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漫谈之九------关于仄韵的绝句律诗
(2018-01-04 10:23:58)诗歌创作漫谈之九
------关于仄韵的绝句律诗
有一种观点认为,近体诗(格律诗)是没有仄韵的,仄韵律绝都应该归在古风诗歌里,而古风(古体诗)是不限平仄韵的,所以仄韵诗比较多。比较著名的如唐李绅的《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宋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李白的《夜思》(床前明月光)等仄韵诗,都属于古绝。近体诗中(格律诗) 用仄韵者很少,特别是仄韵的律诗尤其少。不过近代也有人喜欢按照格律诗的平仄进行粘对,这样也就成为一种规则。现汇总如下
一、仄韵绝句的四种基本格式
仄韵绝律与平韵绝律是相对应的,平韵的五言、七言绝律有几种平仄格式,仄韵的五言、七言绝律也应有几种平仄格式。但在唐宋诗人的实际创作中,有的仄韵格式没有或极少有人用。我们仍以平韵五绝的格式序号为例。“1”代表仄声,“一”代表平声,括号里的数字代表这种句型。平韵最常用的是下面格式:
11一一1,(1)
一一11一。(2)
一一一11,(3)
111一一。(4)
我们简称此种格式为平韵五绝(1)(2)(3)(4)式,它是许多变种格式的基础,一定要牢牢记住。
现在要讲的仄韵格式与此相反,运用较多的有以下四种格式:
第一种:仄起平收,首句不入韵,把上面的格式倒过来,变为(4)(3)(2)(1):以裴夷直《席上夜别张主簿》为例:
111一一,(4)红烛剪还明,
一一一11。(3)绿尊添又满。
一一11一,(2)不愁前路长,
11一一1。(1)只畏今宵短。
第二种:仄起仄收,首句入韵,变为(1)(3)(2)(1):以《晴韵岚诗词集》中苏晋龙的诗为例:
11一一1,(1)信杳柔情灭,
一一一11。(3)无言空对月。
一一11一,(2)怎逃怅惘心?
11一一1。(1)欲断思成雪。
再如:落叶随风逝,残花凭雨止。阴晴怎可期,苦乐当如此。
此格式首句也可以不入韵,以王维《竹里馆》为例:
11一一1,(1)独坐幽篁里,
一一一11。(3)弹琴复长啸。
一一11一,(2)深林人不知,
11一一1。(1)明月来相照。
第三种:平起平收,首句不入韵,变为(2)(1)(4)(3):以王涯的《闺人赠远(其三)》为例:
一一11一, (2)啼莺绿树深,
11一一1。(1)语燕雕梁晚。
111一一,(4)不省出门行,
一一一11。(3)沙场知近远。
第四种:平起仄收,首句入韵,变为(3)(1)(4)(3):以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为例:
关于仄韵绝句对仗的要求,它同平韵绝句是一样的,可以前两句对后两句不对,可以前两句不对后两句对,可以前两句对后两句也对,也可以四句全不对。
以上是仄韵五绝的格式。仄韵七绝的格式同平韵七绝一样,就看五绝前两个字,若前两个字是平平,则在前面加仄仄两字;若前两个字是仄仄,则在前面加平平。举首句入韵一例如下:
唐代皮日休《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十里松门国清路,
饭猿台上菩提树。
怪来烟雨落晴天,
元是海风吹瀑布。
此诗为前面加两字的(3)(1)(4)(3)式,第一句变格,第5、6两字平仄互换。
二、仄韵五律诗的格式
试以黄国辉的仄韵五律----《思故友》为例来析:
朦胧看雾霭,一一一11,(3)
渺渺人何在?11一一1。(1)
东望怅云山,111一一,(4)
遥思泛沧海。一一一11。(3)
哀歌情未满,一一11一,(2)
心墨迹难改。11一一1。(1)
一纸寄江南,111一一,(4)
黄花春早待。一一一11。(3)
仄韵五律同平韵五律要求一样,本诗就是把两首(3)(1)(4)(3)式叠加在一起,只不过因第5句不能押韵,把第2句换在这里了。
三、仄韵律诗的格式
仄韵七律同平韵七律要求一样,就是把两首仄韵七绝叠合在一起,有必要时在第5句加以替换。我们以韩偓的《意绪》为例分析:
绝代佳人何寂寞,(3)
梨花未发梅花落。(1)
东风吹雨入西园,(4)
银线千条度虚阁。(3)
脸粉难匀蜀酒浓,(2)
口脂易印吴绫薄。(1)
娇饶意态不胜羞,(4)
愿倚郎肩永相著。(3)
此诗也是两首前面加两字的(3)(1)(4)(3)式,只不过因第5句不能押韵,把第2句换在这里了。
仄韵七律用者极少,故不宜提倡。不过有诗友愿意练练笔,也不仿试试。
(以上举例为平水韵,诗友们写作时,仍提倡中华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