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沙市小学数学作业研究开展已一年有余,各子课题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并形成初步研究成果,现选择部分内容予以刊发,供交流研讨。衷心希望大家多提建议与意见,以便修改完善。期待您的参与!
“扇形统计图”作业设计个案研究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沙市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子课题组
一、教材解读
扇形统计图在原义务教材中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标》把它作为必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将它安排在六下第六单元。从“统计”自身的纵向知识体系来看,本单元是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从本册的横向知识联系来看,则是在认识圆以及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故教学时仅要求学生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能从给出的扇形统计图中、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提取相应的统计信息,作出简单的统计分析和判断即可,不要求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拔高要求。
二、习题分析
现代公共媒体已经大量使用统计图表表示信息,能看懂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为使学生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节练习将统计图的练习重点放在会看图表、会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推断上,而不是放在制作统计图表上。教材先后呈现了多幅统计图,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材中经常出现“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与同学交流”“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语句,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统计的作用。
本小节练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处理: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第1、2题)http://s5/middle/4e54148fx80133bfcbea4&690
http://s14/middle/4e54148fx80133825a58d&690
第二层次:应用。(第3题)
http://s9/middle/4e54148fx801349b90998&690
第三层次:综合应用。
教材利用109页第4题绿荫小学种树的有关数据,分别表示树木总量变化情况、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各种树木数量情况等,引导学生在读表、分析讨论中,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根据数据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习题调整建议
统计知识的教学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授受,也不是一种种技能的训练,重要的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的滋润。统计规律的教育意义是看问题不可绝对化。习惯于从统计规律看问题的人在思想上不会偏执一端,他既认识到一种事物从总的方面看有其一定的规律,也承认存在例外的个案。所以说,统计并不是“计算+制图制表”,建立统计观念才是统计教学中最重要的。http://s11/middle/4e54148fx80134f82af2a&690
(1)增加看图的对比分析
第一题后,增加不同年级学生(如一年级或初中学生)
作息时间图,观察:六年级学生与与一年级学生作息时
间的分配有哪些不同?通过看图对比,引导学生能从
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
(2)增加合理的质疑
信息时代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数据、统计图表,学生既要具备能从大量的“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作出独立的分析的能力,还要学会理智地对待新闻媒介、广告等公布的数据,对数据的来源、收集方法、呈现方式、由此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教材练习设计在这方面略显不足,我们可在第二层次中适当增加:
*选择合适的百分比填入下图
http://s6/middle/4e54148fx80135cf7a9f5&690
(1)
35%
35%
30%
(2)
30%
55
%
15%
(3)
30%
57%
14%
请学生说明理由。
A、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个关于调查某影视名星在中公众中的人气指数扇形统计图,
红色部分表示:根本不认识这个人
黄色部分表示:很不喜欢
蓝色部分表示:有点喜欢
那么你有何结论?(他的人气指数很低)
B、如果我再告诉你,这个影视名星是周杰伦,这个调查的被调查对象全是一些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你对你刚才的结论作何评价?(刚才的结论是片面的或是不正确的)
小结:如果数据来源有问题,那我们做的所有分析都可能是不正确的。可见,数据的收集如果做不到科学可信,貌似科学的统计图有时也会“说谎”。
(3)增加综合性应用。
第三层次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过程中,所呈现的数据对于选择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数学性较强。但从实际生活的眼光来看,统计图表的选择往往以统计的目的为导向的。因此,我们可适当增加无数据,根据问题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练习。
例如,以同学们的身高为例:
①想反映不同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选择哪种统计图合适?
②想反映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年级时的身高,宜选用哪种统计图?
③同一年级的同学不同身高段的分布,宜选用哪种统计图?
(执笔:大赛巷小学柯林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