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你的片面误导了互联网电视的商业模式
(2018-04-26 07:50:56)分类: 家电行业透视 |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同样,贾跃亭的归贾跃亭,乐视电视(新乐视智家)归乐视电视。
不能因为乐视控股的资金盘问题,而全盘否定乐视彩电倡导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商业价值。这是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我不喜欢墙倒众人推,而喜欢从存在事物群的历史沿革中,找出其发展的不足与价值。
就在最近,腾讯、京东、TCL等各界巨头企业对新乐视智家(乐视网旗下主营智能电视业务的控股子公司)投资意向的达成。乐视电视似乎迎来转机,我们姑且不论,但作为这几家商业巨头,相信他们都不是“傻大冒”,更不会感情用事,其肯定看中了乐视互联网电视的某些价值。
然而,去年的互联网电视市场,可谓是一片狼藉。
随着乐视“帝国”的轰然倒塌,乐视电视就此一蹶不振,同时也波及到了行业发展。曾一度高调的微鲸、看尚、风行等一批互联网电视企业均未取得理想成绩,甚至有拖欠供应商款项、融资困难的情况被曝出。
具体来看,以乐视电视为例,其销量由原来的550万台,到去年的不足100万台。且根据2017年(第十三届)中国平板电视行业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年中互联网电视品牌整体份额高达20%左右,而在2017年这一数字则下滑至了10%。
据媒体报道:逆势环境中,小米与暴风却上演了与其他企业相反的戏码。
通过暴风集团近期发布的2017年财报来看,该公司营业收入达19.15亿元,增长16.25%,其中暴风TV实现营业收入13.48亿元,同比增长45%。2017年电视产品亏损减少32%,亏损率明显收窄。同时单台暴风TV产品平均销售单价提升33%,运营端收入实现6700万元,同比增长约370%。重要的事情说三篇, 运营端收入增长约370%,并且金额也占总体收入5%,其未来空间相信也很大。
小米更是于去年涨势迅猛,根据中怡康数据显示,在2017年1-7月份小米电视线上销量同比大涨91.2%,且在“双11”等促销节中,占据了京东、天猫、苏宁等平台的电视销量榜首位置。就目前情况来看,上述几大主流电商平台电视销量TOP3中,小米的身影也无一缺席。
相对比前两种数据,目前互联网电视这一板块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糟,特别是一个新物种,在传统彩电企业牢牢占据天下的版图,短短几年, 迅速窜到2成的市场份额,就一定不能忽略其旺盛的生命力,故彩电行业不能因为其一时的市场下滑,而否定这一商业模式。
现今,众多彩电企业又回归量子点、8K等技术概念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但消费者的直观感受大多并不强烈,且在电视行业硬件差异逐步缩小的当下,互联网电视企业“平台+内容+终端+应用”方面则更具优势,用通俗的一席话讲:“不管是QLED还是QLED或者ULED等, 其显示技术的差别,一是非专业人士能有多少人分得明白,况且,就算分得明白,也没有互联网电视倡导的硬件免费或者廉价来得攻人心。但关键还是要看彩电行业的中国企业能否形成共识,合力将这条道路走到底。
彩电行业的创新与变革,离不开三种路径:一种是基于产品技术的迭代创新;一种是基于用户场景的应用创新;一种是基于商业模式的颠覆创新。
第一种模式:可以说中国彩电企业已经被日韩品牌玩得很惨了,难道还不长点记性。
笔者曾在2013年就写过《中国彩电业为什么活得这么悲催》一文指出,这“悲催”的原因,就是彩电业的技术更新换代来得太迅猛,在CRT之后,从背投、等离子、LCD、LED、OLED,到现今的4K;从3D电视、互联网电视,到现今的智能电视等等,几乎在CRT时代过后,中国彩电业面临着两年就是一个新的概念出现。上帝说:“不要走得太快,走得太快会丢掉灵魂”,想一想,中国彩电业技术走得这么快,所以灵魂都不知现居何处?而造成这种结局,其实是背后隐藏一只看不见的“黑手”!
彩电业技术不断地更换新代、概念升级的背后,其实就是一些外资品牌在主导的彩电技术“军备竞赛”,其目的就是想拖垮中国彩电业,而设置的一个局中局。众所周知,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军备竞赛热火朝天,两国拥有核弹头库存总数占全球的97%。为了从经济上拖垮苏联,美国于上世纪80 年代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此计划由于太过超前,耗资巨大,而且技术上的要求在当时很难达到实际运用水平,最终从经济上拖垮了苏联。
同样,这部军备大赛之戏早在彩电整个产业链上演,并且中国彩电业的部分企业也被动地成为了配角,例如早期贴上“长亏户”标签京东方,其就是这场军备竞赛的受害者,从2001起,这家企业在上市十年累积亏损超过70亿元,面临北京5代线小尺寸改造、合肥6代线快速爬坡、北京8.5代线建设运营及人员急剧增加、产品和工艺技术投入不断扩大等诸多压力的情况下,仍在鄂尔多斯(600295)投资220亿元建设AM-OLED5.5代线。虽然现今京东方液晶面板生产线,出现了好转的拐点,但在未来,其还不得不把军备接力棒传递下去了。
现今外资企业又主导起OLED的推广,其目的很明显,当中国彩电业拥有某方面的突破,其就转移新的技术亮点,升级彩电业的新概念, 以此让中国彩电业巨资投入得不偿失。而他们通过技术的引导,占领技术制高点,又让中国彩电整机厂家付出高昂成本,采购其主导的核心配件。这种“黑手”行 为,让中国彩电业出现两头“流血”,一边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核心配件,跟不上技术步伐假象造成的“亏损”,京东方、长虹等离子都是受害者;一边是中国彩电业整机厂家,不断地付出高昂成本购买外资品牌的新技术面板。
与此可恨的是(国人一定要记住这个沉重的教训):韩国三星、LG等六家企业更是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在中国实施价格垄断行为。早在2001年至2006年六年时间里,这些液晶面板企业,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他们召开53次“晶体会议”,会议轮流承办,基本每月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是交换液晶面板市场信息,协商液晶面板价格,操纵市场价格,侵害中国彩电整机厂家的合法权益,让一块面板吃掉中国彩电整厂家的大部分利润。
综上所述,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彩电业为何活得这样“悲催”,这“悲催”的原因,就是背后有许多外资品牌在不断地主导,不断地布局, 将中国彩电业拉入军备竞赛之中,并且操纵价格与技术。而中国彩电业要从这“悲催”的局面走出来,就要立足好自己的优势,打好“阵地战”。
中国彩电企业拥有本土的市场容量与渠道优势,还有就是绕开外资品牌在基础部件技术创新的优势,努力在应用技术创新上突破,可以说这是中国产业弯道超车的立身之本,也是中国彩电的立足之本。
我们没有必要围绕着他们转,我们要创造自己的内核,这是我们弯道超车的唯一动力源。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崛起,能在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占据4家,其主要价值都在应用创新的优势。互联网走出来的道路,就是中国家电也是中国彩电企业该学习的道路。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更是有力的见证。
可惜的是2017年,我们又看到了不好的现象,彩电行业又开始回归“技术概念战”的怪圈里。这可能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结果。乐视事件的背后,引起了大家集体对互联网电视商业模式的质疑?但是我们中国彩电企业请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不要忘记了当年“被日韩企业当猴耍”的时候。
故中国彩电企业(不管传统电视企业,还是互联网电视新贵)只能选择后面两种创新模式:一种是基于用户场景的应用创新;一种是基于商业模式的颠覆创新。
不能否认,在乐视、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电视品牌的带动下,它们发动了对传统彩电的冲击,用它们的内容优势,对以销售硬件赚取利润的传统彩电制造企业展开围攻,并且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这种进攻是对于传统彩电行业是有价值的,也是有效果的。
以前,消费者习惯了从传统家电企业购买产品,再从广电系统等运营商手中购买内容的模式,现在带有丰富内容资源的互联网电视品牌介入,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以笔者自己亲身体会,每个月都要花百元购买内容服务,因为其最大的好处,比起传统在广电系统运营商购买内容的好处——就想看就看,并且拥有很多的选择性。特别这种模式能够短短一两年间就起势,吸引了包括看尚、暴风、PPTV等一大批互联网品牌的跟随,也让海信、创维、长虹等传统制造企业加速在内容端布局,确实也表现出了其改变市场节奏的属性,也验证了其商业的倍增价值。
互联网电视带来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推动了三项价值,这三项价值不管是互联网电视企业还是传统电视企业,都在享受着其带来的红利:一是内容成为未来电视的标配:当乐视携带丰富的资源而来,很多企业确实有点措手不及。乐视将大部分投资用来购买版权内容,这点对习惯硬件销售的传统彩电制造企业来说不太习惯,所以海量内容在当时对它们的冲击很明显。但是现在的彩电市场,随着携带更多内容的互联网视频巨头的介入进来,内容大融合时代到来,大家都有了丰富的内容,内容也就成为了未来电视的标配。二是运营用户思维已全面打开。早在几年前,对于传统电视企业,要说用户运营,对于他们可能是一头雾水。有人理解为电视购物再度兴起,有人却认为是纯粹为广告(开关机和插播)等,但现在呢?不同运营机构都在挖空心思琢磨,目前要么像酷开那样模式创新带领大家一起玩,要么像虹领金那样投入产出比奇高,应该说大家运营用户的思维已经完全打开,这对创新的运营逻辑可以说对于行业是极其有价值的。三是互联网电视引爆外部资本强烈关注。通过先前互联网品牌介入与搅局,越来越多的资本及互联网巨头已强烈关注这块屏,以及其家庭终端屏的价值。它们或拥有资本,或拥有单方面突出的优势资源,这让它们在介入的时候变得更加灵活自如,比如通过战略投资入股,比如通过双方协作,也就是说现在的资源瓜分越来越明显,大家都明白了各自赚取属于自己的利润,更懂得“术业有专攻”的道理。
而在上述这些现象的背后,我们要不要感谢互联网电视带来的价值。如果我们在这方面持续发力,我们以后就不要依赖在日韩企业掌握核心优势的屏上较劲。我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相对屏的技术,那些发光原理的进化,用户真的是感受不到。感受到的是你家电视硬件未来是免费,或者相对市场较为便宜;要不就是你家电视有好看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东西,或者拥有链接外部的平台。
互联网电视创新不易,走到今天更是不容易,故大家不要亲者痛、仇者快,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