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雷特纳格林】简·奥斯汀笔下怀春少女的圆梦天堂

(2015-04-28 08:37:51)
标签:

图片

旅游

游记

简奥斯汀

苏格兰

分类: 世界各地旅游

英国十九世纪初女作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一生作品不到10部(中译本6部),却部部精彩,她的小说以女性情感生活为主线,反映了摄政时代英国城乡的社会风貌。有趣的是不多的作品中竟有2部(《傲慢与偏见》和《爱和友谊》)写到了一个苏格兰小镇,内容都与未成年少女私奔有关。我们知道,奥斯汀一生居住英格兰中南部,从未涉足苏格兰,那为何一个在英国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异乡小镇会一再成为她作品的场景,而这个镇与那个时代的婚姻又有怎样的联系?带着一份好奇,我们来到了苏格兰边陲小镇格雷特纳格林(Gretna Green)。

http://s10/mw690/001qWsGIgy6RPa8NhLrb9&690

从曼切斯特出发,大约2小时后越过Sark河,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路旁一栋墙身刷着“英格兰最后一家商店,苏格兰第一家商店”字样的房子,这意味着我们已进入苏格兰境内(Sark河是传统的边境线),往前数百米公路旁便是格雷特纳格林。小镇不大,50来户人家,按说只能算是个村,不过镇小名气大,是欧洲著名的婚礼圣地,每年接待5000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情侣,苏格兰人的婚礼大约六分之一是在这里举行的。

http://s10/mw690/001qWsGIgy6RPa9YOmte9&690

现存博物馆内摄政时代(奥斯汀所处的年代)的回忆录是这样描述当年的小村的:“一个有着一些土房、教区教会、牧师住宅和大客栈的村庄,能够看到索尔湾的美景、卡莱尔的港口和坎伯兰郡高耸的斯基多山峰,还能看到鲍内斯城罗马时代城墙的遗迹。”由于地处苏格兰和英格兰交界,又是从伦敦到爱丁堡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马车都要在此歇脚,村民的主业是为马车和旅客提供服务,生活平静充实。然而,175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一项法案一夜之间改变了小村的命运。

http://s14/mw690/001qWsGIgy6RPaaOaMled&690

说到这项法案,不能不提一下它产生的背景,十八世纪中叶,位于伦敦Fleet河旁的监狱接收犯人较多,无法全部容纳,一些犯罪程度较轻的便被允许租住监狱周边的房子服刑(监外服刑),这就给一些因负债获刑的牧师提供了赚钱的机会,他们利用住所为一些无法在教堂合法举行婚礼的情侣证婚,对象多为未成年少女、重婚、异教徒或不为双方家庭接受的男女。由于牧师有刑在身,根据监狱条例即使证明其行为非法也不会罚款,据报1740年有上百位牧师从事这一行当。非法证婚给一些家庭和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坊间流传着很多未成年少女被哄骗、绑架或强逼与无耻之徒结婚、继而财产继承权被剥夺的个案;一些父亲控诉儿子娶了不合适的新娘;有两个公爵眼睁睁看着儿子在他们面前举行未经他们同意的婚礼。

http://s10/mw690/001qWsGIgy6RPabIjzP49&690

175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哈德威克伯爵(Lord Chancellor Hardweicke)提出的防止非法婚姻法案,于1754年3月25日生效。新法规定新婚夫妇必须年满21岁、得到双亲或监护人同意,结婚仪式必须白天进行,地点必须在英国教区内的教堂,婚前二周要张贴告示,或由教区签发结婚许可证明并将其记录在教堂登记名册。法案限制了一些不愿遵从父母意志的年青人,给了父母拒绝他们认为不合适婚姻的权利,保护了富有家庭未成年子女的财产继承权,主持非法婚姻的牧师一经定罪最高可判流放14年,英国国会释放出强烈信号维护宗教和法律的尊严。

http://s5/mw690/001qWsGIgy6RPap4Yss44&690

然而这项法案并不适用于苏格兰,作为独立的王国,苏格兰有着自己的法律,在那里,女满12岁、男满14岁、有2人见证双方宣誓便算合法,于是,一对对不愿受英国宗教和法律约束的情侣越界私奔,一些怀春少女为与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早结良缘而冒险北上,跨过边境最先进入视线的格雷特纳格林便成为他们的首选地。

http://s16/mw690/001qWsGIgy6RPanWZMH5f&690

十八世纪五十年代起,格雷特纳格林与英格兰之间古老的马车道上,不停上演着富有传奇色彩的活剧,前有心急火燎亡命私奔的情侣,后有扬鞭策马紧追不舍的父辈,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话题。林林总总的事件似乎遵循着一条定律:追赶者总是慢了那么一点点。沿途市民好像更愿成全私奔者,一些驿站总是以各种 “偶然的”理由拖慢尾随者的步伐。

http://s5/mw690/001qWsGIgy6RPai3mgk54&690

这是著名的铁砧铺,250年前它处在5条马车道的交汇处,自然成为私奔者赶在紧追的父母到来前完成婚礼的最佳地点。

http://s3/mw690/001qWsGIgy6RPassT1802&690

急于求成的情侣到达后往往顾不上礼仪,只求快点完事,有的进门便嚷嚷“不,就在今夜”,于是铁匠变身牧师,村民充当证婚人,铁砧改做礼仪台,不消片刻“铁砧上的婚礼”便告完成。不断光顾的情侣催生了一门新职业 - 铁砧牧师,平日打铁的工匠遇到叩门的私奔者便长袍加身,主持一次婚礼收入在50基尼以上,根据“格雷特纳格林的罗曼史”的记载,那些宣称为“牧师”的人其实是山寨的,他们并未得到教会的认可。

http://s9/mw690/001qWsGIgy6RPatN4AU48&690

约瑟夫·佩斯立(Josph Paisley)是“铁砧牧师”的开山鼻祖,1753年起便为私奔者主持婚礼,那时法案尚未实施,这个“愚昧、粗俗和过度肥胖的酒鬼”看准了机会,一干就是半个世纪。1811年他的孙女安·格雷厄姆(Ann Graham)与一个名叫罗伯特·埃利奥特(Robert Elliot)的商人结婚,不久佩斯立去世,孙女婿接棒,28年间为4000对情侣主持了婚礼,1842年埃利奥特出版回忆录,里面附录着注册夫妇的名单,成为珍贵的史料。佩斯立和埃利奥特在世时习惯把登记名册放在床上的棚架内,后来家里着火,埃利奥特的女儿葬身火海,名册化为灰烬。

http://s12/mw690/001qWsGIgy6RPakEANJ9b&690

私奔到格雷特纳格林的情侣中不乏名人,威士特摩兰家族的年轻伯爵约翰·费恩(John Fane)看上了富有的银行家查尔德(Child)唯一的女儿、财产继承人莎拉·安妮(Sarah Anne),那年她芳龄18,银行家不想女儿嫁给一个徒有贵族虚名的伯爵,对伯爵说:“阁下,你的血统是优秀的,但相比之下钱更好。” 约翰不死心,带着莎拉私奔,愤怒的查尔德紧追其后,在距边境数英里的地方截住了他们,查尔德跳下马车,刺死了约翰马车的头马,而自己的车则被约翰的仆人破坏,伯爵和莎拉依靠剩下的3匹马到达格雷特纳格林。银行家不肯宽恕他们,更改遗嘱把财产转到莎拉之女索菲亚名下,浪漫的伯爵和莎拉婚后恩爱有加,生育了6个孩子,可惜红颜薄命,莎拉28岁因病离世。有意思的是,60年后莎拉的孙女阿黛拉(Adela)为和年青军官查尔斯(Charles)结婚,竟效法曾外祖母,私奔格雷特纳格林。

http://s8/mw690/001qWsGIgy6RPaH7c9he7&690

18世纪福音派路人皆知的传教士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和他的朋友们在马背上传教,当他们来到卡莱尔时,富有的庄园主邀请他们入住庄园,约翰的弟弟查尔斯(Charles)和几位朋友包括一位艺术家以及一位德国学者从伦敦前来汇合。不久年青的德国学者爱上了主人20岁的女儿,不获庄园主接纳,卫斯理兄弟暗中帮助这对情侣私奔到10英里外的格雷特纳格林。查尔斯的艺术家朋友回到伦敦后创作了4幅油画,描绘这段浪漫的爱情。

http://s9/mw690/001qWsGIgy6RPaBJSOsf8&690

欧斯金(Lord Erskine)是英国上议院三大法官之一,有8个孩子,妻子去世11年,1818年66岁的厄金斯欲与女管家莎拉·巴克(Sarah Buck)结婚(他们已有几个私生子),原配所生子女坚决反对,无奈之下两人私奔,为免途中被人发现,欧斯金乔装打扮成莎拉的母亲,头戴里沃纳大圆帽,身披斗篷,蒙着面纱。欧斯金的议员儿子托马斯•欧斯金(Thomas Erskine)闻讯赶到格雷特纳格林,为时已晚,恼羞成怒的他和父亲身边的人大打出手,一时成为八卦新闻。9年后欧斯金去世,莎拉分到很少钱,令人宽慰的是她的几个子女一直陪伴着她。

http://s14/mw690/001qWsGIgy6RPaKhYV71d&690

1826年3月一件骗婚案震惊了整个英国,富有的工厂主兼柴郡执行官威廉·特纳(William Turner)未满16岁的女儿艾伦(Ellen)在利物浦附近的学校上课时收到一封告急信,称母亲突然中风,要她尽快回家,当马车在曼切斯特换马时,她被带到一个房间,面前站着一位衣冠楚楚、举止文雅的青年绅士,自报叫爱德华•吉本•韦克菲尔德(Edward Gibbon Wakefield),她父亲的朋友,他首先请她原谅编造了母亲急病的信息,目的是不想让她直接面对一个更坏的事实:由于银行倒闭,他父亲的生意陷入困境,无力自拔。作为朋友他愿施援手,条件是艾伦必须配合他律师的建议:把父亲的财产转到艾伦名下,由于她尚未成年,不能独立处理财产,愿先与韦克菲尔德结为夫妻,等事情告一段落再由韦克菲尔德以丈夫名义把财产归还她父亲。救父心切的艾伦不虞有诈,被韦克菲尔德的相貌吸引,又被其娓娓动听的辞令打动,居然接受了建议,就在他们完成婚礼准备去法国度假的时候,艾伦的叔叔追来,揭穿了骗局,艾伦追悔莫及。所幸英国法律没有饶恕骗子,3月27日,法庭以绑架和非法婚姻罪判处韦克菲尔德入狱3年,同时通过一项特别法案,解除了两人的婚约。

http://s6/mw690/001qWsGIgy6RPaMoYjHf5&690

对于私奔者而言,通往格雷特纳格林的路也许充满浪漫,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以伦敦到格雷特纳格林的行程为例,两地距离300英里,马车行进途中一路颠簸,私奔者不仅担惊受怕,还要忍受路边过夜的辛苦和马匹散发的难闻气味。车速每小时8-10英里,每走15-20英里便要换马,沿途至少停16站,如遇意外,如马匹脱掌、瘸腿、车轮损坏、泥泞道路以及恶劣天气等,行程就会延误。皇家邮政车算是准时的了,每早7:30出发,次日晚10:30到达,要2个白天。私人马车负载较轻,需时短些,但最快也要25小时。

http://s9/mw690/001qWsGIgy6RPaOqR0A48&690

途中支出也是私奔者一大负担,4匹马的邮车每英里3先令,外加雇马的费用、加快行程的小费、食物饮料以及在格雷特纳格林的开销,还有回程支出,走一趟一个人大约需花50-100英镑,对于多数私奔者来说,这可是不是一笔小费用,要知道,那个年代一个家庭教师的年薪也就200磅,奥斯汀的小说《理性与感性》中爱德华获布兰登少校赐予庄园牧师一职,年薪也是200磅。当然,对于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来说,如果与骗到的新娘未来可继承的巨额财产相比,或许这算不了什么。

http://s14/mw690/001qWsGIgy6RPaQz2pf4d&690

十八世纪八十年代私奔事件日益增加,引起社会的关注,报纸、杂志竞相报道,某种程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私奔似乎成为一种时尚,这一现象自然反映到文学作品中。Fanny Burney、Susan Ferrier、Emmeline和Charlotte Smith等一批小说家、剧作家的作品中都涉及私奔格雷塔纳格林的内容。1789年,年仅14岁的奥斯汀以书信体形式创作的小说《爱情和友谊(Love and friendship)》中索菲亚(Sophia)应表哥麦克唐纳(Macdonald)邀请与好友劳拉(Laura)一起去他家小住,麦克唐纳的女儿珍妮特(Janetta)和青年军官肯尼(Kenzie)相恋,但父亲则把她许配给另一人,在索菲亚和劳拉的鼓动下,小情侣私奔格雷特纳格林,珍妮特的父亲闻讯勃然大怒,立即对索菲亚和劳拉下了逐客令。奥斯汀另一部作品《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中伊丽莎白(Elizabeth)的妹妹莉迪亚(Lydia)爱上了浪荡公子韦翰(Wickham),为了与他早结良缘,16岁的莉迪亚不惜离家出走,声称去格雷特纳格林完婚,而事实上负债累累的韦翰根本无心娶她,一再敷衍搪塞,最后靠伊丽莎白的男友达西(Darcy)伸出援手才得以圆梦。

http://s15/mw690/001qWsGIgy6RPaYecSa9e&690

进入十九世纪,舆论对私奔事件的看法逆转,由最初同情到渐趋负面,从奥斯汀的作品可以看出变化的轨迹,创作于1789年的《爱情和友谊》中作者对少女珍妮特的私奔抱着同情态度,通过索菲亚和劳拉鼓励并支持珍妮特出走证明这一点。到了1813年出版的《傲慢与偏见》,作者对莉迪亚的私奔则嗤之以鼻,伊丽莎白与父亲在书房里的对话充满了对愚蠢妹妹婚姻的鄙视和谴责。

http://s6/mw690/001qWsGIgy6RPl3wDiZ05&690

 

哈德威克法案实施一个世纪之际,英国社会对私奔的批评声浪不断高涨,1855年纽卡斯尔一国会议员直斥格雷特纳格林婚礼“伤风败俗”、“破坏英格兰北部人的道德观念”,在舆论压力下1856年国会通过新法案,引入了“冷静期”,即新婚夫妇婚前必须在注册教区内住满21天方可举行婚礼,法例的实施令私奔和逃婚率大为降低,与此同时,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火车也通到了格雷特纳格林,用马车私奔的方式日渐式微。

http://s13/mw690/001qWsGIgy6RPaZSzTu1c&690

然而,不管法律如何演变,格雷特纳格林作为作为婚礼圣地的地位依旧稳固,不同的是今天来到这里的不再是心急火燎、诚惶诚恐的私奔者,而是对历史满怀敬意和追求浪漫婚礼的恋人,“私奔到格雷特纳格林”依旧是她们喜爱的口头禅。

http://s16/mw690/001qWsGIgy6RPb37OWjbf&690

耳边飘来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声,循声趋前,铁砧铺正在举行一场婚礼。

http://s8/mw690/001qWsGIgy6RPb866j5e7&690

亲友嘉宾入场。

http://s6/mw690/001qWsGIgy6RPb9wgWpd5&690

http://s15/mw690/001qWsGIgy6RPb9zJeu8e&690
 

新郎与伴郎。

http://s11/mw690/001qWsGIgy6RPberZVgba&690

私人婚礼,闲人不得入内,只能路边静候。

http://s3/mw690/001qWsGIgy6RPbfE57s72&690

大约半小时,风笛再度响起,新人和亲友在门前合影。

http://s14/mw690/001qWsGIgy6RPbilV2Bdd&690

http://s15/mw690/001qWsGIgy6RPbioYb4de&690

http://s2/mw690/001qWsGIgy6RPbirTl721&690

http://s4/mw690/001qWsGIgy6RPbivnPld3&690

http://s5/mw690/001qWsGIgy6RPbiyOBSe4&690

http://s10/mw690/001qWsGIgy6RPbiC3wtb9&690

http://s11/mw690/001qWsGIgy6RPbiFJRo5a&690

http://s1/mw690/001qWsGIgy6RPbiISzu10&690

http://s5/mw690/001qWsGIgy6RPbiN6Kgc4&690

独特的历史文化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常住人口只有2700人的小镇却拥有多家享誉世界的酒店,专业婚庆公司、车行、摄像馆、餐厅和精品店等一应俱全,为新人婚庆提供一条龙服务。

http://s5/mw690/001qWsGIgy6RPbltfQE44&690

这家200年前的杂货铺如今是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和土特产店。

http://s11/mw690/001qWsGIgy6RPbnadSO7a&690

铁砧铺场地有限,在格雷特纳格林举办的婚礼大部分是在酒店或教堂举办的,真正的”铁砧婚礼”每年只能安排1500场。

http://s16/mw690/001qWsGIgy6RPbp1bbx5f&690

 

铁砧婚礼演变到今天无疑多了商业成分,因而并非所有情侣都中意,有人指它像香肠生产线,过于简单快速;有人看不上它的环境,觉得俗气;还有人觉得场地太小,不够气氛。但无论怎样评价,对于追求浪漫婚礼的恋人来说,格雷特纳格林依然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http://s14/mw690/001qWsGIgy6RPbrhzkh7d&690

(旅见旅闻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