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竹炉新咏》资料辑录

(2013-01-19 11:46:53)
标签:

竹炉新咏

王绂

纳兰性德

顾贞观

杂谈

分类: 瓣香兰馨

《竹炉新咏》资料辑录

 

《竹炉新咏》资料辑录

《竹炉新咏》资料辑录

《竹炉图咏》一书附刻王绂图

 

《竹炉新咏图》为明王绂绘。绂字孟端,号友石,无锡人。永乐以善书被荐,供事文渊阁,官中书舍人。工画山水,风格郁苍,笔势洒落。洪武间,王绂寓居无锡惠山听松庵,为诗僧性海手制竹茶炉而绘山水横幅,并首唱为诗,和之者皆一时胜流。大学士李东阳题为“竹炉新咏”。此图几经辗转,后流入京师。康熙二十三年(1684)秋,无锡人顾贞观以听松庵旧茶炉岁久损坏,再仿遗式制成新炉,置于其所居“积书岩”。是年冬,顾贞观至京师,见纳兰容若适得此卷,便以实相告,容若慨然割爱。顾贞观喜得听松故物,即名其居曰:“新咏堂”,容若为之书额。容若既逝,顾贞观尝携炉及卷与朱彝尊、周青士、孙恺似等人联句,感旧伤怀,一时传为佳话。笔者现将文献中有关顾贞观仿制炉和成容若赠图的资料辑录于此,供读者参考。

一、周有壬《锡金考乘》记载

竹炉,旧在听松庵,明洪武间,僧性海命湖州竹工为之,制占而雅,王绂为绘图赋诗,诸名人相继题咏,篇什甚富。永乐初,性海之虎邱,炉遂留藏潘克诚家。成化间,潘之孙某,又以赠杨孟贤。孟贤殁之三年,秦中斋夔自武昌报政还,求访旧物,白诸孟贤之兄孟敬,俾还庵中。一时海内名流,俱为诗文赞美,先是盛冰壑颙之侄舜臣,雅慕兹炉,仿制为一,携至都中。一呈冰壑,一赠吴文定公,辇下名公矩卿题咏益伙,后亦付之庵僧。于是仿炉诸篇,与制炉、复炉诸作合而为一焉。藏久炉坏,庵亦废,卷遂沦失。清初有卷鬻于京师者,遂为满洲成容若所得,邑人顾贞观与容若善,乞以归。是时图已有四,贞观乃更制一炉,并归寺中,贮之大同殿右弥陀殿。巡抚商邱宋公装为四卷,识以官印。纯庙南巡至惠山,试炉酌泉,赋诗叠韵,并赐“竹炉山房”额,时四图又失其一,特命张宗苍补之。圣驾回銮,命工仿制,别建竹炉山房于玉泉山以贮之。知县邱涟,取卷至署重装,毁于火。事闻,御笔亲仿九龙山人意,为补竹炉首图,命皇六子弘旿等,分作一三四图补录,前人题咏于其后。又取内府所藏王绂《溪山渔隐图》偿之。甲辰春,再幸惠山,命人学士梁国治书辛未以后御制诗于卷中,永为名山世宝云。谨案,惠山竹炉久已著名海内,兹复恭邀睿鉴,益为泉石增荣,志载未能全备,敬遵御制诗集并无锡知县吴钺编刻之《竹炉图咏》各记序,合参邑志所载,叙其缘起如此。

 

二、顾贞观《竹炉新咏记》                                                            

惠山竹茶炉者,明初听松庵僧性海所制,王舍人孟端诸公各为诗文图赞以记。岁久炉亡,至成化间。秦太守廷昭购得,复还僧舍,李文正、邵文庄诸公题咏尤众,而炉已损坏。盛侍郎冰壑命犹子舜臣仿佛为之,前唱后和,遂成大轴。迩年吴中丞伯成,初令吾邑,见之为加装潢,凡二卷,独王舍人赠性海画及李文正篆“竹炉新咏”四字失去,览者以为遗憾。于是舜臣所为炉亦坏,其旧者乃不复存,惟一图在耳。甲子秋,即先端文公祠,构积书岩于芙蓉亭遗址之侧,为堂三楹,累石疏泉,颇得幽居之乐。因忆山中故事,遂仿旧制,作两炉。炉成,赋近体一章,邑人闻者,竟赓原韵。会余入京师,携其一以行,拟乞题于辇下文章之士。一日,坐成侍中容若通志堂,出书画共赏,得一卷,则王、李风流,依然合璧,而吴文定、谢文正诸公赠冰壑先生诗记附焉。余因乞此卷归置岩居,即题其堂曰“新咏”。容若欣然许为余书之。夫一炉耳,其遗迹之离合显晦,盖有不偶然者,亟愿得时赋咏以记其异,且余亦何幸步前哲之后尘,为九峰二泉增此胜事哉?更百年后,此炉卷存与否莫可定,或未必无好事如余者耳。

康熙乙丑春分后二日,梁溪顾贞观书于燕台旅次。

 

三、 宋犖跋惠山听松庵竹炉图》

明洪武朝高僧性海住惠山之听松庵,尝命工编竹为茶炉,体制精雅。王学士达善、朱少卿逢吉、王舍人孟端各有诗文纪其事,而舍人复为之图。永乐中性海示寂,炉亦沦失。其徒韶石复以道行继师席,藏弃诸公翰墨惟谨。成化中邑人秦太守廷韶撰《访炉疏》,付韶石弟子戒宏于城中杨氏求得之,仍贮庵内。邑人盛舜臣复仿制二鲈携至京师,一献其伯冰壑侍郎,一奉吴匏庵宗伯,自是题咏益富,卷轴比牛腰矣,国初有窃舍人图及李文正篆书题字鬻辇下者,旋为邑人顾舍人梁汾购得。曾出以示余。康熙壬申秋余移节吴闾。道经泉上取,竹炉煮茗,慨然念高僧往哲之风流,从寺僧收拾断纸残墨,并求梁汾所藏王李遗迹装池为四卷,付寺僧永宝之。计文十三篇,诗九十二首,名贤高逸见卷中者六十有七人。粗官如余得附姓名以不朽。亦何幸也。

录自《漫堂书画跋》

 

四、王士祯《居易录》记载:

竹炉后亡失,康熙甲子,顾舍人粱汾于京师成容侍卫斋中得之,携以归。

门人朱载震为顾舍人梁汾以‘竹炉卷’索诗,炉在惠山听松庵,吴文定及见之,与盛侍郎冰壑相倡和,程篁墩、谢文正、倪文毅皆和,钱鹤滩跋。共为一卷。文正、篁墩诗甚佳,但诗限于韵。亦成、弘间风气也。

 

五、顾贞观《重制竹炉告成志喜》

竹炉清韵忽依然,位置仍宜水石边。

书讯有僧来谷雨,鬓丝如鹤伴茶烟。

家山梦去忘为客,故国诗成感纪年。

冷暖此君须自觉,无劳更试洗心泉。

 

六、纳兰性德《题竹炉新咏卷并序》

惠山听松庵竹茶炉,岁久损坏。甲子秋,梁汾仿旧制复为之,置积书岩中。诸名士作诗以纪其事。是冬,余适得一卷,题曰《竹炉新咏》,则明时王舍人孟端、李相国西涯诗画并在,实听松故物也。喜以归梁汾,即名其岩居曰:新咏堂。因次原韵。

炉成卷得事天然,乞与幽居置坐边。

恰映芙蓉亭下月,重被斑竹岭头烟。

画如董巨真高士,诗在成宏极盛年。

相约过君同展看,谈交终始似山泉。

 

七、梁佩兰《顾梁汾舍人以制竹炉诗见示次韵二首》

其一

妙形纤制总天然,楚竹湘波冷坐边。

煮石有时同药臼,笼云长日护茶烟。

亲承名士为佳器,生长青山记昔年。

心忆九龙峰顶去,夕阳花落试红泉。

 

其二

见说幽居思渺然,簾栊清影竹炉边。

一春茶事添香雪,满地松风上绿烟。

长似茂陵望渴病,绝无寒食禁新年。

山中更有高僧约,放鹤归来夜探泉。

 

八、梁佩兰《梁汾制竹炉,盖仿明初听松庵僧性海所为也。当时,王舍人孟端为图画,李文正篆“竹炉新咏”四字於卷首,而邵文庄、吴匏庵诸公赋诗纪其事。梁汾制竹炉后,於成容若侍中复得王、李诗画卷,乞归,配积书岩中,亦盛事也。仍次韵二首记之》

其一

宝阁收藏尚俨然,乞归红药草堂边。

细看蜀茧丝丝雪,漫数吴山点点烟。

净侣已无庐嶽社,诗人永载永和年。

从今画卷兼茶谱,长把山中听惠泉。

 

其二

旧时人物想依然,卷里山斋野寺边。

孤磬不堪过晚水,断云何意出苍烟。

最怜松柏留冬日,岂有桃花识汉年。

今古茫茫共图画,与谁闲酌一人泉。

录自《六瑩堂二集》卷之七

 

九、吴雯《顾梁汾舍人自制竹炉携至都下客争赋之余即用原韵为诗二首》

其一

竹炉活火夜犹然,梦绕吴淞水石边。

塞上风尘逢旧制,江南榆柳忆新烟。

山移明月空猿鹤,洞改桃花几岁年。

认取庐山真面目,天涯随处谷廉泉。

 

其二

高馆闲过华烛然,涛声小沸菊花前。

空怜紫塞冰霜候,可有蓝田暖玉烟。

红雪徵歌违此日,青门赌茗订他年,

藤萝休蔓王官谷,待酌鸳鸯顶上泉。

 

十、陈大章《和顾梁汾舍人竹炉诗》

妙形逸趣想天然,瑟瑟松风竹坞边。

湘管斑斓翻楚雨,红泥熨帖袅无烟。

吟成诸老凋零后,梦破山僧入定年。

缥缈九龙清绝处,出山泉比在山泉。

 

十一、秦保寅《复竹茶炉和顾梁汾》

高闲清制尚依然,试茗萧斋一榻前。

秋水洞深朝听雨,落花风过午生烟。

缥囊珍重三千首,僧院销沉二百年,

不是彦先能好事,儿回遗韵委流泉。

 

十二、宋犖《秋日寄顾梁汾舍人次韩元少阁学韵》

剪烛论文夙共之,执鞭邾莒敢云辞。

风流薇省传高躅,补葺筠炉有近诗。

开閤殷勤千古在,辍絃怀抱九京知。

潞沙秋月相思甚,浭酒无从进一巵。

惠山竹茶炉,明初高僧性海制,王舍人孟端为之图。李文正、邵文庄诸公题咏甚多。炉久坏,今为梁汾重修,有倡和诗。第六句谓成侍中也。

录自《绵津山人诗集》卷十八

 

十三、朱彝尊等《竹炉联句并序》

锡山听松庵僧人性海制竹炉,王舍人过而爱之,为作山水横幅并题以诗。岁久炉坏,盛太常因而更制,流传都下,群公多为吟咏。图既失,犹散见于西涯,篁墩诸老集中,梁汾典籍仿其遗式制炉,恒叹息旧图不可复得。及来京师,忽见之容若侍卫所。容若遂以赠焉。未几容若逝矣。丙寅之秋,梁汾携炉及卷过余海波寺寓,适西溟、青士、恺似三子亦至.坐青藤下,烧炉试武夷茶,相与联句成四十韵。明年梁汾将归,用书于册,以示好事之君子。

西神峰连延,龙角汍泉歕(孙致弥)。桑苎次水经,第较中冷逊(姜宸英)。山僧寡营役,谷饮遂夙愿(朱彝尊)。跏跌长松根,风来耳垂鬗(周筼)。都蓝选茶具,一一细莎顿张祜慧山诗:重街夹细莎(顾贞观)。舍彼陶冶工,截竹等辫葦(致弥)。附以红泥团,其修仅扶寸(宸英)。坎上离于中.下乃利用巽(彝尊)。微飘飕飕入,活火焰焰青(筼)。初聆桧雨喧,渐见鱼眼睔(贞观)。紫笋舒萌尖,乍点汤色嫩(致弥)。王郎穿竹过,爱接支许论(宸英)。解带盘石间,素瓷迭相劝(彝尊).钦然惬所遇,伸纸随染渲(筼)。濛濛岩亭爆,历历水田畈(贞观〕。短短茅覆屋,茸茸荻抽驩(致弥)。桥欹乃有路,门辟或无键(宸英)。林壑虽未深,埃壒颇已远(彝尊)。流传盛新咏,群雅足彝宪(筼)。或为篆籀隶,若盉鬲敦鬳 (贞观)。或为真行草,若繇靖羲献(致弥)。穆如清风作,举一可当万(宸英)。呜呼百年来,精庐窟貙(彝尊)。囊时所珍物,零落委荆蔓(筼)。吾家纑塘侧,想兹恒缱绻(贞观)。形模授巧匠,高下仿遗楥 (致弥)。所惜七尺图,虑为尘土坌(宸英)。开篋逢故人,辍赠得右券(彝尊)。羊脂镂躞玉,兽锦束腰絭(筼)。臂诸延平津,剑合始无恨(贞观)。俄惊邻笛悲,永欢壑舟遁(致弥)。萧条黄公炉,歌哭与俗溷 (宸英)。是物覩者希,五都绝市贩(彝尊)。今年吴船来,载自潞沙堰(筼)。徒置青藤阴,旅话破幽闷(贞观)。质比莲芍轻,形嗤石鼎纯(致弥)。小勺分宫时,头纲试瓯健(宸英)。忽忆秋水生,乘此风力健(彝尊)。逝将挂席归,偶耕师下潠(筼)。毋令石床空,兼使夜鹤怨(贞观)。

录自《曝书亭集》卷第十三

 

十四、曹寅《惠山题壁》二首选一

积书岩下小池通,确荦行穿复壁中。

忽辟空堂感新咏,邻家惨淡杏花红。(顾梁汾小园中“新咏堂”,乃故友成容若书)

录自《楝亭诗钞》卷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