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派系上演3D电视市场争夺战
(2011-01-03 12:34:42)
标签:
财经 |
分类: 家电行业透视 |
12月15日,韩国面板制造商LG
“偏光派”认为,此次LG
两种技术各有优劣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推出的3D电视多采用主动快门式的技术,包括索尼、三星、松下、夏普、长虹、康佳等国内外彩电企业。而偏光式3D电视的品类则要少很多,只有少数企业拥有相应产品。
从技术上来看,快门式3D电视主要是通过红外线发射器将略有差异的图像依次传送至3D眼镜,使左右眼交替接受画面,从而让观看者的眼前呈现出3D立体感。由于速度很快(大约每秒120张),所以消费者不会有所察觉。它最大的优势在于能保持画面的原始分辨率,达到全高清、残影少、3D出屏效果突出,特别是配合等离子屏幕能够将画面效果做到极致。但同时,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快速的图片切换虽然不易察觉,但还是容易引发观者恶心、头晕等观看不适。虽然众厂家正在努力改进(一款三星的3D眼镜只重30克左右),但眼镜偏重仍是最遭人诟病的问题之一。此外,对于中国这样大家庭普遍存在的市场,动辄上千元的眼镜也是快门式3D电视“推而不广”的重要原因。
偏光式3D技术则主要在影院广泛应用。偏振光3D眼镜的主要原理是眼镜的左眼和右眼分别装上横偏振片和纵偏振片,横偏振光只能通过横偏振片,纵偏振光只能通过纵偏振片。这样就保证了左右眼获得图像的差异,形成立体效果。这种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是眼镜轻便、造价低廉,但对屏的成本要求很高,一般要达到240赫兹的刷新频率。最大的缺点则是它的画面清晰度要比原始分辨率减少一半(540P),不能够实现真正的全高清亮度。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所有的3D电影、片源都是快门式直接拍摄,偏光式3D接收后需要二次转换才能展现画面,因此画面不够自然、真实,出屏效果非常弱,不能实现真正的三维立体画面,仅相当于在欣赏立体画。
二次包装卡位市场
既然二者各有优劣,为何权映寿会如此有信心,偏光式3D电视将会在短时间内将快门式3D电视挤出市场,从而占有3D电视市场的大半江山呢?
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与厂家的市场目标有关。
“LG
而另一位业内专家则更为直接,认为此次的不闪3D电视的推出仅仅是一次进行市场卡位概念炒作。
“3D电视市场潜力巨大是业内公认的,预计明年3D电视将占到全球液晶电视市场10%—20%。LG
记者近日在2010年第六届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发展高层论坛上了解到,最先推出3D电视的索尼、松下、三星、夏普等制造企业都表示将坚持主动快门式技术。
夏普有关人士称,“我们通过反复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快门式在技术上和成像效果上更优于偏光式”,而三星和松下工作人员的观点则如出一辙,“不论是哪种技术,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一定会亲身体验一下。不管你说得如何,一试便见分晓。”(
后一篇:家电首唱《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