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提醒火辣辣三伏天来了养生要注意这些!

(2022-07-17 07:57:05)
标签:

健康

教育

历史

情感

杂谈

中医提醒火辣辣三伏天来了养生要注意这些!
俗话说“热在三伏”。户外阳光火辣辣地烤着,室内空调冷嗖嗖地吹着,在忽冷忽热中,即使身体健康的人也难免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食欲大减、胃肠道功能紊乱。所以,在三伏天,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些什么呢?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很容易中暑。养生专家提醒,为预防中暑,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现盛夏至三伏天,持续高温湿雨,随之而来的肠道疾病、风热风寒感冒、皮肤感染等季节性疾病给人们带来了困扰。如何健康度夏?
作为中医人给你温馨的建议。
“目前已入盛夏时节,气温高且湿度大,给人以闷热难耐的感觉,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进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立夏之后,人的睡眠会减少,有睡眠障碍的人则更易加重,辗转难眠。
中医讲夏季宜“早卧早起”,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适当的午休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调整。夏季早起进行适度的晨练。长夏多患脾胃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动辄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饭前大量饮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饮。
夏季不少人因为感冒持续不好转而焦虑不堪。对此,中医提醒,夏季感冒分多种类型,必须对症治疗。其中包括:风寒感冒,发热不甚而明显恶寒,同时鼻流清涕,喷嚏连连,此时应立即服感冒清热冲剂2袋,一定热服,或喝葱白姜片红糖水,每2-3小时再饮一次,大多症状会明显缓解;若体温迅速升高,伴恶寒、咽喉不适等,多为风热感冒,早期可以服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维C银翘片等;若发热伴恶心或呕吐、腹部不适、腹泻等,多为暑湿感冒,此时应及时服用藿香正气胶囊,初次可以加大剂量,每日3至4次,同时控制饮食,煮些荷叶绿豆粥食用。另外,潮湿闷热的气候,人的皮肤也容易感染。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中医提醒,如果有条件可适当采用一些天然的草药洗浴,如桑叶浴,将桑叶100克左右放入锅内煮10-15分钟,再倒入浴盆内即可,能消除皮肤痤疮、疖肿、褐色斑等;又如薄荷浴,可预防湿疹痱子。
从中医防病保健的角度,建议平日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经常容易感冒、腹泻、皮肤过敏等,可以通过中医的针灸、中药进行保健治疗,目前这个季节正是黄金时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冬病夏治”“未病先防”,可以采用三伏天穴位贴服的方法,提高自身免疫力,远离疾病困扰。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扎针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中医根据病人的病症不同,在这些方法中选择一两种使用。
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引起的腰痛。
目前中医也只有两种最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贴和三伏天拔火罐。之所以介绍这两种方法是因为它们具备4大优点:高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小。冬病夏治一般以3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为巩固疗效,病人应于冬至日到医院复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