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筑“西湖”大坝忆

(2023-11-23 09:49:31)

修筑“西湖”大坝忆

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浙江杭州举行,而杭州有著名的西湖景区。这次亚运会的成功举行,使杭州和西湖又一次名闻天下。可你知道吗?在我省长治市的沁县,也有一处美景叫“西湖”。现在,沁县的西湖不仅成为上党地区的风景名胜,而且是“北方水城”的一颗明珠。湖面倒映着翠绿的二郎山,水面上游船飘荡,每年的龙舟赛在这里举行。游人到沁县游览,西湖是必到之处。

说起沁县的西湖,我还是她的修建者之一呢。1959年冬天,县里决定在县城南二郎山下的漳河滩上修建一座水库,当时就命名为“西湖”。漳河滩地势平坦,193913日,朱德总司令曾在此召开盛大的“讨汪拥蒋抗战群众大会”,当时有来自四县八乡的四万群众参加,那种盛况至今仍留在老年人的记忆中。修西湖大坝的决定既下,沁县中学师生首当其冲。那时我刚上初一,记得是一个下午,我们抬着箩筐进入了工地,工地上人声鼎沸,彩旗招展,县里各机关单位都分有任务,我们在漳河上一座古老的木桥旁倒下了第一筐土。

当时,“大跃进”的余韵仍在。为了营造气氛,学校让代美术课的张哲老师带领几个同学,在二郎山上把一处山坡铲平,用石灰水写下两处大标语,一条是“斩断漳河,水上二郎!”,另一处是“鱼肥稻香莲花放,江南风景上太行!”那标语的每个字都有四米见方大,方圆几里远远地就能看见。张一云老师还带着我们十几个同学,在城北面的公路两侧墙刷写大标语,我记得我们在漳源村边的路旁墙上写了“向地球开战,与天公比高”的标语。

当时修建大坝全是义务劳动,那劳动的场面十分热烈:喇叭里革命歌曲震天响,打夯的号子声此伏彼起,同学们干劲很大,工地黑板报上每天都有那个单位的土方创纪录的报道,你追我赶十分热闹。但同时,劳动也是十分艰苦的。一方面,工地上没有任何机械设备,运土全靠同学们扁担挑、箩筐抬,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回去躺倒就能睡着。另一方面,同学们正在长身体时期,劳动量那么大,而伙食没有任何补贴,身体很是吃不消。就是这样干,我们初一年级的进度还是上不去。

一天,班主任王家林老师动员同学们借平车,我想到“大跃进”时我们村有许多木轮平车,就自告奋勇回去借一辆。然而回家向队长一开口,就被回绝了。我发现我家门外的墙旮旯放着一辆木轮平车,半年多没人管,就对母亲说我要推这辆车去。母亲既怕我借不上车回校交不了差,又怕有人告发我偷用大队的平车,心里矛盾得很。思忖再三,最后还是让我推走了,只是叮嘱我要小心,不要弄坏。班里使用我们借的平车后(别的同学还借来两辆),人歇车不歇,效率快了不少。但因我借的是木轮平车,无法同胶轮平车相比,不到一个星期,车轮和车盘就坏了。我向班主任提出修理一下,班主任说大家都是义务劳动,没有这项经费,让我自己想办法。这下可抓了瞎。没办法,我就去建筑社找正在那里做工的父亲,父亲二话没说,很快帮我修好了。我再不敢把平车推回工地,晚饭后乘黑把平车送回了村。没想到这事还是让队里知道了。队长向村里的工作组干部报告,干部在村大会上点了我的名,并批评了我母亲。好在平车修好了并且送回来了,只扣了母亲20个工分了事。虽然此事有点窝火,但一想到我是为班里的进度做贡献的,心里也就坦然了。

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也没有什么补助和保健,出了事只能自己负责。记得我们班有一个女同学叫闫香孩,与我同村,一天下午,她在西湖大坝劳动收工后,就在图书馆前的井上用辘轳绞水洗涤,由于身小力薄,又劳动了一天,身上困乏,辘轳绞到一半时绞不动了,一不小心水桶掉了下去,带动辘轳倒转,眼睛被飞转的辘轳把打伤。老师和同学急忙把她送到县医院医治,可按当时的条件和政策,也没有什么办法和补助,最后一只眼球被摘除了。

西湖大坝一直修了三个月,到1960年基本完工。但以后又有不断有加宽、加高的任务,我们也随叫随到。到1962年上初三时,又集中干了一个多月,不过这次变成“有偿”劳动了,每担土给5厘钱。水库修成后,霍材梧副校长非常激动,他亲自填词《浪淘沙.漳河湾今昔》一首,贴在学校《前哨》墙报上,词曰:

回忆漳河湾,一片荒滩。

惊涛骇浪七月天。

漂没田禾淹庐舍,险堑人罕。

如今赛江南,两岸稻田。

插秧人儿划渔船。

星夜灯明沉湖底,印月三潭。

教音乐的蒋清奎老师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并谱曲在全校教唱,诗曰:

二郎山下看江南,红桃绿柳笑开颜。

    一股股清泉绕山转,荒山变成花果山……

我高中毕业离开沁县后,听说西湖建设得越来越好,不仅满山绿化了,还把御书楼(吴事迹陈列馆)、南涅水石刻馆(东魏至北宋760件精美雕刻)迁至山上,新建了北海渔村、西湖人家等景点。《珍珠衫》《深宅奇剑》等好几电影在这里选景拍摄,可惜我没有机会回去看看。

20137月下旬,太原市老龄协会让我回沁县联系参观“中国沁州.北方水城”事宜。联系妥后,81日,老同志们赴沁县考察,开完座谈会后,县里特邀我们到“西湖”荡舟。看着这里山碧水清的风景,回想起1959年冬天我们在这里修坝时倒下的第一筐土,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不禁感慨万分,遂赋诗一首:

西湖荡舟

西湖天下久扬名,此处谁知藏水城?

一座青山纳宝贝,满池碧浪戏秋风。

当年筑坝曾流汗,今日行舟自得容。

何是人生何是岸?轻拂湖水问乡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