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教育”学习心得
(2012-12-20 09:00:41)
标签:
杂谈 |
“和合”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而“和”与“合”二字的历史更为悠久。据已有的文献看,甲骨文中已见“合”字的使用,而“和”字最早见于金文(又作钟鼎文,年代约在商代中期到秦灭六国之间),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合的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
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起来讲,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
和合学提出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以化解此五大冲突和危机。和合学系统中,首先论证了和合学的定义、和合学“三界六层”、“八维四偶”的逻辑体系、整体结构、和合精神的追寻、和合源流的考察,以及21世纪人类文化的战略构想。其次则旨在启动和合学原理,从和合学之“体”转化为和合学之“用”,使和合学贴近社会、贴近百姓日用。
“和合”教育是指以“和合”理念为指导,教育者以“和”为价值导向,并运用“和合”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合”为途径和方法,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的影响,促使其得到优质均衡发展,达到“由和致合,由合致胜”的实施过程。“和合”教育并非是多种教育教学元素的简单叠加,它是一种相融互渗的教育,在融突中实现一体,实现“和合”。
根据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多校区的办学形式,通过多次开会、讨论,最后确定了以“和合教育” 作为我校的特色转型,并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我校杨主任亲自操刀捉笔,形成了我校“和合教育”的文化建设方案。大家可以在学校通知公告栏找到标题为“九届一次教代会学校特色转型讨论主题”,就是这一个“和合教育”的文化建设方案,大家可以打开细细研读。今天我再简单介绍一下我校的“和合教育”。
和合教育核心理念:教育首先要充分认识并承认各教育要素之间的矛盾差异,通过创设开放的教育场促使相互依存的教育要素和合共生,吸取彼此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俎合,由此促进新知能的产生,推动各教育要素的发展。“和合教育”的核心要义有两层:一层是“和”的取义有三个:一是尊重,二是合奏,三是协调。二层是“合”的取义有二个:一是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合口,适合之意。二是汇拢团聚,引申为:合作、分享、共赢的行为方式。“和合”教育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怡的育人环境,通过各方教育教学因素的共同合力,在多元融突中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培育心性高洁、“和智和能“、”“和乐成长”的一代盛小人。
基于我校办学实际,在对传统“和合”文化进行取舍与整合之中,以“至和”为“和合教育”的文化轴心,形成属于我校的“和合”教育解读:
(1)和睦同心,和衷共济——人文关系
(2)政通人和,合力合拍——学校管理
(3)和其和美,悦目怡情——校园环境
(4)合作合享,和智和能——课堂教学
(5)和而不同,和而大同——培养学生
(6)形异神合,多元发展——教研科研
(7)和心合育,和谐发展——德育实施
(8)和合创生,百花齐放——课程建设
(9)融合通达,形成特色——校区特色
(10)由和致合,因和而胜——办学追求
和合教育注重传承与整合,彰显底蕴,凸显个性,要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宗旨,丰实学校“和合”教育文化精神,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优化管理制度,丰富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的内涵,加快课程文化建设步伐,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以“和智和能”、“和乐成长”为培养目标,构筑“和容管理”、“和怡环境”、“和润德育”、“和乐课程”、“和调评价”的和合教育发展体系,让师生共享和合教育的暖阳,努力为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
1.以和致合,实现“人人相和”
2.和润和美,实现“物我合一”
3.和生和达,实现“人社通合”
和合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容管理
主要包括:
1.阳光管理
2.开放管理
3.智慧管理
(二)和怡环境
从校园绿化到楼宇路名,从雕像壁画到橱窗展厅,都彰显着学校和谐和顺的文化气息。
1.愿景墙谱写共同祈愿。
学校还将设立一垛愿景墙,将全校师生的共同祈愿刻入其中,以此共同书写和合教育新篇章。
2.楼语路名内涵丰富。
3.廊墙展厅底蕴浓厚
4.班语墙饰彰显个性。
5、耕乐园重建生态
(三)和润德育,注入活力
1.实施“三化教育”,融突和生
(1)模块化教育润童心
所谓模块教育,就是将一段时间内对学生实施的德育要求分列成几个板块(礼仪、励志、感恩、信心、责任五大主题模块)展开。每个模块教育从知、情、意、行几个层级推进,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必然联系,彼此融合,共同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
(2)故事化教育润童真
借助晨间故事会的时间,进行故事宣讲、交流,在故事中传承和发扬感受故事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3)套餐化教育润童行
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进行套餐化教育,即以每月德育主题为话题。
2.开展融合教育,友好和处
本地和外地学生的融合管理。
3.进行体验教育,协调和达
比如:食尚小实践、耕乐小种植、目澜小讲堂、气象小观察、生活小课题、一日小当家等。
(四)和乐课程,激扬生命
1.转变教学方式,在生本理念下打造学科特色品牌
多年的课改实践告诉我们,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教学方式的再度革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深入贯彻市局“以学定教”思想,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以学科特点为基础,将课堂中建立和融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顺的师生对话、
2.开发优势资源,在丰富多元中实施校本尚品课程
《玩转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又开发《邮韵》校本课程。
(五)和调评价,促进发展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和合教育主张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学生间相互融合促进的措施,肯定学生身上隐藏的潜能,不以成绩将学生进行好坏的分类。注重学生人际关系的培植,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普遍发展。另外,和合教育对学生的评价观,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协调发展的评定,在充分培养、展示特长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学的各类知识、各项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评定。
对于教师的评价,和合教育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的成长,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业务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不以偏概全,充分调动教师的自主发展动力,投身教育改革热潮中,积极探索,勇于超越,打造一支有追求、乐奉献、高素养、精业务的教师队伍。
我要坚持以“和合”文化为基础,紧紧结合学校“和合”教育的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为教育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