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VS摇摆 西门子伊莱克斯中国式生存
(2011-05-13 15:17:20)
标签:
财经 |
分类: 家电行业透视 |
西门子:天生偏执狂
西门子近乎“偏执”地坚守高端,也反映了其在中国的自我定位非常清晰。
对于高端近乎偏执的坚守,曾使西门子家电长期执中国高端冰洗市场的牛耳。相对于其他家电企业,西门子家电显得特立独行:产品价格高出同行20%至30%,且几乎从不涉足价格战;对销售渠道实行“先付款,后提货”政策。
有业内人士说,西门子家电是为小众服务的,所以它只认真研究小众的要求。此话虽是调侃西门子家电市场策略的“固执”,却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西门子家电在中国的自我定位非常清晰。
1994年,西门子家电正式进入中国。1997年,博西家用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在南京成立,开始全面负责西门子家电在中国的品牌管理与品牌发展。此后10多年间,西门子家电一度占据中国市场第二大家电品牌的交椅。
根据中怡康的统计数据,2010年西门子滚筒洗衣机的市场份额为24.9%,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稳居整体市场第一;西门子冰箱也以13.7%的市场份额高居外资品牌第一。
博西家用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盖尔克告诉记者:“专注高端是我们成功的基础,也是西门子稳定发展的基本路线。”
初到中国,西门子家电也曾“水土不服”,连续6年亏损。1999年,西门子第二任中国区总裁顾伯乐到任后,对品牌和销售机构进行重新整合,开始在中国生产西门子牌冰箱,并喊出“做中国冰箱行业的金领”的口号。从此,西门子家电以高端战略在中国市场“搏杀”,经营状况出现重大转机。依靠“零度保鲜冰箱”、滚筒洗衣机等产品,西门子逐渐赢得了中国一二线城市中高端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认为,西门子家电成功立足中国,除了源自坚定的企业战略,还得益于持续的技术创新。以技术安身立命的西门子认为,产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西门子相关负责人透露,当年为了节省成本用于保鲜技术的研发,当同行们每年将销售额的6%甚至更高的比例用于市场推广时,西门子冰箱却恪守3%的底线。
绝不为短期利益出卖未来。西门子以这种“偏执”对抗着中国家电市场的喧嚣,即使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也在所不惜。
伊莱克斯:摇摆不定的迷途者
伊莱克斯一直在寻找一条路径,但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相对于西门子的固守,伊莱克斯则要摇摆得多。
近日,伊莱克斯公布了第一季度业绩。虽然没有透露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但伊莱克斯首席执行官麦克拉克林表示,上个季度伊莱克斯在中国没有赢利。然而,导致这种状况的始作俑者正是伊莱克斯自己。
1996年,伊莱克斯开始中国市场征程之初,也曾定位高端,但市场反应平平。时任伊莱克斯中国区总裁刘小明,为了保证发展资金的来源,开始让伊莱克斯主打低端市场,并辅以高额的终端返利、控制成本和低价策略。此举立竿见影。2000年,伊莱克斯冰箱在中国主要城市的占有率达到12%,一举杀进国内前三。
刘小明曾骄傲地告诉外界,那几年,伊莱克斯在中国的毛利超过30%,瑞典总部没有向中国投过一分钱,但伊莱克斯通过自身的积累获得了超常规发展。
与西门子决策层铁了心打造高端品牌形象,始终固守价格底线不同,瑞典总部很快无法容忍伊莱克斯成为中国人眼中一个“打着外资名义的国产货”。2003年,随着刘小明接替者的到来,伊莱克斯的低价策略告一段落。继任者白桦志重新擎起“高端”大旗,然而仅仅两个月之后他便黯然离去。
此后,伊莱克斯总裁一职的走马换将令人眼花缭乱,有几年甚至每年更换一任。而西门子自2002年以来,一直由盖尔克负责博世西门子在华的业务。与此相对应的是,十几年来,伊莱克斯的市场战略也始终在“定位低端,先占市场”和“主攻高端,塑造形象”两端游离。即使是在“向高端转型期”,也未看到其推出过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
中怡康2009年的数据显示,这一年5月份,伊莱克斯冰箱的中国市场占有率仅为 0.7%。根据2010年1月至10月的统计,占有率进一步滑落至0.13%。
做OEM、中国区换高管……“伊莱克斯好像一直在寻找一条路径。”资深家电专家罗清启说。然而,伊莱克斯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未来:中国市场无法割舍
在中国家电市场,伊莱克斯要“爬起来”,西门子则要考虑如何走得更好。
对于外界传得沸沸扬扬的“退出中国市场”的说法,麦克拉克林给予了坚决否认:“不能放弃中国市场,而且必须成功。”
但解铃还需系铃人。不缺资金和技术的伊莱克斯走出绝境的首要任务是精准定位,制定长期可持续的战略,并且形成一个稳固的领导团队将战略决策贯彻到底。这方面,西门子的经验值得借鉴。当初,西门子连续亏损6年,并未自乱阵脚,仍然坚持高端战略。总在左右摇摆的伊莱克斯参不透“恢复品牌定位甚至比重新塑造一个品牌还要难”。“不上不下是伊莱克斯的败笔。”洪仕斌说。
其次,杜绝盲目扩张。伊莱克斯先后进入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甚至厨房电器领域,众多产品盲目推广;产品在市场走强时,又通过低价扩张进行规模生产,虽然新品频出,却没有消费者认可的金牌产品。反观西门子,即使在市场培育的最艰苦时期,也没有选择降价和贴牌生产,从而牢固树立了高端品牌形象。
麦克拉克林最近开出的药方是,将考虑收购一家中国竞争对手,但主要精力仍将用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及改进产品以适应中国市场需求上。
伊莱克斯要“爬起来”,而面对中国白电企业不断侵蚀自己高端市场领地的局面,西门子要考虑的是如何走得更好。西门子的策略是“一退一进”:去年中旬大幅调低旗下冰洗产品的价格,同时积极扩张。不久前,其投资8亿元兴建的高端冰箱项目在安徽开工,投产后最高产能将达到520万台。盖尔克放言,未来5年,西门子要实现在中国销售收入翻番。
无论对西门子还是伊莱克斯,中国市场都无法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