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一居士发表在《申报》上的一首怀人诗

(2018-11-18 15:24:04)
标签:

百一居士

壶天录

黄鈞宰

山阳县

分类: 淮楚流韵


百一居士发表在《申报》上的一首怀人诗

 

  清末民初,淮安人出了两部走俏的笔记小说,一部是黄鈞宰的《金壶七墨》,另一部是百一居士的《壶天錄》。

  对于黄鈞宰的生平履历,人们现已基本搞清楚。得知他生于清道光六年(1826),世居山阳板闸镇,曾祖泰交是乾隆七年(1742)进士,祖父廷栋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父亲以煲是道光年朝恩贡。受家庭影响,黄鈞宰博学善文,曾举孝廉,此后则疏于科举,偃蹇不遇,以作幕为生,后任松江府奉贤县训导。与流落在松江的文人杨稚虹、林仲夔、林味荪、马湘艇、贺少楼、陆少葵等人诗酒谛约,蜚声词坛。又应《申报》主笔将其章邀请,为报刊撰写文章,他的笔记小说《金壶七墨》(八册十八卷本)最早即由申报同人会于清同治十二年(1872)出版,交与松江书商萧隆盛刻印。之后,黄鈞宰参与了《奉贤县志》的编纂,在志书刊行的第二年,即光绪六年1879),突发疾病而死。但他一生硕果累累,除著有《金壶七墨》外、还留存了《比玉楼遗稿》、《闺秀诗评初集》及传奇四种。

  对于百一居士,虽然他自署为淮阴人,但至今无人知道他的实名,也不了解他的生卒年及事迹行状。只能据白田吏隐在《壶天录后序》中称他:“志气磊落,博极群书,屡踬场屋,每郁郁不得志。”判断他是一位落魄书生,又据他本人在《壶天录自序》里题有“光绪十一年岁次旃蒙作噩(乙酉)花朝日淮阴百一居士叙于三十六湖官廨”款,推测他可能在高邮(境内有三十六湖)官廨做过幕僚。其遭际与黄鈞宰颇有相似之处。据此有人又因《壶天录》、《金壶七墨》书名都提到一个“壶”字,便怀疑两书作者同为一人,百一居士就是黄鈞宰,其实差矣。

 《金壶七墨》之壶,指的是“墨壶”,如洪葆荣序云:“古之人惜墨如金,而黄君则曰“浪墨”,曰“逸墨”,曰“遁墨”,曰“醉墨”,曰“戏墨”,曰“泪墨”,凡所以可歌可泣、可喜可怒诸情事,胥借一壶之墨汁喷洒焉,而成锦绣墨之为功大焉哉,何得曰浪费笔墨乎?”故黄鈞宰在书中虽然以写实为主,但时时涵以五味俱呈的情感流露。

 《壶天录》之壶指的是“丹壶”。典出宋人张君房《云笈七笺》卷二八,谓施存学大丹之道,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百一居士以此为书名,系取壶中见天,小中见大之意。即以怪诞虚幻的因果报应之象昭示天道,旨在惩恶劝善,处处有理喻说教。

 两书的思想和风格完全不同,作者并非一人,甚为明了。更何况,黄鈞宰卒于光绪五年(1879),而百一居士的《壶天录》成书于光绪十一年(1885),亦是由《申报》馆最初刊印,但此时黄鈞宰已离世六年。

 既然《申报》馆为百一居士刊印《壶天录》,那么作者或许能在该报也留下一些其它痕迹。为此,笔者翻阅晚清时期的《申报》,果尔,在光绪八年(1882)年度的报纸上,查找到百一居士写的几首诗词作品,其中有一首七言古诗,题为《寒夜不寐,率成七古一章,暨志同盟之喜,兼抒睽隔之怀,言多逞臆,殊乖大雅,录呈淡隐子、梦凡道人吟坛诲政》,诗云:

北风冽冽穿老屋,寒宵梦破窗前竹。衾铁不温炉火凉,一雁飞鸣谋食宿。

雁声何事入枕边,坐使孤客心芒然。十年萧瑟寄冷砚,古剑沈光薶寒烟。

烟云变灭不弹指,往日朱颜凋镜里。丈夫树立本无才,南北萍踪和知己。

去岁北饮袁浦楼,酣歌脱帽轻王侯。今年南玩珠湖月,落落晨星几旧游。

星月招邀入斗室,三雅论交忘形迹。霜天尊酒故情长,雨夕诗坛新知密。

道谊何分故与新,弟兄四海遥相亲。不循世故汨真宰,但坚至契袪浮尘。

尘寰衮衮高车满,声华逐逐失诚欵。嗟嗟翻覆不异时,谁是同心坚金断。

坚金断兮轻黄金,瑶琴三叠相知音。浮生共是苔岑契,浊世惟存管鲍心。

我心皎皎情恻恻,寒氈困阨愁填臆。蚕缚难偷半日闲,鹏搏欲附三霄翼。

霄汉迢遥不易翔,残灯寂寂搜吟肠。愿同湖月明星影,长照容辉共一堂。

 这是一首怀人诗,百一居士所怀的友人既是他的诗友,又是他的道友,即诗题中提到的淡隐子和梦凡道人。惜诗中亦未透露出他们的实名,只是报出了他们的道号而已。百一居士与他们相交的时间仅两年,游历的空间也不宽广,即所谓“去岁北饮袁浦楼”“今年南玩珠湖月”。袁浦指得是清江浦,珠湖在高邮,为三十六湖之一,南北游踪仅百余里,然而,他们的交谊却非常深厚。以“弟兄”相亲,以“知音”相契。把酒吟诗,酣歌酬唱,自喻为“三雅”,成为诗坛上的知密。他们虽然是新交,却一见如故,这不但是因为他们在诗词创作方面相互推赏,更主要的是他们的生活经历都极其相似。他们都是一些穷愁潦倒、偃蹇困顿,赍志难展的寒士,又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向往着道法自然、星月长照的美好世界。所以他们能够谊切苔岑,以管鲍分金的情义相慰勉,“不循世故汨真宰,但坚至契袪浮尘。”这在蝇营狗苟、追名逐利的社会环境中,尤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当他们分手以后,百一居士在孤独寒冷的冬夜,倍加怀念友人,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寄望与友人继续保持“容辉共一堂”纯真无暇的情谊。百一居士与道士结交,表明他多多少少信奉黄老学说,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会用十余年的时间( 见“十年萧瑟寄冷砚”句)写出一部充斥自然变异、感应昭示,证验灾祥休咎的笔记小说,并以道士的“丹壶”为喻,取书名为《壶天录》。

 《申报》刊载的这首诗后,还署有“射阳百一居士稿”字样的名款,《壶天录》署名却称为“淮阴百一居士”。这种署名只有山阳人会这么做。由于历史上淮阴、射阳先后置县于秦汉时期,要早于置县于晋义熙年间的山阳,且山阳又处在淮阴与射阳之间,随着社会发展,政权更迭,区划不断调整,地域交叉分合,隶属关系也有所改变。但一向崇尚古风的山阳县的学者文士,每每喜欢在自己的名氏字号前标上“淮阴”、“射阳”等地望名称,以示风雅。如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虽祖籍涟水,出生山阳,却自称是“淮阴吴承恩”,取号“射阳山人”,名书斋为“射阳簃”。据此,笔者推测百一居士或许为山阳人。上述百一居士诗里有“去岁北饮袁浦楼”“今年南玩珠湖月”句,可见他居住在清江浦与高邮之间,而山阳县区域正是在此地带。



 百一居士发表在《申报》上的一首怀人诗

百一居士在《申报》发表诗作时的题名



百一居士发表在《申报》上的一首怀人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