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铁犀的来历

标签:
张鹏翮铁犀洪泽九牛二虎一只鸡 |
分类: 淮楚流韵 |
洪泽湖铁犀的来历
张鹏翮以铁铸牛,用的是“自古有之的”厭胜之术,即取五行运化相克之义,以一物降一物。据康基田《河渠纪闻》载,时人筑塞河堤多沈铁其下谓镇蛟。蛟属木、属角,宿金能克木。用铁铸成牛型,则牛属丑,丑属土,土能制水。开铸时间选择在端午,也有讲究,按照阴阳五行的观念,午代表火,午月午日为火月火日,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以火克金,故古人视端午节为“铸镜节”,有“铸阳燧”的习俗。东汉王充在《论衡》第十六《乱龙篇》中就曾经说过:“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同样的道理,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日月并阳,故名重阳,也是阳气最盛的时日,所铸器物,亦阳气宣通。张鹏翮选择这一天收工,无非还是讨个吉利。正如谢启崑在《铁犀歌》中所言:“五行厭胜古有法,聚金恰用辛金生。吉取五月铸镜节,造化为炉火云煎。重踰九鼎不易范,重阳蒇事阳气宣。年命干支各相配,处以人道非偶然。”在当时文化匮乏、科技落后的社会环境下,张鹏翮铸铁犀镇水除患,虽然有迷信的成分,但迎合了民众的一种祈愿,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
刊刻于雍正三年的傅泽洪《行水金鉴》,载有其中十六座铁犀的置放地点,与谢启崑《铁犀歌》小序相吻合,但叙述较为详细。阅读中我们可以发现这十六置放地点都是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洪水冲刷险情的堤段,或者是拦河、分流、刷沙的重点实施场所。如清江浦的老坝口至洪福庄有五处险工相连。涟水便益门岁修险工共长三百一十八丈。清口卞家汪堤曾多次抢修樁埽工。运口则有迎清逼黄之势,旧筑大墩、草坝,康熙四十年又於旧大墩下运河口门筑拦河坝,以御湖水异涨,保证束水济运。张鹏翮将十六座铁犀置放在险工险段和河防关键部位,实际上竖立了十六座警示标志,告诫民众要对这些地段格外关注,以便汛期及时守险抢护。傅泽洪《行水金鉴》中的记载,基本来源於张鹏翮於康熙四十二年撰著的《治河全书》。这两本书对张鹏翮在洪泽湖堤岸上的铁犀安置处都有明确的记载:“高堰大堤於康熙三十八年冬发帑修筑,……康熙四十年冬告竣。……又置铁犀五座於高堰大坝、高良涧、龙门大坝、茆家围、夏家桥诸处以镇之。”由此可见,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历史的镇水器物,依然保存的基本完好,没有走失一座。而在洪泽湖范围之外地其他铁犀,只有江都邵伯更楼和高邮清水潭两座保存了下来,一座存列在邵伯镇文化站,一座陈列在高邮文游台。
“九牛二虎一只鸡”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多少反映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征服水患的顽强毅力和美好愿望,给烟波浩渺景色壮美洪泽湖抹上了一层既浪漫而又神秘的色彩,我希望这个传说能继续流传下去,以鼓舞人们与自然灾害作不懈的抗争。但我也要提醒一下地方史志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历史事实,严格区分客观史实与民间传说,千万不要把传说当成历史,不负责任的写入志书中,贻误读者,贻误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