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在<国际财经时报>的观点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家电行业透视 |
http://cn.ibtimes.com/images/logo_ibt.gif
元。(2008年12月1日《上海证券报》)
发起“家电下乡”,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惠农,而是为了“保增长”。报道说得非常清楚,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内外形势变化,实施“家电下乡”,扩大内需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成为我国当前“保增长”的一项迫切任务。早在上个月初,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家电下乡’又一次因为全球金融危机,推到了风口浪头之上,其原因就是因为金融危机造成了出口受阻,而拉动内需就成为了家电行业的突围之道。”一语道破天机,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家电下乡”难道不是帮助家电行业 “突围”?
这次“家电下乡”,农民购买彩电、冰箱(冰柜)、手机、洗衣机4类产品可按产品销售价格13%给予财政补贴。对于农民来说,彩电、冰箱、洗衣机可谓“家电三大件”,买这些产品他们都会权衡利弊,况且这“家电三大件”费电,冰箱在农村买的人并不是很多,农村蔬菜莱地里有,要吃就到地里摘,加上不少农村常常停电,冰箱买了也不实用,洗衣机就更不实用,因为大多农村没有自来水。所以说,即使“家电下乡”要真正拉动内需,也不应该规定家电的类型,应该是不论农民购买什么家电都补贴13%。事实上,除了彩电、手机外,电风扇、空调、热水器,还有一些小家电,比如剃须刀、熨斗之类产品可能更受农民欢迎。
政府也好,企业也好,不要等到产品滞销才想到农民。其实,农村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关健是这个市场如何去开拓。如果这次“家电下乡”,把低劣电器销给农民,只是变着戏法儿掏农民的口袋,将他们口袋中的近万亿元掏走,最后损害的还是企业自己。农民纯朴,容易上当受骗;不过,乡村有谚语:“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蝇”,今后你们的产品就是再好,他们也不会买。因此商家不但要保证质量,还要做好售后服务。出现毛病,要能及时维修。但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恰恰是售后服务难题,如果这些跟不上,政府和企业表现出再大热情,农民未必就肯买账。
我想不通的是政府拉动内需,为何补贴农民只补购买家电?农民购买农具、购买衣服、购买电动摩托车、自行车不也是拉动内需吗?如果农民购买建筑材料有补贴,更能促进新农村的建设。13%的补贴不算多,也不算少,农民购买1000元家电也有补贴130元。我担心的是政府财政补贴了不少,内需却没有拉动,补贴填了黑洞或被人私下吞了。因此,将家电产品优惠政策直接补给广大农民,而不是补给企业等中间环节。
农民购买力强不强,最重要的还是农民的钱袋子鼓了没有。何况是补贴13%,就是补贴得再多,农民囊中羞涩,农民没钱购买,还是拉动不起内需。因此,补贴购买家电,不如多补贴农民购买发展生产所需的优质种子、化肥、农具等,让他们增产增收。农民手中有钱了,自然会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