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李寻花《曹寅的不堪》
(2011-11-01 14:20:12)
标签:
杂谈 |
曹寅的不堪(2007-12-13
05:28:39) 作者:李寻花
历来论述曹寅的,多半是表白他光鲜的一面,以至于近有某君偶见事关曹寅“疏于礼貌”传闻之记载,便于网上大呼小叫为“新发现”
,“以前在红学家、曹学家的文章中没有见到”。经我指出文献来源,始知原来戴不凡、朱淡文、吴新雷、张一民诸先生均早已使用过这段材料。当然,这还是以我所阅读的前人文章为限,其他我没读到的想来也未必没有。
不过,必须面对的事实是,除了张一民以外,其他先生在引述这段材料的时候,多多少少作了些“隐瞒”,出发点,和某君似乎一样,是为了维持曹寅的“才学识”皆优的好形象罢。
现在,容我把这段史料完整的披露出来,供对曹寅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文献的来源,是程廷祚《青溪集》卷十二《先考祓斋府君行状》(文字依民国间蒋氏校印金陵丛书本):
“(府君)厌世俗酬应,尤不乐结交显者。晚节愈自韬晦,足不逾户限者凡三阅寒暑。先是,管理织造事楝亭曹公主持风雅,四方之士多归之,求见府君。府君闻其疏于礼貌,不往。又尝遣所亲谓府君曰:诚能为我假托董华亭墨迹,吾当任其终岁之计。府君答以平生不能作伪,曹公闻而惮之。及公辖盐务于两淮,金陵之士从而渡江者十八九,惟府君不可强致。曹公尝语人曰:诸君自以为高,如真高者当不造吾门也矣。意盖有所谓也。”
这段史料的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
1.反映了曹寅当时在文化界的地位:“显者”、“主持风雅,四方之士多归之”、“辖盐务于两淮,金陵之士从而渡江者十八九”。
2.记载了曹寅被“闻”“疏于礼貌”、求人造假被拒“闻而惮之”、以及被拒绝“从而渡江”的三段史实。
3.保存了曹寅的两段话:“诚能为我假托董华亭墨迹,吾当任其终岁之计”,“诸君自以为高,如真高者当不造吾门也矣”。
就我所见,在今天以前,披露这条史料最详细的是张一民先生,但是张先生误《青溪集》为《清溪集》,误卷十二为卷十一,引文少了前后两段,且文字间有讹误。
不过,张先生有张先生的发现,他考出收在《宋元名绘》里的曹寅题赵孟頫双钩水仙卷的诗和跋,是抄的元仇远题诗和林钟题跋,而曹寅的题记里却写着“命题于额,漫得一律”。
不过,必须面对的事实是,除了张一民以外,其他先生在引述这段材料的时候,多多少少作了些“隐瞒”,出发点,和某君似乎一样,是为了维持曹寅的“才学识”皆优的好形象罢。
现在,容我把这段史料完整的披露出来,供对曹寅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文献的来源,是程廷祚《青溪集》卷十二《先考祓斋府君行状》(文字依民国间蒋氏校印金陵丛书本):
“(府君)厌世俗酬应,尤不乐结交显者。晚节愈自韬晦,足不逾户限者凡三阅寒暑。先是,管理织造事楝亭曹公主持风雅,四方之士多归之,求见府君。府君闻其疏于礼貌,不往。又尝遣所亲谓府君曰:诚能为我假托董华亭墨迹,吾当任其终岁之计。府君答以平生不能作伪,曹公闻而惮之。及公辖盐务于两淮,金陵之士从而渡江者十八九,惟府君不可强致。曹公尝语人曰:诸君自以为高,如真高者当不造吾门也矣。意盖有所谓也。”
这段史料的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
1.反映了曹寅当时在文化界的地位:“显者”、“主持风雅,四方之士多归之”、“辖盐务于两淮,金陵之士从而渡江者十八九”。
2.记载了曹寅被“闻”“疏于礼貌”、求人造假被拒“闻而惮之”、以及被拒绝“从而渡江”的三段史实。
3.保存了曹寅的两段话:“诚能为我假托董华亭墨迹,吾当任其终岁之计”,“诸君自以为高,如真高者当不造吾门也矣”。
就我所见,在今天以前,披露这条史料最详细的是张一民先生,但是张先生误《青溪集》为《清溪集》,误卷十二为卷十一,引文少了前后两段,且文字间有讹误。
不过,张先生有张先生的发现,他考出收在《宋元名绘》里的曹寅题赵孟頫双钩水仙卷的诗和跋,是抄的元仇远题诗和林钟题跋,而曹寅的题记里却写着“命题于额,漫得一律”。
前一篇:【转载】李寻花《曹寅的不堪》
后一篇:关于黄帝时期的扁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