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维泗知道了这个情况以后,他感到问题的严重和紧迫。
距离中国足球队飞赴日本只有两天的时间了,所有人的护照和机票都办理妥当,现在队里是多么需要稳定和团结啊,然而对李华筠这样不遵守队规,不听主教练的劝告的表现怎能听之任之。
高丰文向年维泗谈了自己的意见,张俊秀在此关键时刻也给予高丰文坚定的支持。一个团结的领队,教练班子,显示了她的力量和作用。
高丰文的意见就是:坚决换掉,把李华筠马上退回辽宁。
年维泗再一次面对严峻的事实表现出他超凡的气魄和果敢,他不但完全同意高丰文的意见,并挺身而出,他说:“队里的工作你们做,责任由我来负。”
当夜,国家体委足球办公室出现少有的紧张场面,接到年维泗的指示之后,“足办”的蔚少辉要马上把中国足球队更换队员的决定,通知辽宁体委的领导。也许由于全运会的临近,辽宁省体委的几位领导都下到第一线的原因,直拨长途电话打到那一位体委主任的家也没有找到人。蔚少辉又把长途电话打到长沙,让坐镇长沙观看全运会女足决赛的“足办”主任杨秀武去找率辽宁队参加比赛的辽宁省体委领导。
不了解当时的场面,人们无法想象从夜10点到凌晨2点连续打了四个小时电话找不到人听电话的焦急心情。最后电话还是打通了。国家体委通知辽宁体委:中国足球队23日离开北京之后,李华筠由北京返回沈阳。
随后年维泗又支持高丰文的要求,把广东队的边锋吴育华补充入队,并立即通知广东省体委,22日晚,吴育华从河南洛阳奔赴北京,向高丰文报到。
也许有人不能理解,李华筠是高丰文麾下的爱将,难道只因为一次训练不参加就被换掉 ?
应该如实告诉读者的是,李华筠这次无故不参加训练只是事件爆发的导火索,冰冻三尺那能是一日之寒!
毫不夸张地说,李华筠是高丰文栽培的一株新苗,人们都知道李华筠是高丰文得意的门生。但是在这一年时间,情况有了相反的变化,李华筠与高丰文之间似乎有着一层隔膜,他因为腿伤在队里也显得低沉了。当李辉、秦国荣、杨宁三个人写了离队申请报告之后,李华筠在队内公开表示对这三个队友的同情,这在队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因为谁都知道,李华筠是1983年高丰文任中国青年队主教练时的主力队员,他对高丰文都不理解,那别人......
高丰文几次向李华筠坦率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耐心地帮助李华筠,热情地鼓励他,想使李华筠重新恢复信心,东山再起,然而,非常令人遗憾,高丰文的话对李华筠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
现在摘录高丰文和李华筠在中国足球队的最后一次谈话。
时间:10月22日
地点:中国足球队教练员办公室
高丰文:李华筠,由于你有伤,队里决定日本你就别去了......
李华筠:(马上站了起来)好,什么也别说了,我都明白了。
高丰文:你坐下,我还有话说。
李华筠:别说了,什么也别说了。
也许这是他们师生之间最不愉快的一次谈话。
拂袖而去的李华筠,在10月24日服从队里的安排离开了龙潭路12号楼。在院中他默默地看着面前这幢红楼,这里曾寄托着他的希望和未来,有过无数欣喜和慰籍的日子,尽管在这里他也曾有过失望、有过黯伤,然而在他即将离开这里的时候,他的心里重新浮现一种超然的渴望,感到这幢红楼对他仍然是无比重要。
送李华筠的人着到李华筠的眼睛含满泪水,知道他此时此刻心情的痛苦,但是谁也不知道怎样安慰这只负伤的“海豹”。
也许将来有一天,李华筠自已会把这一年在中国足球队的失落和收益讲述出来,那么,可以肯定是一篇极为生动感人的文章。
而现在,他独自一人默默地走了。
一则消息又使中国足球队风波骤起
生活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从里面看到自己周围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
李辉是公认的“将帅之才”,他的技术和场上的作用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替代,他是中国足球队主力阵容的核心。
10月4日晚,中国队与日本队在广州市进行首场比赛,也许是命运又在作怪,中国队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以0:1输掉了。
李辉在这场比赛的下半场第17分钟被换下场。转天一家报纸不知从那个渠道得到的高丰文谈的有关为什么把李辉中途换下场的原因。
尽管后来得知高丰文并没有向记者讲“李辉在场上带球太多,进攻组织不起来”这样的话。可是转天李辉从报上看到加引号的,高丰文这样的谈话,他真气极了。
中国足球队输了不该输的比赛之后,全队的处境十分艰难,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沉重,虽然每个房间都特别安静,这却显得更加压抑,大家好象都在自责,都在难过。
在一个阴暗的早晨,李辉再也无法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受苦了,他越思越想就越难以平静,他几乎是冲出了自己的房间去找高丰文,他用力推开高丰文房间的屋门,就......
高丰文看着气愤得难以自制的李辉,感到非常意外。
一夜之间,中国足球队成了日本队阵前的败军之师,失利的沉重高丰文比任何人都消楚,他此时正陷于沉思之中,思索着如何快一点把自己的队伍从失望压抑的泥沼挣脱出来,振作起来。高丰文不知道在这严峻关头,有人居然把他根本就没有说过的话,公开登在报纸上,使队伍更加动荡,让中场主将李辉这样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
李辉向高丰文发问:你是主教练,如果我在场上踢的不好,有什么失误,没按你的意图,你完全可以面对面地向我直接讲,为什么你不当面向我说,却向记者谈把我换下场的这些原因!
噢,原来是这样
高丰文平静下来。
高丰文很了解李辉,较长一段时间内,他知道李辉心中埋藏着一种情绪,当然误解是这种情绪的基础。否则李辉就不会在与香港队交锋之前向他递交离队申请报告。然而今天,李辉从报上看到自己从未向任何人讲的话而如此冲动,要知道全队还没有从受挫后的低沉恢复呢!
高丰文作了解释,他希留李辉冷静,冷静,冷静。
说来也巧,这种“恶作剧式”的玩笑总是开到李辉的头上。
十月二十二日早晨,电台的体育节目播发了中国足球队走马换将的最新消息。由于消息是来自国家体委足球办公室向辽宁、广东两省体委的紧急电话通知,因而不知在哪个环节出了一点毛病,播音员把应调换下来的李华筠说成了李辉。
李辉的一家刚刚为即将出征日本的李辉送行话别,李辉的父亲、李辉的未婚妻都鼓励李辉在队中发挥作用,和大家一道使中国足球冲出亚洲。
而这突然而至的消息让他们一家人震惊。
中国足球队的运动员在餐厅里吃早饭时,那几个平时和他们非常说得上来的年轻厨师就围拢着餐桌,向他们打听究竟是换李华筠还是换李辉?
中国足球队的运动员刚从餐厅回到宿舍,李辉的父亲就来到龙潭路十二号,他老人家是听了广播之后,到中国足球队接自己儿子回家的。
高丰文、张俊秀向李辉的父亲作了不知多少解释,才让李辉的父亲了解情况。然后把李辉的父亲送走了。
可是这位老人家心里仍然有意见,因为这是在北京,他的家在这里,谁都无法想象,要花费多大精力和时间向亲友、向同事、向邻居,向那许许多多关心李辉的球迷回答解释呵!
然而,李辉的父亲一定知道,中国足球队的主教练高丰文也会为此做比他更多更繁琐的工作。
高丰文啊!当中国足球队战胜了日本队的时刻,看到那激动欢欣的场面,也许过去那些误解过你和给你无意中添过麻烦的人,心中首先想的是:对不起你,高丰文!
袁伟民指挥足球
在体育界,袁伟民是个辉煌的成功者,是公认的了不起的人。
可是当他出任中国足球协会主席之后,也有一些怀疑论者说过,袁伟民指挥足球行吗,说这种话的人并无恶意,他们是知道中国足球落后和荆棘载途而替袁伟民挂优的。
我有一次到中国足球协会名誉主席程子华家里采访,曾经问程老,袁伟民抓足球以后,中国足球有哪些变化。
程老说:“抓足球特别需要袁伟民这样的人。袁伟民是在中国足球队受挫香港队以后,中国足球处于低沉时期,出来抓这个项目的,他使中国足球恢复信心,振奋起来。把为祖国增光拚搏的精神在中国足球队扎下根。让人看到中国足球是可以快步发展的,是有希望的”。
这是多么精辟的看法。
“十、二十六”中日之战。将决定中国足球队的命运。
这场比赛之前,中国足球队的准备是极为充分的,上场队员名单,战术打法,临场变化的安排,袁伟民亲自了解过问,并作了许多明确的指示。
过去,中国足球队擅长右路进攻,朱波的右路进攻,恰到妙处的传球。是中国足球队的“杀手锏”,而中日决战,怎样改换出敌不意的战术,以有备之师打得对方防不胜防。
经过周密考虑,改右打左的战术方案制订出来了,尽管还有右路的攻击。但是这只是牵制,迷惑对手,真正的进攻要从左边开始,发展。
身经百战的袁伟民指挥这场中国足球队与日本队的比赛,表现出他的气魄,才能和非凡。
战术初步确定之后,袁伟民和年维泗、高丰文、张俊秀等人一起来到程子华的家中,袁伟民把中日最后一战的准备情祝向程老进行汇报,得到了程老的坚定支持。
十月二十六日晚,袁伟民以中国足球队团长的身份坐在东京国立竞技场的主席台上,许多日本记者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对向这位“体育巨人”,想从袁伟民的表情中找到中国足球队的胜败可能。
一位香港记者赛后在报道中写道:“袁伟民稳若泰山坐在主席台上观看绿茵场上的角逐他的沉着,他的坚定,他的影响,使中国足球队在场上似乎增加了一名掌握命运的主将。袁伟民使中国足球队的场上队员感到有了后盾,有了信念,有了无比的力量。”
这位香港记者也许不知道,中日之战的中场休息时,袁伟民向中国足球队作了针对这场比赛的最后部署:双方不仅是在比技术,而且比气势,比作风、比信心,这在中国从上半场的表现已经充分体现出来,如果下半场继续保持这个优势,胜利就是我们的。”
中国足球队胜利了,而胜利的意义远远超过比赛的价值。
无怪许许多多球迷说,中国足球这次冲出亚洲,有年维泗的功劳,有高丰文的功劳,有柳海光、唐尧东、段举的功劳,有张惠康的功劳,有中国足球队的每位领队、每位教练员、医生的功劳。
但是,在书写中国足球队新的一页时,第一个要写上他的名字。
你说了:是袁伟民。
1987年
张东/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