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上映了,由于题材本身比较贴近悲剧,再加上制作方宣传的原因,因此很多人都选择放弃观看,原因很简单,不想去哭。笔者虽然没有赶上北京的首映,但本着严肃的态度还是去电影院看完了。总体感觉就是:震撼、伤感、欣慰。纵观影片,笔者认为这部片子拍的相当的精彩,演员表演的也相当到位,当然,这和题材本身也有很大的关系。影片从一个受灾家庭的变迁,反映了地震给唐山人带来的深远影响。从影片结构看,导演并不想只是将《唐山》拍着灾难片,在故事的不断发展中,让观众在泪花中笑着结束,为剧中人的喜剧结局感到欣慰。
电影开场就给观众引入地震即将来临的氛围,数以亿计的蜻蜓铺满整个屏幕,大强喃喃自语:“看来是憋着一场大雨啊”。有地震基础知识的人都知道,大地震要来了。在给观众一个心理暗示后,影片用实拍和特技效果展示了大地震震撼的场面,那是一种无法用精确的语言来形容的,如果真的要概括下当事人的感觉,只有两个字:绝望。
纵观整部影片,笔者总结了三个哭点、三个笑点和三个完美结局。
哭点一:地震后,元妮的两个孩子被压在一块石板下,只能救其中一个。在苦求无果,众人无计可施的条件下,元妮只能选择放弃一个,痛苦的选择了儿子方达。笔者第一次落泪。
哭点二:方达的奶奶坚持带走孙子,元妮目送汽车徐徐远去,形容枯槁即将不支。汽车停下,方达下车向元妮飞奔,元妮令人动容的呐喊,将儿子拥入怀中。笔者第二次落泪。
哭点三:若干年后,女儿回到唐山,在屋中自己的遗像前,看到母亲为自己准备的西红柿。转过身来,元妮跪倒在女儿面前,请求女儿原谅。笔者第三次落泪。
笑点一:元妮和儿子祭拜丈夫和女儿,为亲人指引回家的路。儿子方达回应道,妈妈每年都要招爸爸和姐姐回家,听着都渗的慌。影院第一次爆发出笑声。
笑点二:方达决意外出打工,元妮不让。方达对母亲说:“电视都白看了,山里人都去深圳了,自己长这么大,连石家庄都没去过”。剧院第二次爆发笑声。
笑点三:元妮家里电话坏了请老牛修理,并请老牛吃晚饭。老牛趁机向元妮表白遭拒绝,临走,老牛试图挽回两人关系,想像从前一样相处,元妮回应道:“那也没有可能了”。第三次笑声想起。
完美结局一:方登被母亲元妮忍痛放弃,但死而复生并被部队收养。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上了大学,最后移居加拿大。
完美结局二:方达到杭州打工,从登三轮开始,到拥有自己的旅游公司,衣锦还乡,还给元妮生了个大胖孙子。
完美结局三:方登汶川现场偶遇弟弟,并随弟弟回到唐山老家。在墓地,方凳体会到了母亲多年的辛劳和悲苦,母女相拥和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