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背诵的往事
(2022-09-23 15:51:58)关于背诵的往事
人到老年,容易回忆往事。回想一生,记住的东西和忘记的东西同样不少,但幼年和学生时代的许多东西却很难忘掉,特别是关于背诵的往事经常会浮现在眼前,有些还是很有趣的。
所谓背诵,就是通过诵读的方式记住所要记住的阅读材料,它是我国传统语文学习方法之一。背诵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通过背诵还可以培养和锻炼人的记忆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我有一位伯父,他一生无子女,待我如同己出。伯父没上过一天学,根本不识字,但他热爱文化,热爱知识,特别祟拜读书人。他可能是从上辈那里,通过口传心授背会了《三字经》、《百家姓》、《名贤集》、《弟子规》这些启蒙读物的。在我三四岁时,大爷就开始教我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但行好事,莫向前程。于人方便,自已方便……”等等。至于其内容究竟是什么,我根本不明白,伯父也不一定都明白。有的则是按照他自己的理解向我解释的。因为不明白,所以有时就会闹出笑话。如《三字经》中“苟不教,性乃迁”一句,我一直以为是“狗不叫,新奶甜”。我的记性并不好,老是前背后忘。伯父说,“人一能知已十知,人十能知己百知,多背几次就记住了”。这句话让我终生受用无穷。我就是这么反复背,居然背会了许多名句格言。这些东西对我知识的积累很有帮助,当然,有许多内容是在我长大看到原文才明白的,更多的哲理则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领悟的,而领悟后又在脑海中加深了记忆。
上小学时,尤其是在一二年级,老师也不怎么讲课,只是领着朗诵,然后就让同学们自已念,自已写,自己背。老师检查学习的办法也主要是让同学们背书。我一入学是春季始业,我们从第一册的第一课背起,“一、人,一个人;二、手,左右手;三、两只手,一个人有两只手……”秋天开学改为秋季始业,又从新的第一册开始,“一、开学,开学了;二、上学,我们天天上学;三、同学,学校里同学很多……”那时候谁背得多,背得准,谁就能得好分数,谁就是好学生,因而我为此得奖不少。而这些东西对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上中学时,强调上课反对死记硬背。但闭卷考试又不准看书,这样许多知识没有背会而使我们吃亏不少。记得初中三年级上化学时,许多同学对化合价、元素周期等许多东西记不住,考试当然考不好。一次化学老师石敬奇在教元素化合价时念了一首歌诀:“一氢氯碘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铝为三价四碳硅,一二铜汞一三金。”而且还用我们熟悉的曲调唱了出来,引得同学们很感兴趣,一下子让大家记住了。我想,我何不也用背歌诀的办法扩大记忆呢?于是就试着来。如对化学中酸根的化合价老是记不准,我就编了:“一盐硝,二硫碳硅磷三。”即盐酸、硝酸一价,硫酸、酸二价,磷酸是三价,以后再没错过。
得此益处,我编歌诀简直上了瘾。复习中国历史时,知道我国上下五千年,经历了许多朝代,可这么多的朝代和顺序怎么记呢?也有人编了一些歌诀,但我总是记不住或记不准。我就自已学着编,“夏商周秦西东汉,魏蜀吴分三国乱;西东两晋十六国,南北二朝隋唐换。五代十国天下分,宋辽夏金元明清”。背下这六句,朝代和顺序就都记住了。再如历代农民起义,我归纳了一下,编了这样一段顺口溜:“秦末陈胜和吴广,农民首义大泽乡。西汉末年王莽篡,铜马赤眉绿林山。东汉黄巾隋李密,唐末黄巢废唐旗。宋初李顺王小波,宋末方腊宋大哥。元末起义红巾军,韩山童与刘福通。闯王推翻明江山,金田反清洪秀全。辛亥革命武昌城,推翻帝制是孙文”。中国现代史中洛川会议上所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内容很重要,也好理解,但就是记不住,记不全或把顺序倒错了。于是我就把十大纲领的每一条挑出一个字,共十个字是:“打、军、民、政、外,财、活、育、肃、团”,分别代表《纲领》中的各条,如“打”字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军”即“全国军事的总动员”等,这样只要记住一个字,就记住了一条纲领。
我把这一办法用在数学上。如几何学中学习关于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知识,知道它们分别是直角三角形中的对边、斜边、邻边的比,但它们分别是哪条边比哪条边,老是记不准。我就把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简化为正、余、坦(tan)、扣(cot),编出了:正对斜,余邻斜,坦对邻,扣邻对”的歌诀,即正弦是对边比斜边,余弦是邻边比斜边,正切是对边比邻,以此类推,再没错过。
背诵古文也是中学时的一道难关。究竟该怎么背呢?我也在琢磨。例如《蜀道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是千古名诗。但此诗文词艰涩难懂,300多字,背下来是很难的。我就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全诗分了五个小段,然后一段一段进行突破。最后把每段的第一个字串起来,形成一句“噫、上、问、连、剑”,然后死记住这五个字。这样一看到“噫”,就知道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这一段;一看到“连”字,就知道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这一段。这五个字记住了,全诗就背下来了。背杜甫的《兵车行》,也是将全诗分为五段,每段各取首字,形成“车、道、君、长、信”五个字,由这五个字引出全诗,直到最后不看这些字也能背出。
当然在背诵上也有不成功的事例。上高中时,外语由俄语换成了英语。一开始我发现英语的拼读和俄语不一样,俄语是会读就会写,而英语的读和写几乎是两回事,很是不能适应。于是我就自以为是地把英语的读音用汉字的谐音标出来,尽可能让汉字形成的意思或和英语的意思有某种联系。例如“假期”(vacation)注上“我开心”(假期玩得开心);“花园”(garden)注上“嘎噔”(穿皮鞋逛花园嘎登嘎登响);“教师”(teacher)注上“踢七儿”(老师踢那个叫七儿的同学)。有的则注上好记的谐音,如“牙刷”(toothbrush)注上“兔子不拉屎”;“继续”(continue)注上“啃头牛”……我就这么用谐音记,用谐音背,简直乐此不疲。可是有一天,我的这种办法受到教英语的汪延琪老师的严厉批评。他说,别看你现在用谐音记单词比较快,但这是一条完全错误的路子,走下去会后患无穷。首先是严重影响按国际音标正确发音,因为你满脑子都是中文的谐音,用谐音说英语,别人听不懂你的,你也听不懂别人的,根本无法同别人勾通交流;第二是用谐音记忆严重影响学习英语的拼读法。英语的单词组合和读音有它的规律,你用谐音将会导致你以后见了生单词不会拼读;还有更严重的坏处,就是掌握不了拼读规则,记单词就只能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死记硬背。单词短的如“学校”,可以按s.c.h.o.o.l那样死记,可遇到较长的单词你也这样背吗?比如“农业”(agriculture),是由11个字母组成的,你就a.g.r.i.c.u.l.t.u.r.e那样背吗?那你遇到“世界观”(weltanschauung)这个单词怎么办?它是由14个字母组成的。生物学上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是由20个字母组成的,还有更长的呢!你怎么背?这也和学写汉字一样,会写一个汉字,先要掌握笔顺,还要看它的结构,而绝不能背它的笔划顺序。比如江西省的简称“赣”,它有21划,你能点.横.点.撇.横.竖.横折……那样去背吗?所以背单词要逐渐掌握字母与音节之间的固定发音,然后是连续的发音,这样在发音和拼写的双重记忆下,就可以记住单词了。如果天天只想着谐音,不去掌握规律,就会严重影响你今后掌握更多的词汇量。汪老师的教诲如醍醐灌顶,我抛弃了注谐音法,但我一直没有很好地掌握英语的拼读要领,所以单词记不牢,记不多。特别是上大学后,财经专业方面的单词都比较长,严重地阻碍了我的英语成绩。这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教训。
今天,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各种资料、数据、公式等都可信手粘来,但这并不能证明背诵不重要。在许多时候、许多场合、许多关键地方,一个人头脑中的知识是否记得住、记得准,以及对知识的运用是否熟练,严重影响着工作的效率。背诵,对人们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