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八)•阳朔•漓江边的留公村

标签:
得月楼三色潭留公村应求宫永享祠义渡留公不留婆摄影旅游 |
分类: 山那一面(国内转转) |
(附原创照片20张)
第三天,我们选择了沿漓江顺流往下的骑行线路,路线的终点就是漓江边上的古村落留公村。
漓江下游岸边的留公村曾经是阳朔最大的古村落之一,始建于1487年,迄今已有500年的村史,小村子依山傍水,风光无限。
过去,陆路交通不发达,行人和各类货物都是依靠漓江水路,因此,旧时的留公村曾经商贾云集,是商品交流的集散地。
斗换星移,如今古渡尚存,而过去的繁华只能在古建筑班驳的砖墙上找到印记。这里的房屋挑檐出阁,雕梁画栋,极富明清遗风。
得月楼,号称漓江第一楼,古人根据“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命名,建于清朝初期,座落在漓江河边的码头上,也是留公村的大门,凡乘船到留公的人,必须经此楼拱门进村。得月楼后面旧时是戏台,逢年过节对岸的居民都会坐渡船过来留公这边看桂剧,由此可见留公过去的繁华。北伐战争时,孙中山先生溯江而上,看见得月楼,曾泊舟上岸。
得月楼下看漓江
义渡,旁边还有连在一起的义渡碑记,碑记记录了民国八年建渡原因和乐捐建渡人的名字。导游说这个渡过去是义渡,现在是要收费的了,小木船载我们三人加自行车过江花了10元钱。
永享祠,村子里的黎姓祠堂,祠堂是宗族议事,祭祀祖宗的地方。祠堂石匾为光绪年间所立,为留公村第一宝。
村北,江边半山腰上的应求宫,取有求必应的意思,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民国时孙中山曾到过此庙,并捐了个钟。
照应应求宫的是一个老人家,我找不到去三色潭的路,老人热心的带着我去。
应求宫前,漓江风光尽收眼底。
越过应求宫,再往前走,然后下到山脚的江边,有个溶洞。顺着山路继续往前走到山后,就是三色潭。
三色潭是品字形的三口深潭,都十来米直径,深不可测。据说潭水总是这么多,涝不涨、旱不枯,下雨后,一口潭水变的浑黄,一口潭水不清不黄,一口潭水始终碧绿清澈,所以叫做三色潭。
在三色潭可以从山的另一面回到村里。
留公村的村名来自于一个与三色潭有关的传说,是神仙惩罚恶财主一家人,只留下了那家的女婿,叫着“留公不留婆”。
因为路况差,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很少,偶尔有团体游客大部分都是坐船来的,骑车来的以老外居多,所以村子里非常安静。
弯弯的小巷子
好多腊肠
很多很多年没见到过了
好浓郁的农家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