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朱大可年谱长编(48岁)

(2017-05-14 09:14:47)
标签:

转载

分类: 文苑摘枝
    朱大可年谱长编(48~49岁)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乙酉   四十八岁

5月27日,下午,先生在大上海路龙兴寺内中国文书研究会,讲《经》学。

【讲座】(载1945年5月27日《申报》第2页)
文书讲座,大上海路龙兴寺内中国文书研究会,二十七日下午二时,请孙德馀讲名人书札,朱大可讲经学,欢迎听讲。

六月,禾城爱国志士陆初觉病逝。先生追思不已,撰挽联云:“祖生楫,温郎裾,陶公甓,谢傅碁,先代几名贤,想频年为国宣劳,各有奇勋照青史;范相祠,曹王庙,苏子亭,岳爷墓,故乡多古迹,看此日招魂归葬,同留正气囗南湖。”
又代其石成一联云:“东浙怒潮来,强弩当年思武肃;南湖明月满,扁舟何处觅鸱夷。”

《蒲石居联话》二续(朱大可):“我乡陆初觉先生,名志棠,为先师颂襄先生犹子。弱冠即隶同盟会,数十年来,奔走国事,倾家亡命,曾不稍卹。倭难作后,先生率我乡子弟,退保浙西之天目山,鏖军经武,意气甚豪。复以余力创办天目书院及海北中学,生聚教训,兼顾不废。不幸胜利前二月,积劳成疾,殁于桐庐旅次。光复后乡人举行追悼会,余撰挽联云:‘祖生楫,温郎裾,陶公甓,谢傅碁,先代几名贤,想频年为国宣劳,各有奇勋照青史;范相祠,曹王庙,苏子亭,岳爷墓,故乡多古迹,看此日招魂归葬,同留正气囗南湖。’下联所指之祠、庙、亭、墓,皆为我乡著名古迹,亦为初觉暨余辈少年游钓之地,今人徒知西湖有岳墓,不知我乡西门外三里许亦有岳墓也。
初觉先生追悼之日,余又代舍弟其石成一联云:‘东浙怒潮来,强弩当年思武肃;南湖明月满,扁舟何处觅鸱夷。’初觉少年好游南湖,湖中船娘无不识之,而我乡有范蠡湖,相传鸱夷翁曾偕西子泛舟于此,举以相况,或非唐突名贤也。”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后,先生在《金刚钻报》发表《双枪女将行效梅村体》长诗。(诗略)

    按:时先生诗作依次有:《小戴君铜印歌为蒋苏庵作》、《王瑗仲嘱题柳如是小印》、《王研农嘱题藏砖拓本》、《仲弟其石嘱题吴愙斋手拓瓦当文》、《次烟韵和天风》、《再次烟韵怀寒鹤》、《三次烟韵寄佛影》、《四次烟韵示其石》等。(见《耽寂宧自选诗存》)

是年夏,先生与介弟其石书画合璧“抚奉林松峰”。(存图)

题识:“殳季良父作纹姒尊壶,用盛旨酒。用享孝于兄弟、婚顜诸老。用蕲丐眉寿其万年,零终难老。子子孙孙是永宝。
《殳季良父壶铭》,抚奉松峰先生雅正。朱大可。”

朱其石绘《梅竹双清图》题识:“竹外一枝斜,坡公诗意赊。平生无能事,能事画梅花。‘竹外一枝斜更好’,东坡句也。愚最喜写之。
松峰诗人正。乙酉夏日,朱其石并记。”

    按:此书画双挖,作于“乙酉”(1945年),时大可先生四十八岁,其石先生四十岁。
上款“松峰诗人”林岩(1911-1977),字松峰。福建闽县人。毕业于大夏大学,历任银行、海关秘书等职。善作乐府,曾出版《松峰词稿》(附诗)。《五四以来词坛点将录》誉为“地满星玉幡竿孟康”,评曰:“其词清迥绝尘,小令中调,并臻佳胜,是善学北宋者。长调则笔力稍逊,虽雄健而欠浑厚。”

是年秋,长子朱夏与儿媳严重敏结褵于重庆北碚兼善公寓。

《朱夏诗词选•山城感旧》八首之八(1978年于重庆):“新来华屋换荒邱,屐印襟痕几处留。记否黔娄初嫁日,拔釵沽酒对清秋。”自注:“1945年秋与重敏结褵于重庆北碚兼善公寓,今新楼栉比,旧址已难辨识。”

按:朱夏,南京三江师范学堂地质学系1940年毕业。严重敏,该校地理学系1942年毕业。

    十月,潘伯鹰自重庆寄赠先生(夫妇合影)签名照一帧,并书题:“大可老兄贤梁孟赐存。乙酉(1945年)十月,伯鹰競中谨赠。”(相片说明:南京美侖照相重庆分馆摄,存图。)

按:潘式(1904-1966)安徽安庆人。字伯鹰,别号有发翁,笔名孤云、云、悲慧、凫公、博婴、东门雨。早年尝从吴闿生习经史文词。少时为人风流倜傥,能写小说,著有《人海微澜》、《隐刑》等,流行一时。后乃弃去,一意学书,于二王书风尤殊相得。著有《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简论》,《玄隐庐诗》等。解放后任职于上海文管会。后任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

郑逸梅《记朱大可朱其石昆仲》:“大可见人,昂首不为礼,潘伯鹰固狂士,初次和大可相见,大不以大可为然,在陆澹安前,大诋大可的倨傲。澹安说:‘下次见大可,不妨即以其人之道,回治其人之身可也。实则他谦抑为怀,品性是很醇厚的。’”

按:今以此帧潘氏签名照观之,则“当年清狂料未妨,别来沧海亦忘言”,两人固已彼此相契矣!
 
是年无锡国专沪校第二学期毕业生有陈以鸿等九人。(见《无锡国专编年事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