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邢健健人体油画作品欣赏

(2013-07-11 06:49:09)
标签:

欣赏

艺术

油画

杂谈

分类: 我的文章
http://s6/mw690/4e5352cat7cbd721b7c15&690

http://s1/mw690/4e5352catdf6675d226a0&690

http://s8/mw690/4e5352cat7cbd723ef6c7&690

http://s14/mw690/4e5352catdf6676f40f1d&690

http://s9/mw690/4e5352catdf667793e808&690

http://s16/mw690/4e5352catdf667b997e0f&690

http://s10/mw690/4e5352catdf667c226cf9&690

http://s10/mw690/4e5352cat7cbd72e05d29&690

http://s8/mw690/4e5352catdf667d44a6e7&690

http://s5/mw690/4e5352catdf667e474d84&690

http://s3/mw690/4e5352catdf667ee75e22&690

http://s11/mw690/4e5352catdf667f7225ba&690

http://s14/mw690/4e5352catdf6680ae115d&690

http://s5/mw690/4e5352cat7cbd735437a4&690

http://s14/mw690/4e5352cat7cbd7365101d&690

http://s16/mw690/4e5352catdf66828a3f8f&690

http://s13/mw690/4e5352cat7cbd7382224c&690

http://s15/mw690/4e5352catdf6683b5d15e&690

http://s4/mw690/4e5352catdf6684d5bd73&690

http://s5/mw690/4e5352catdf66855f9a74&690

http://s4/mw690/4e5352cat7cbd73ce8be3&690

http://s14/mw690/4e5352catdf668662892d&690

http://s2/mw690/4e5352catdf6687504ee1&690

   邢健健,1959年生,江苏南通人。198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江苏美协会员,江苏油画研究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讲师。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法国专家绘画技法材料练习班》,第二、三届中国油画展赴日、美、港、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展览。
   1987年前后,邢健健的油画开始进入港台及日本市场,邢健健是1986年的毕业创作《春雨》,其原型来自毕业前学校组织到苏州农村去采风。他说当时的苏州农村已经很现代化了,并未看到这样的真实场景,画面上女子的着装只是村民作为道具穿起来展示了一下,拍照要收钱,当时穷学生也付不起钱。邢老师说,画成这幅画确实费了不少心思,当时国内流行写实油画,大家都在用各种方式捕捉生活流,寻找风情画,《春雨》迎合了当时的潮流,不同的是它比同类作品省略了许多繁杂的写实背景,画面上石板、苇草、人物和荡漾开的水波,凝练地刻画出生活的鲜活。他说,画面有虚有实较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对意境的追求。我觉得凭这幅画足以确立邢健健油画创作的成功地位,而他后来却未沿着这样的风格走下去。当然邢健健自有他心中的追求。应买家的要求,也复制或大同小异地画过同类型的作品不下二三十幅。他说,复制或重复画一种题材的作品,很累很无聊,他希望每幅画都画的是自己对生活的最新感受。而艺术市场往往需要强化某种类型的画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当然我也不赞成很多画家都抱着某种偶然被评论家或买画人所赏识的画法不敢放弃,即认定为自己的风格。于是,我们又把话题扯到《果之味》,它给我的感觉是:女人肥硕的肉体像一摊流汁平匀地在画面上流淌,富有强烈的质感。我问他是否为此起了《果之味》这样一个名字?他说画名是后来起的,这幅画是1996年偶然看一个生活画面,有类似这样的几个色块组合,觉得很有意思,便尝试以人体把这种组合表现出来,本意并没有要表达什么实际意思,只是为了一种构图,为了一种效果,为了表达自己心中的一种色调。为实现其创作主旨,即色调效果,他故意将人体做了平面化处理,这让我联想到那个人被累扁了的电视广告。这幅画可以说太有创意了,应该是邢健健继《春雨》十年后新的成功创作。
   又过十年,呈现在眼前的作品却完全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画面。翻看邢健健历年来出版的各种画集,让人赏心悦目的作品更呈现出多种不同式样,这些作品早已流向海外,近年有些又随着艺术品回流潮在国内拍卖会上出现。我为自己以前未关注油画而错失得到这些作品的机会而惋惜。由对画的欣赏,转而对邢健健人的欣赏,我们的话题开始宽泛起来。他说:“画画,是因为喜欢,不企望能走进美术史,成什么大师。”他说自己是很幸运的,能把画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生命的过程用在自己最爱的事业上。他说:“画画,把心情记录下来,像花儿慢慢绽放,每天显得充实而愉快。生活就是一个选择接着一个选择,一张画接着一张画。既是一生的事情,何用急进。”他面对自己是如此的真诚!我就常想,一个画家30岁,40岁因为某张画得了奖或受人赏识,卖了几十万,然后照此画下去,就被别人称为大师了,他的余生一定是不真实的,他也一定不敢真诚地面对自己。或许他本来是大师的苗子,最终却未能长成而如昙花一现。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让许多艺术家不能自持,急功近利,作品稍被市场接受即流于定型产品式的大量制造。更有甚者回避基本功的修练,靠灵光一现的机巧,标新立异,然后自封什么什么派的创始者,我与邢健健谈到这点,他说:“绘画没有基本功,如弹钢琴发出的音响不连贯,没有节奏,自然不悦耳。”文学界没有人敢把语词不通的文章说成创新,音乐界也没人敢将乱弹琴说成创造,而绘画由于色彩本身的光怪陆离,容易掩盖其基本要素的缺失。邢健健认为:“画就是花而非话,许多所谓创新的作品要靠文字注脚或评论来解读,没有给人直观的感觉。”他说,画画不是为了参赛,不是为了争第一,不是为了创新,是要画好自己的画。他认为:画家必须是具有特殊技术的“匠人”才能无障碍地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流露在画布上。他说自己的画“能给观者以赏心悦目,则足矣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