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冷香《柳絮》诗有剽窃他人之嫌

标签:
浮生六记潘冷香柳絮诗皇甫诗殷如梅 |
分类: 浮光掠影 |
潘冷香《柳絮》诗有剽窃他人之嫌
笔者为查找潘冷香《柳絮》诗,搜集到沈钦韩、殷如梅的和诗,从他们的诗题和诗序中,得知潘冷香实名潘玉,字韫玉,号冷香。浙江湖州南林(今南浔镇)人。婚后为丈夫所弃,流落苏州山塘为妓,所居曰“梅轩”。潘冷香不仅“足有莲花,眉如柳叶”,而且以诗擅名,清词丽句,传唱一时。
然《柳絮》四律并非是她原唱,而是赓和吴桐村之作。吴桐村名岩,字怀峰,乌程人,乾隆三十二年进士,官刑部郎中、山西学政,诗作清婉,著有《碧梧山馆诗集》,惜书稿已佚。此由元和诸生殷如梅披露,其《四美楼晤潘韫玉女史》序中称冷香“稿中和吴桐村柳絮四律尤佳”,另有"郢曲和来宾作主,张冠戴去女和l男”诗句,下注:“原唱吴桐村学使,今和者百余,皆推冷香为原唱矣”。
殷如梅曾寓苏州横桥疏柳间,啸歌不辍,著《绿满山房存稿》,诗为王昶、袁枚所称。因潘冷香偶读殷诗,极为叹赏而慕其名,后经其老乡——山塘街萃古斋书商钱听默引见,二人会晤于甫里四美楼。殷如梅读罢潘冷香的《柳絮》诗,亦赞赏不已,以为“咏絮之名,还同谢女”,当即触继声之续,四叠其韵,和作十六首。
未几,有诗友名皇甫诗者,携诗稿就商殷如梅,殷见稿中亦有《柳絮》四律,与韫玉女史吻合,询之始知《柳絮》四律的原作者并非潘冷香,而是皇甫诗,即作诗安慰诗友:
吟髭撚断兴空酣,古锦囊逢纤手探。
郢曲和来宾作主,张冠戴去女和男。
公然咏絮非词伯,从此藏书用枕函。
我亦嫁衣时代作,而今零落遍江南。
又有一首题为《叠韵韫玉女史》:
半面曾窥倚半酣,清谈惜未韵同探。
共推近日黄崇嘏,不数秋闺纪阿男。
红袖几时工胠箧,彩笺一幅试开函。
莫嫌弄笔频频和,亦欲流传吾道南。
诗中的“古锦囊逢纤手探”和“红袖几时工胠箧”句,都是对潘冷香剽窃行为的讥刺和指责。
因皇甫诗生平不详,一时难以搞清楚他与吴桐村、潘冷香之间的关系,也有可能《柳絮》四律是皇甫诗为潘冷香代和吴桐村之作。
或许,这仅是皇甫诗一面之词,难作定谳。但在殷如梅心里,終生疑团。故而殷如梅又五叠前韵,以柳絮喻人,问疑潘冷香:
一
来从何自去何之,满眼迷离只一时。
绕屋飘扬疑对雪,随风点染欲悲丝。
是空是色垂垂下,非霰非霜个个迟。
白占诗坛能几日,伴他寒食纸灰吹。
二
曳白如何天可漫,不分明处总疑团。
飞仙自有珊珊骨,思妇休誇籊籊竿。
只恐禅心将梦恼,还因狂态著文弹。
蹁跹姿致绸缪意,勾引词人尽倚栏。
三
四百桥头千万条,风声淅沥雨声潇。
有情似与人争路,无边刚随岸落潮。
远度墙头犹隐隐,轻浮水面已漂漂。
天机活泼都偷泄,欲埽晴空待泬寥。
四
清新俊逸思飘然,写出湖干三月天。
难和处如传郢曲,相逢时正卸吴绵。
神摹我辈伤春泪,香绕谁家劝客筵。
看去冥濛浑不辨,可怜付与翠楼烟。
《浮生六记》载张闲憨曾携潘冷香《柳絮》诗索和于三白夫妇,陈芸娘因“微其人”而置之,所微之处很可能不是潘冷香的身份,而是她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