的各项常规要求让孩子们习惯于固定的活动范围,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是他们的心理对自身的约束能力越来越强,从而慢慢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形成较好的控制能力,健全他们的人格。
有些孩子出现不愿意来幼儿园是情绪往往是因为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幼儿行为过于松散所致,对幼儿园的各项常规要求不能适应,是一种潜意识的逃避行为。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正确分析。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孩子踏入社会的基础,是他们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开端,教师的理智爱弥补了家庭教育的血缘亲,对孩子的成长是更为有益的、有利的。
在今后的博客中,我还将分别向家长朋友们阐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一些细节,希望家长能配合我们的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