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边修路 家乡被“囚”
(2010-10-23 09:24:53)
标签:
情感 |
分类: 营销职场透视 |
家乡人看到我兄弟回去,总是会讲讲家乡现在很多伤心事、无奈事·········
我深深知道,家乡人是想通过我兄弟俩来改变什么?而我兄弟俩也知道,其实对于家乡人的愿望或者小小的期望,而我们兄弟俩的力量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只能写写文章给予家乡人少许的慰籍。
看到家乡这种变化,我真的无语,因为太多的年少伙伴与左右亲邻,将来忍受着“前铁路,后公路,右江河的‘囚庄’”,并且还要受着“高分贝”声音的煎熬。
我能改变什么呢?很多时候我都会跟身边的朋友,讲讲我家乡的变化,讲讲我家乡原来的“美”,讲讲的原因,是希望以我个人为圈子中心,办一个帮助我家乡脱“囚境”的基金,但真正实施却感觉到很遥远?
于是我再想,看能否想到帮我家乡脱“囚”的办法。
我的想法知道并不是“大爱”,只是家乡有太多我熟悉与牵挂的人。
我的目的很简单,希望家乡人过得像以前一样安逸,希望家乡能如以前一样“美好”。
我深深知道:要让家乡人回归以前,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的能力改变不了铁路与高速公路规划。
而唯一的办法,我只有获取更多的财富,将他们统一移出家乡原来的地方,还一个宜居的地方给家乡人居住。但要达到这个梦想,我只有“华山一条路”,那就是创业········
改一条铁路线需要多大的官?
《凤凰网》:父母在家乡的县城住了很多年,回到家乡,也很少回到生我养我的村庄。这次母亲过七十大寿,来了一些乡亲,他们告诉我一条铁路要从村前穿过,问我要怎样大的官才能叫这铁路不从村前过?当时我并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不喜铁路从村前过。
多年前,我在《人民日报》看过一篇散文《火车经过咱村口》是这样描述的:“爷爷算是村里最年长的一位前辈,每天只能坐在小山坳上吸着烟斗,郁郁葱葱的群山总是把他远眺的视线阻挡……那年,上面说为了改变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变老区闭塞的交通,决定建造京九铁路。听说这条铁路要经过咱们村口,得到这一消息的爷爷,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像小孩子一样雀跃的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一个人,连我们这些娃娃也一个不漏。一年后,火车在轰鸣声中经过了我们村口,村里人用放爆竹这种最古朴的方式欢迎这火车的到来……”媒体也曾报道过多次,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为了争取铁路穿过当地镜内,暗地里使劲跑关系,不少地方官员带队跑北京,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气慨。然而,乡亲们为何不喜欢火车村前跑?”
父亲看到我困惑的样子说,村后是高速公路,村前是在建的铁路,两条“吵死人”的路夹着村庄。如今住在高速公路旁的乡亲们,在夜深人静时常常被那一辆辆疾驰的汽车声惊醒。假如铁路建了起来,火车在房子之前呼啸而过,咣当咣当的响声,乡亲们还能入睡?再说高速公路有两层楼那样高,而要建的铁路据说比高速公路还要高,“两高”夹着村庄,村庄还有村庄的样子吗?在乡土气息中还有那浓浓的风水情节,这就难怪乡亲们不喜欢铁路从村前而过?
那通往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使村庄不再宁静,也辗碎了我的梦想。我已经离开故乡十年整,当初从家乡弃政从文奔沿海,却没有想到会如此思念故乡,几度芳草绿,几度霜叶红,以往的同伴依然在梦中。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想法,就是退休回家乡,在村子里建一幢小楼房颐养天年,和童年时期的伙伴唠叨拉家常。童年记忆总是那么美好,让人回味无穷,在那宁静的田野里,我能够听到自己的呼吸,听到自己的心跳,能够听到心中绿绿的田野庄稼拔节的声响……我想回到自己的故乡,不再有城市里的喧嚣。
一般来讲,夜间的噪音最高不能超过55分贝,否则就会影响人的休息,超过70分贝对人就产生危害,表现为心烦意乱,头昏,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状,但火车的噪音是大大超过70分贝的。本来从村庄修了一条高速公路,就不应该在这里再修一条铁路,难道铁路非要从这里穿过吗?这里又没有崇山峻岭,一马平川的田野,为何非要两条交通线从一个村的前后通过?而且相隔还不到500米。如果是设计者自己的家在这里会这样干吗?我知道农民是没有话语权的,噪音再大也不需要给一分钱!早有人说,故乡在沦陷。我的故乡不仅在沦陷,而且沦落中噪音的世界里不得安宁。
正因为农民没有话语权,他们就来寻找有话语权的人。邻居大叔问我,县长能不能叫他们改一下铁路线?你就帮我们找县长说说情。他们知道我找县长有可能说上几句话。我知道要改变一条设计好的铁路线是非常难的,几乎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我不能说慌,敷衍我的乡亲,只有实话实说,此事不要说找县长,恐怕找省长也难办?他们一听,显然感到了失望,可我又能咋样?
《南方农村报》:也许是看多了城市的繁华,也许是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许是对故乡的记忆太深刻……当我走进生我养我的村庄时,心里却产生种种苍凉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