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给你普及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
(2022-07-19 09:37:13)
标签:
健康教育历史情感杂谈 |
再一次给你普及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
我再来给你普及一下号脉诊断的原理,望闻问切这对中医人来说它就是一门必修课。脉诊也就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古时候,无论是在民间的“赤脚医生”,还是在庙堂的“宫廷御医”,都需要娴熟地掌握脉诊这门技术。如果在古时候,中医不会把脉的话,估计是没人找他看病的,也正是在那种大环境下,造就了中医脉诊的独特技术。
中医号脉的原理是通过手指感到脉象的节律,包括速率以及软硬程度等,从而反应心肺以及脾、胃、肝、胆、肾的功能。号脉方法主要包括周围环境应该安静,一般采用寸口脉,对于成人且买用三指定位,三个手指呈弓形,指头平齐,手指腹按触在三个部位上。三个手指的疏密按病人高矮来分,部位取准之后,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通过脉象反应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脉诊的方法有3种:遍诊法、三部脉诊法、寸口诊法。其中遍诊法最常用,一般也是最精确的一。
在诊脉的过程中,最先要明白的是脉象。然而,别小瞧脉象这么简单的事情,实际上要仔细区分每一种脉象,又并没有那么简单。在常规的28脉中,除了浮沉迟数四种比较简单之外,其他的脉象都不简单。从脉象的常见频率来看,很多医家将滑涩虚实四脉与浮沉迟数四脉并称为八大纲脉。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滑涩看枯润,虚实辨强弱。前面我已经分别讲了八大纲脉的浮沉迟数滑涩虚七种脉象了,下就来讲讲实脉。
1.历代医学如何描述实脉的?
在28脉中,很多脉都是对立的,尤其是八大纲脉表现得更为实在。比如浮与沉,一个是举之有余,一个按之有余,比如迟与说,一个是一息三至、去来极慢,一个是一息六至、脉流博疾,比如说滑与涩脉,一个是如走珠在盘,一个是如病蚕食叶,而虚脉与实脉,一个是脉来不及,一个则是脉来太过。
对于实脉来说,它与虚脉是相对的,虚脉不是脉来无力,而是脉来不及,所以实脉不是脉来有力,而是脉来太过。其实在《黄帝内经》中,对于四季脉与脏腑脉中都提到了太过和不及,当然此太过不及非彼太过不及。而实脉的核心思想就是脉来太过。那么,古代医学家是怎么样描述实脉的呢?
早在《脉经》中,曾这样描述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应指愊愊然”,意思是实脉无论是浮分还是沉分,它的脉象都是很有力的,而且也比较宽阔,指下搏动坚挺感很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