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文行实考略


《通志堂集》刊俞兆曾《洞仙歌》词书影
康熙二十年冬,因科场案而被流放到塞外的吴兆骞,经纳兰性德营救,得以生还入关。吴到京后,出于感恩,即寓居在纳兰府中,成为揆叙、揆芳的馆师。此后,纳兰性德通过吴兆骞,又结识了一些汉族士子,俞大文就是其中的一位。康熙二十一年春的某日晚,吴兆骞、陈维崧宴集于纳兰性德寓所,观赏《柳毅传书图》,并分韵题咏,俞大文即在座。席间,容若次陈维崧韵,吴兆骞次俞大文韵,《通志堂集》与《秋笳集》各有存诗互证。
俞大文为何许人?李兴盛撰《诗人吴兆骞年谱》,称“俞大文字仲乙,号荔峰,常熟人,行实不详,仅知曾任元城令,其他俟考。”但据笔者查考,常熟号荔峰的俞大文,为道咸时期的人,乃大学士翁同龢的姐夫。翁同龢《瓶庐丛稿》卷六有《俞大文墓表》,称其于“咸丰纪元诏举孝廉方正……明年壬子科举优贡生,未与廷试而卒”,可见他未曾任过元城县令。而康熙朝出任元城县令的俞大文实名俞兆曾,即《通志堂集》卷二十附录中为纳兰性德题写挽词【洞仙歌】的作者。《同治元城县志》有记载、《光绪海盐县志》有传略。
现据二《志》,再结合其它文献,将俞兆曾的行实梳理如下:俞兆曾字大文,浙江海盐人,兵马司正指挥俞云来的长子。少以人品纯粹,学问优长,誉重名流。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中式进士,次年,受衍圣公孔毓圻疏请,聘为纂修盛典官,赴孔府编修《阕里志》。二十六年刻《圣庙通记碑》,石在孔庙奎文阁东掖门北。三十年授元城县令,兴教化、勤抚绥、清风和气。元城当孔道,凡往来供億,与官马刍牧,诸费不扰于民,去官黎庶攀号留之。三十二年为顺天同考官,乡试得姜宸英、赵徵介诸人,俱以文学德政著於时。俞兆曾亦工诗词,擅文赋,与余淡心、朱竹垞、梁药亭、蒋京少、查悔余等人唱酬,著有《皆春堂诗集》和《鸥外吟笺》。
俞兆曾与纳兰性德相识,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俞是清初西陵词派成员之一,《鸥外吟笺》是他的词集。可惜未见流传,《全清词》(顺康卷)的编者从《瑶华集》、《袖中词》、《国朝词综》等词籍中辑录出十数首,有《水龙吟》、《桂枝香》、《一枝春》、《惜秋华》等。《洞仙歌》(挽纳兰性德)亦被编者从《通志堂集》中辑出,收入到《全清词》(顺康卷补编)。他的词作深隐与情,婉丽清艳,应当受到纳兰性德的欣赏。赵秀亭先生曾著文指出,俞兆曾《洞仙歌》中有“倚床选梦,侧帽徵歌”句,暗指容若与沈宛一段姻缘。其在当时,能悉知纳兰情事者非寻常人,可见俞兆曾与纳兰性德交往程度。
俞兆曾题咏的《柳毅传书图》诗,今亦不见。诗中或有作者借图中描绘柳毅救龙女的内容,喻写对纳兰性德谋归吴兆骞一事赞许的词句。期冀该诗收存在《皆春堂诗集》中,有朝一日能被读者发现。
附
纳兰性德诗:
《赋得柳毅传书图次陈其年韵》
黄陵祠庙白苹洲,尺幅图威万古愁。一自牧羊泾水上,至今云物不胜秋。
花愁雨泣总无伦,憔悴红颜画里真。试看劈天金锁去,雷霆原恼薄情人。
晶帘碧砌玉玲珑,酒滴珍珠日未中。忽报美人天上落,宝筝筵里尽春风。
凝碧宫寒覆羽觞,洞庭歌罢意茫茫。玉颜寂寞今依旧,两鬓风鬟枉断肠。
吴兆骞诗:
《集成侍中容若斋赋得柳毅传书图文次俞大文韵》
落日金羁上客过、画帘灯火九微多。当筵谁共抽毫素,一幅吴绡梦楚波。
鲛馆龙堂素练光,停杯与尔话钱塘。玉颜自昔多憔悴,莫向泾阳怨小郎。
年年沙朔掩蒿莱,橘社旧山梦屡回。今日雨工图上见,却怜侬亦牧羊来。
洞庭云气晓凭凭,写入银屏照锦灯。惆怅红妆千万队,酒阑何处问巴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