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音圆”要比“语音圆”好

康熙二十三年秋,纳兰性德扈从康熙皇帝南巡。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到江南,以往他对江南的了解,仅借助于江南师友的口述,或“向于前人图牒见之。”。当他身入向往已久的江南佳丽之地,对一切都感到很亲切,很新鲜,不由得词情满怀,诗兴勃发,写下了一组【梦江南】词。其中有描写苏州的景色: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有趣的是,该词第五句,清刻通志堂本、饮水词本、纳兰词本都作“笙箫恰称语音圆”,惟有民国年间出版的李勖《纳兰词笺》作“笙箫恰称女音圆”。李勖是历史上第一个为纳兰性德词作笺注的学者,但也许是受当时印刷条件限制,他对笺注本校对不精,舛误甚多。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将《纳兰性德年谱》中的作者“张任政”错印成“张任放”。由此推知笺注本中的“女音圆”当是“語音圆”之误。(前者误在字形,后者误在字音,这都是校对中容易出现的疏忽。)但从词的意境审美角度分析,“女音圆”要比“语音圆”好。
康熙皇帝此次南巡,基本上走的是水路。锦帆进入苏州,纳兰性德观赏着青山隐隐、绿水粼粼的景色,或然听到水面上飘来动听的笙箫之音,还有与之相称的甜美圆润的吴侬软语,循着语音,他情不知禁的要寻找从对面驶来木兰船上的说笑者。南朝梁刘孝威《采莲曲》云:“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写的是江南采莲女。纳兰性德用此典,表明他所听到的是“女音圆”,他要探究的木兰船上的说笑者当是女子?在纳兰性德这首词中,视觉中的秀丽山水,听觉中的圆润女音,和想象中木兰船上的女子容貌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整体画面,表现出了词人对江南心仪已久和一见倾心的情结。所以说,用
“女音圆”要比宽泛的“语音圆”更贴切,更连贯,也更能表现出江南景色的柔美。
人们在研究纳兰词作中常会发现,同一首词的不同版本,有的词句有明显的差异。出现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有的是纳兰性德自己改动,有的是师友为其修订,有的是出版刊印所为,有的是抄录所流传所致。李勖的误校也是一种原因。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不损害纳兰词原意,且意境又超过他的原句,我们就可以接受。李勖笺注本中的“女音圆”与原本中“语音圆”韵律相符,意境相比则显得“女音圆”更妙,我们就不妨“将错就错”,在以后对纳兰词的解析中就采用李勖的“歪打正着”的误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