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家门前那棵老杏树

(2022-04-12 10:05:59)

老家门前那棵老杏树

老家门前有一棵老杏树,它是在什么年代由哪位先人栽种的,已不可考。从我记事起,它就长在那里。它的身干不是很高,树身也不是很粗,树皮呈深黑色,皲裂斑斑,浑身布满厚厚的、墨绿色的苍苔。但它枝叶茂密,葳蕤生辉,像一把巨大的擎天碧伞挺立在门前南墙跟前。每到春天,那繁茂的树枝上便开满粉白灿烂的杏花,招引得蜜蜂嗡嗡嗡地围着它转。花朵一谢,小杏儿就挂满枝头,它们沐浴着阳光,受惠于雨露;每到夏末,那满树金黄的杏子,泛出淡淡的红晕,令人艳羡,引人遐思。老杏树以它生长的沉默,目睹着我家和人世间的兴衰、沧桑。

父母亲对那棵杏树情有独钟。父亲是木匠,经常要把木料拉成板材。当二姐10多岁时,父亲常带她拉大锯。父亲把木料绑到杏树上,就和二姐一边一人拉起锯来,这时候,那棵杏树就成了固定木料的“坚强柱石”。当我稍大点儿时,这项“任务”就光荣地落在我的身上了。父亲和我在杏树身边,度过了一个个腰酸胳膊疼的白天和晚上。每当干完话儿,父亲总会在树根处培上土,再浇两担水。每年过春节写对联时,父亲都要专门给杏树上贴一则帖子,上面写着“枝繁叶茂”、“满树银花”或“对我生财”“大量生产”等吉祥语言,也许父亲是以此来表达对杏树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期盼吧。

    那棵杏树上结的杏,黄熟得较晚。到麦收之后,别人家的杏都落了,它才开始黄,人称“老秋杏”。那杏儿不仅长得个儿大,而且味道甜中略带点酸味,非常好吃。这时,在盛夏没吃够的人们就瞄上了我家的杏树,特别是一些上学、放学路过的儿童,总会垂涎三尺地站在我家门前,对着树上黄橙橙的杏儿指指点点。母亲也很大方,每当下杏后,她从没有卖过一颗,而是用升子或大碗把杏儿装满,让我给左右邻居挨家挨户送去。然后把有伤的、破了的剥开来晒成杏干让孩子们解馋,杏核则被敲出杏仁以备到供销社换咸盐。杏树下的墙边,也成了我们发小的饭场。每天中午,我们几个端着自家的饭在杏树的荫凉下互相品尝,杏黄时就干脆吃“杏儿拌饭”,一个个大快朵颐,至今想起来还流口水。

我和二姐上学后,除买书纸笔墨费用外,每人每年还要交六毛五分钱的学费,两人共一块三。一块三现在看来不算啥,可那时却能买16斤小米,这对于像我家这样的穷苦人家真还不是个小数目。有一年夏天,杏儿结得又大又多。放麦假前夕,学校通知预收下学期的学费。就在母亲发愁时,我提出卖树上的杏来解决。母亲笑着说:“你念书也许还行,不过看你也不是做买卖的料,咱树上的杏从没卖过,卖杏不怕人笑话?”我说我不怕笑话,让我试试,母亲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我和母亲来到树下,我爬到树上,选中朝阳的一根大杏枝,用竹竿把大的、熟透了的杏打下许多,母亲在下边把那些没有伤的拣到篮子里。我提着一篮子杏,兴致勃勃地走到村中名叫大场的地方, 把篮子放到一个碾台上,嘴里喊着:“卖甜杏来!卖甜杏来!”来往的人只是看着我笑,就是不买。这时候,一个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来到我的身边,她看看我说:“这不是老汉吗?让我尝尝这杏甜不甜?”我们家在村里的辈份比较高,“老汉”是对父辈但年纪小的人的称呼。我一听人家叫我“老汉”,就觉得自己应该像个“老汉”的样子,就说:“尝吧,不甜不要钱!”并随手给了那个孩子一颗。谁知那位妇女不仅不停地吃,还一把一把往身上装。这时又过来几个人,有的叫我“老汉”,有的还叫我“爷爷”,他们有的尝,有的装,我不好意思阻挡,就是挡也挡不住,不一会儿,一篮子杏所剩无几了。好在还有一位老婆婆用三颗鸡蛋把剩下的全买了。当我哭丧着脸回到家时,母亲说:“我就说你卖不成嘛,你非要试试。三颗鸡蛋也是成绩,明天到汽路(公路)上卖吧!”

第二天,我又上树摘了一篮子杏,和发小树芳到汽路上卖。谁知汽路上也不好卖,偶尔看到有从长治到太原的汽车到来,也是鸣着长笛呼啸而过。好不容易等到一个骑车路过的人,他蹲下来看了看杏,问怎么卖,我说一分钱一颗,一毛钱十一颗。他说那就买一毛钱的吧,不过我就在这里吃,吃完你数杏核,有多少算多少。我和树芳对视了一下,就答应了。他吃着,我俩数着,吃完十一颗后留下一毛钱走了。我俩一数杏核,却是十二颗,可谁弄不清那人是怎么多吃了一颗的。我们一直呆到晌午,共卖了三毛钱。一上午又饥又渴,也没舍得吃一颗杏,只好把多半篮杏又提回了家。接着,我又卖了两天,当第三天中午,我把一块钱交给母亲时,母亲心疼地掉下了眼泪。那年的学费后来是怎交的我记不得了,只知道自那以后我再没有卖过杏,而且知道是老杏树在关键时刻帮了我的忙。

1962年和1963年,父母亲因贫病交加相继去世,家里更是雪上加霜。在办丧事时听到有人说:“都是那棵杏树害得,房前屋后是不宜栽杏树的。要想转运,必须把它砍掉。”当时我刚上高中,对这种说法根本不相信。唐代诗人李贺有诗云:“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宋代诗人刘彤有诗云:“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最有名的是宋代叶绍翁的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请问这诗中的“门”“阶”“园”是什么?杏树究竟是种在何处?况且村里人谁家门前院内不种桃杏树?但让我奇怪的是,那两年,这棵杏树的花开得越来越少,1963年竟连一颗杏儿也没结下。与此同时,我发现树身上的裂痕越来越多,从裂痕中还渗出不少棕黄色的“杏油”,树叶也萎靡不振 。它会不会随着父母亲也要走了?我思忖着……一次我从学校回到家,突然发现那棵老杏树的叶子已过早地枯落殆尽,半棵树已经枯死,它对风雨已没有任何遮拦,只有嶙峋的枝条向四周徒劳地伸展着,像是在向苍天询问着什么。再后来,它就被砍倒了,两截黑黝黝的躯干静静地躺在墙角,原址只剩下圆圆的树根桩。

老杏树倒下已60多年了。如今,老家原址早已人非物也非,村民的新屋鳞次栉比,连接太长高速公路的匝道从原址前经过,每家院子的内外长着各种新品种的果树。每次回老家,我伫立在老杏树生长的原址,心里总觉得有些怅然。老杏树,它就像我的父母,我的祖辈,以它勤奋的一生,帮家人解除苦难,赐给家人甜蜜和幸福。我尊敬它、感激它,同时也在梦中留恋它、愧对它。我想,当年老杏树以蹒跚之躯向我叙述和求助时,我给了它点什么帮助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当年那棵老杏树就是一株“圣树”,它记录了人生的真实,它是我童年时代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常常泛起我心中的涟漪,直到永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诗四首
后一篇:诗十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