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安东行馆的“李香小影”及题画诗

况周颐《眉庐丛话》有《李香君小影述闻》,称:钱塘陈退庵(文述)《熙道堂诗·题李香小影序》云:“丙寅冬日,梅庵宫保(铁保)勘河云梯关,于安东行馆壁间得明李香小影,写在聚头扇面上。长身玉立,著澹红衣,碧襦,白练裙。图中梅树二,映以奇礓。凭梅伫立,眉宇间有英气恨色。”后署“辛卯四月,为香君写照”。款曰“洛生”,印曰“马振”。”
查《熙道堂诗》外集卷八中,载有陈文述题诗并序。因该扇出现在我的家乡涟水(旧称安东),故引起我的兴趣,特录下陈文述全诗:
寒潮夜上秦淮曲,旧院春残苔印绿。
留得桃花扇底春,画里依然人似玉。
玉人玉立艳无双,小影分明认李香。
迴首十三好年华,弯环眉黛学雅黄。
梁园词客骚坛起,才名第一侯公子。
豆蔻花前早目成,琅玡祗合为情死。
一握宫纨赋定情,果然名士悦倾城。
祗应丁字簾前水,花月江南过一生。
小玉风姿最明靓,佳侠含光气尤劲。
居然气节胜东林,慷慨拒籢还却聘。
燕子楼高志不移,可怜巾帼胜须麋。
如何壮悔堂中集,佳传仍多约略词。
吁嗟乎!
南渡衣冠真草草,水天闲话婵娟好。
残红冷翠弔沧桑,横波人远蘼芜老。
云亭乐府点冰绡,杂记应增旧板桥。
金粉千秋销百里,烟花三月话南朝。
瘦影颦眉态妍冶,沉忧也向毫端写。
马远丹青最擅长,毛苌训诂尤都雅。
抛残绢素未成尘,零落人间二百春。
惆怅玉梅抚倩影,年年花落赋招魂。
可能因陈诗较长,况周颐未收录在《眉庐丛话》中,但序中仍有重要文字漏录。如序言称《李香小影》扇面左方题有一诗:
淡淡春山淡淡粧,生来气节异寻常。
却籢不肯归奸党,千古东邻姓氏香。
款署:“辛卯夏六月绿川题”,钤圆印曰“毛伟”。
辛卯为清顺治八年(1651),而余怀《板桥杂记》则作于癸酉(康熙三十二年1693),孔尙任《桃花扇》则脱稿于己卯(康熙三十八年1699)、刊印于戊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可见绿川诗是早期题画之作,值得引起重视。故陈文述序中有按语:“辛卯距甲申八年,距今年丁卯则百五十七年矣。白马青丝。空谭往事。春灯燕子,谁管兴亡?而桃花扇至今艳称於酒旗歌板间,因备录以补余澹心、孔东塘两家之缺。”
绘画者,题诗者生平今均无可考,或许为安东籍人氏亦未可知。陈文述在题诗中把他们比喻成
“马远丹青最擅长,毛苌训诂尤都雅”,可见画与诗品味甚高,相得益彰。倘若绘画者与题诗者不是当地人,该画出现在安东行馆,那很有可能这件扇面是某遗民留下的物件。南明朝覆灭后,有不少遗民为避难跑到苏北偏僻之地,包括安东。当然,作出这样的推测,需要挖掘直接和间接的材料来证实。
陈文述又称该扇面为时任两江总督的铁保所得,铁保虽然出生于满正黄旗,但“优于文学,词翰并美”。所作古今体诗为艺林传诵,有诗文集《惟清斋全集》存世。想必他得到《李香小影》一定会赋诗题咏,或许从中可以发现有值得考证的信息,然而一直未见有《惟清斋全集》出版,四库系列丛书亦为收入,惜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