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剑锋冷然
剑锋冷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762
  • 关注人气:2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秣陵秋传奇》作者“蓉塘别客”小考

(2012-07-08 17:04:14)
标签:

秣陵秋传奇

蓉塘别客

徐鹤孙

鲁一同

鱼甫卿

凃小鹤

鲁通甫集

杂谈

分类: 淮楚流韵



《秣陵秋传奇》作者“蓉塘别客”小考

 

《秣陵秋传奇》作者“蓉塘别客”小考

 

    南京图书馆藏《秣陵秋传奇》稿本,共四册,全剧十五折,卷首署“蓉塘别客制”。该剧摹仿孔尚任《桃花扇》情节,写淮南名士鱼爱日(甫卿)与诸友人相约同赴南京应试,与妓女王云仙等邂逅,二人以“香囊画扇,表赠两情通”。剧作通过文士与名妓的爱情故事,反映清道光年间鸦片战争前江南地区的情景,揭示了南京贡院与妓院、举子与妓女的依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社会科场的腐败和黑暗。

    “蓉塘别客”为何许人?老一辈曲学家周妙中、庄一坲等先生据清代词人赵怀玉《秋赖吟》中有一首【离亭燕】《题庄伯鸿秣陵秋传奇,即送只官秦中》,认定“蓉塘别客”即是生活在乾嘉时期的戏曲家赵逵吉(字伯鸿)。1987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小说戏曲论集第二辑》刊载了车锡伦《庄逵吉和抄本秣陵秋传奇》,他从剧目折数、写作时间、地点、剧情等诸方面进行考察,认为很难说南图所藏稿本《秣陵秋》就是庄逵吉所作,“它是另一作者所写的同名剧本。它的作者‘蓉塘别客’,本名待考。”1988年,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美林在《文献》杂志上发表《稿本〈秣陵秋传奇〉作者和创作时代考辨》,陈先生发现南京图书馆藏有另一种抄本《秣陵秋传奇》,署名作者为徐鹤孙,内容与稿本《秣陵秋传奇》同。此本目录后有一则题记云“戊辰涂月,由邵叔武之子手购得徐鹤孙所撰《秣陵秋传奇》,上有吴温叟先生手笔改正。去秋倩董、沈二生录此副本,今又收拾而校对之。原册拟换通翁手评杜诗零册,未定也。庚午二月朔,畏人记。”由此,陈美林先生考订,“蓉塘别客”是徐鹤孙的别号。但是,关于徐鹤孙的生平“还有待稽考”。此一结论后得到学术界认同,如齐森华等人主编的《中国曲学大辞典》收有“徐鹤孙”条目,谓:“清咸同间人。字里、生平不详。别号蓉塘别客。作《秣陵秋》传奇。”

    徐鹤孙生平虽然不详,但仍然有线索可寻。陈美林先生根据抄本扉页批注提示考证,传奇中的主要人物 “鱼甫卿”的原型是清嘉道年间著名文学家鲁一同(字通甫)。笔者翻检郝润华先生辑校的《鲁通甫集》(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在第三部分《通甫诗存》看到有《徐鹤孙涉江渡河千里见访诗以慰之》,该诗写於壬辰年,即道光十二年(1832)。由这首诗可见徐鹤孙与鲁一同的交游情况,他们曾一起驾舟游历江南,并在南京逗留。诗中有“青溪小姑娇於花,河亭四壁花为家。微霜夜打石城柳,当筳劝客小垂手”,当是指二人携手出入过南京的秦楼楚馆,欣赏过歌妓的表演。也许正因为有这段经历,徐鹤孙才创作出《秣陵秋传奇》。又据抄本扉页提示,《秣陵秋传奇》剧中另一人物涂小鹤的原型即是徐鹤孙。如该剧提纲结诗云:“鱼甫卿画梅订后约,王云仙置酒送归舟。季山樵情钟萍水遇,涂小鹤梦破秣陵秋”,也寓指涂小鹤就是徐鹤孙。

    鲁一同世居苏北安东(今涟水县),后迁居到山阳(今淮安区),而在传奇中鱼甫卿却自称是淮南文士,显然用的是泛称(山阳位于古淮河南岸)。徐鹤孙里籍又是何处呢?剧中的涂小鹤自称是扬州文士。抄本作者自序署“记于海西头之停云山馆”,唐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有“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等句,可见“海西头”指的正是扬州。那么会不会也是泛称呢?笔者近在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特藏室看到竹西氏撰《淮雨丛谈补编》(咏六草堂抄藏本)中,有一则《徐鹤孙句》短文:

    徐昫字鹤孙,泰州人,寓居安东,以诗名。余同案友陈誌官风卿尝诵其警句数联。顿觉意不犹人。《题韩侯祠》云:时不再来惭遇蒯,悔将何及误依刘。《郡城大悲阁》云:“远水倒拖孤塔影,荒城横勒暮鈡云。”余未悉记。

    由这则短文可知徐鹤孙名昫,《鲁通甫集》第二部分《通甫类稿续编》中有《梅君父子家传》一文,提到徐昫,其论曰:“余友徐昫,云峰之外孙也。道光二十五年东,其诸梅修梅氏谱,介昫乞余传其轶事。”文中又称云峰始祖某於明中叶“始居海陵”,海陵即泰州之古称,可见徐昫与外公都是泰州人,海陵旧属广陵郡,所以说徐鹤孙在传奇中自称凃小鹤为扬州文士也是泛称。另查民国本《续纂泰州志》卷之二十五有徐昫小传,谓:“徐昫字鹤孙,诸生、工诗,书法米襄阳,同治初移居东台之安顺场,遗稿散佚。”

    徐鹤孙曾一度寓居安东,这在鲁一同《《徐鹤孙涉江渡河千里见访诗以慰之》中也可看到一丝痕迹,诗中有“徐鹤孙君勿忧我,不能覆君千间之大厦,尚能卧君三层之高楼。”句,有可能是鲁通甫将徐鹤孙安置到涟水寓居。

     由徐鹤孙鹤鲁一同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进一步认定,南京图书馆所藏署名“蓉塘别客制”的《秣陵秋传奇》作者确是徐鹤孙无疑,该剧是以作者与鲁一同交往游历中的一段艳遇作为创作素材而进行创作的。

 

《秣陵秋传奇》作者“蓉塘别客”小考
《秣陵秋传奇》作者“蓉塘别客”小考

鲁一同《通甫类稿》书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