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课感悟(4):领悟倒推策略  提升思维品质

(2011-07-01 21:58:38)
标签:

听课感悟

分类: 万家星火

领悟倒推策略  提升思维品质

                                           ——听《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有感

                                         周近芳

 

http://s7/middle/4e54148fga70265524e16&690 提升思维品质" TITLE="听课感悟(4):领悟倒推策略  提升思维品质" />

   

     四月的季节正是春天的季节,在阳光灿烂、海浪迷人的海滨城市——厦门迎来了我们小数人的春天,全国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这儿隆重举行。我有幸全程观摩了此次活动,精彩的课堂和专家的点评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而我本人也收获颇丰。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全国各省的32节优质课,参赛的选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数学思想的渗透上无不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阮志强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现将听完这节课后的感受与老师们交流。

    教学过程简述

    一、  趣味竞猜,感知策略

   1、玩“读线索找礼物”趣味竞猜的游戏

   2、交流反馈,同悟结果

   3、教师小结,送出礼物

    二、自主探新,明悟策略

    1、通过两杯果汁的一次变化,理解“倒推”的策略

   (1)分步动态出示例1:两杯果汁共400毫升,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后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学生看图汇报)

   (2)学生独立思考,把思考过程写在答题纸上。

   (3)反馈交流:甲400÷2+40  乙400÷2-40

   (4)引导反思,小结揭课。师板书:有序整理  顺推检验

    2、一杯果汁两次变化,深化“倒推策略”

   (1)出示:一杯果汁,老师先喝了80毫升,又倒进60毫升,现在有240毫升。这杯果汁原来有多少毫升?

   (2)理解题意,摘录整理。

    原有?毫升→喝了80毫升→倒进60毫升→现有240毫升

  (3)学生列式解答

  (4)集体反馈,说自己的想法。

  (5)追问反思:为什么都选择用倒推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3、对比回顾,升华认识

  (1)对比刚才解决的两题,想想到底怎样的问题适合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

  (2)运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又要注意什么呢?

   总结得出:某种数量在发生变化,已知现在求原来,就可以用倒推策略。师板书:按序倒推

    三、多维练习,活用策略

    1、对比练习

    下面的题目适合用倒推的策略解决吗?

   (1)一杯果汁,原来有200毫升,喝了一半还多10毫升。现在还剩多少毫升?

   (2)一杯果汁,喝了一半还多10毫升,现在还剩200毫升。这杯果汁原来有多少毫升?

(同桌交流后反馈判断结果。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明白倒推策略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用它解决)

    2、拓展练习

    在一个面积32平方米的池塘里,放入0.5平方米的水浮莲。如果水浮莲日长一倍,七天正好铺满整个池塘。问:第4天水浮莲的覆盖面积有多大?第六天呢?

    四、总结提升,拓展策略

    思考与感悟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日常生活中“倒推”的认识,并在已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推”的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1、灵活使用教材,服务策略感悟

    在本课教学中阮老师首先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将教材中例2的邮票问题改编为延续例1的倒果汁问题,将原本两个割裂的例题巧妙地联系起来,使得从例1两种数量的一次变化到例2一种数量的两次变化的教材脉络更加清晰,这样不但可以完成教学所规定的内容,也使学生在类似的情境中洞察问题的本质内容,便于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给学生预留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2、留足自主时空,实现策略深化。

   在教学中阮老师紧紧围绕“有序整理、按序倒推、顺推检验”这三个方面开展教学,通过感知、经历、应用、建构模型、反思内化等活动,使学生对倒推策略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教学扎实有效。老师不仅仅把解决某一问题作为教学目标,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反思、自主总结策略。同时关注展示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解法,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并借助对比、沟通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题目可以用倒退的策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感悟并深化了对策略的本质认识,培养了学生自觉应用这种策略的意识,给学生灌输了一种数学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一种隐性的、潜在的程序知识,策略本身并不易为学生所清晰地感知与把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思考、实践、研究。阮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阮老师的这种设计理念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使我意识到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更要通过方法感悟数学的思想,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3、多元活动应用,领略策略魅力

    本课中的习题与活动都在立足教材本意的前提下,力求题题创新,项项有效。比如,从课始的趣味竞猜到课末的应用拓展,都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生活中做数学,进而领略策略应用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浓厚兴趣。

    学习活动结束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全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深入”。阮老师的课仅仅是一个代表,所有上课的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正如数学名师吴正宪老师点评时说的:“让我们的课堂上一问一答少一些,原生态下的自然对话多一些;谁‘再来说一说’少一些,你是‘怎么想的’多一些;教师的指令少一些,自主探索多一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把自己学习的体会、感悟,运用到我的课堂上,从我们的课堂做起,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作者单位:北京路三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暑假祝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