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划分

(2016-04-27 20:53:33)
标签:

朗读停顿

教学

分类: 初中文言文

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划分

 【考点剖析】

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

【设题方式】

   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一般划一处或两处)

【方法指导】

文言语句停顿的规律:总起来说,应把握“两个原则”,遵循“十个规律”。

一、两个原则:

1     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如:① 今 / 天 下 / 三 分 。 (《出表》

【“天下”是一个词,“今”“天”不能连读,“天下” 不能断开】

 /  。(《口技》)

【“中间”是两个词。“中”是“其中”的意思,“间”是“夹杂”的意思,两个词不能连读】

,可 /  (《曹刿论战)

【“可以”古今异义,是两个词,是“可以凭借”之意,中间应稍作停顿】

2     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如:① 刻 /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 于 其 上 。(《岳阳楼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唐贤今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唐贤今人诗赋”是个短语,不能断开。否则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  。(《仲永》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而不是“我很久了”,句子的主语是“余闻之”,“也”表示提顿,按意义应归于前】

 /  。(《讽齐纳谏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受蒙蔽很严重啊”,句子的主语是“大王受蒙蔽的情况”而不是“王”,所以应该在“王之蔽”后面停顿】

 /  耳。(《承天寺夜游》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闲人如吾两人者”是定语后置,意思是“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能断开】

二、十个规律:

1. 方法一:主谓之间要停顿。(注:主语是单音节人称代词此处停顿可忽略不计)

 /  酒。               / 非不 也。 

 /              /  碧。

 /   /  也。  

 /  男。

2. 方法二: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  矣。          / 于草 中。

   /  游。    /   /  民。

 /   /  心。     / 

3.方法三: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

 /   /       /   / 

 /   /  云。        /  也。

4.方法四:句首表示假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后面必停

 /              / 胡不 乎?

 /  也,而 /  不加 增。

 /   ?       

5.方法五: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

 / 

 /  ,祗 手。

 /  者。      

 /  余。

6.方法六:承接前文的指示代之后要停,如“是”“此”。

 /  ,退             

 /  之,不  /  ,是 /  也。

 /   /            

 /  也。

7.方法七:句中连词“而”前面要停

 /              /   / 

 /  染,濯  /  不妖。

/  也,由 /  也。

8.方法八: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乎”“者”“也”后面一般要停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确定朗读节奏:停往往在“之”后,这样使得整句子的语气不至于得急促,而是急有致

 /  ,琅

 / 

者,/  / 布 衣 之 士 也。】

 / 久。

9.方法九:句倒装要停(多指状语后置)

 /   /  有?

 /                    

 /  ,苟  /  世,不  /  侯。

 /  之, /  也,告之 /  帝。

以上只是文言句子停的一般原律,朗读时要看具体的境,重在上花功夫,把一句分成几意群,一定看好目所要求的分几,依意群来标

10.方法十:根据文句在的逻辑确定朗读节奏。

如:  / 

此句中“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狗”,而是“像狗一”,是名状语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坐在(屠夫)的前面。所以,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

三、特殊说明:

1.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地名、人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错误。

如:① 虞 山 / 王 毅 叔  / 刻 。

“虞山”是山名。这个人姓“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对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虞山王毅叔远甫”指核舟的雕刻者,相当于“王毅 王叔远先生”,所以不能分开。

     /  中,武  /  业。

      / 春,滕  /  郡。

2.停顿应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一  /  ,再(鼓) /  ,三(鼓) / 

“再”和“三”的后面都省略了“鼓”字,所以应该在“再”和“三”后面停。

3.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 ① 今 /   /方 千 里。(“地方”在古代是两个词,土地方圆)

② 今 / 天 下 三 分 。(“今”是一个词,“天下”是一个词)

 /  (“可”“以”是两个词,可以凭借)

4.表时间和方位的词后边也应稍作停顿。

   如:①  / 夕阳 ,人  / 

         / 风定 ,一  / 

         / 为身  /  受,今 /   /  之。

         / 郊田  /  春,而/  /  也。

      / 何时 /  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