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性德曾任 “阿敦”侍卫

(2009-08-05 13:37:41)
标签:

纳兰性德

侍卫

上驷院

牧马

杂谈

分类: 瓣香兰馨

纳兰性德曾任 “阿敦”侍卫

 

 

    康熙十六年秋,进士及第已有一年的纳兰性德,未入辞林之选,竟充虎賁之列,始在上驷院任“阿敦”侍卫,即姜宸英在《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腊君墓表》中所说: “尝司天闲牧政。”纳兰性德曾任 <wbr>“阿敦”侍卫

    上驷院为清官署名,是直接服务于皇帝及其家族使用马匹的机构。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1661)改为“阿敦衙门”  (阿敦为满语,意为牧群),康熙十六年(1677)始改为“上驷院”,院署在紫禁城东华门内之西,设有管院大臣、堂主事、卿、郎中、员外郎、主事、委署主事等官职,掌管上驷院各项事务,另有“阿敦”侍卫二十一人,掌管骑试及检阅“御马”。这二十一人必须是上三旗旗籍,每旗七人。纳兰性德正是以正黄旗第三参领第七佐领的身份充任侍卫,级别为三等(正五品官)。

    清朝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满族是擅长骑射的民族,他们视骑射为“满洲本业”。皇帝阅兵、领军、行措、巡幸、祭祀、谒陵,都离不开御马。甚至将有的御马作为恩赐外蕃,睦待邻国,赏赉属臣,激励将士的馈品。因此,清统治者深刻认识到御马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视对御马的圈养和管理,在行政管理体制上置上驷院于重要的地位,将其划归为内务府管辖。所以说,纳兰性德初到上驷院任“阿敦”侍卫,并没有降低他的身份。只是纳兰性德热爱汉族文化,深受儒学的影响,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而圈养和选供御马,与他的政治理想相距甚远。纳兰性德的同年友人曹寅曾在张见阳《楝亭夜话图》中题诗,有“忆昔同宿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绪伤怀抱。”的诗句,其中“嘲难”之语,道出了纳兰性德当时的心情。《通志堂集》中有五言拟古诗:“宛马精权奇,飙从西极来。蹴蹋不动尘,但见烟云开。天闲十万匹,对此极凡才。倾都看龙种,选日登燕台。却瞻横门道,心与浮云灰。但受伏枥恩,何以异驽骀?”这显然是来自他对管理御马生活的感触。纳兰性德用比兴手法,以西域宛马被选用为御马,与凡才为伍,困顿槽厩的不幸遭遇来隐喻自已。他告说人们,“阿敦”侍卫与驷苑宛马的处境何等相似。虽说是身沐皇恩而实际上在仕途上陷于困踬。使他的心情充满着抑郁和悲伤,也流露出他不愿受任何束缚的强烈愿望。即便是如此,纳兰性德仍忠于侍卫职守,遇事不求安逸,不避劳苦。在他司理牧政期间,由于管理精心,服劳惟谨,使“马大蕃息”(见姜宸英《纳腊君墓表》),他还积累了相马的经验,以致圉官在选马时,还要请他鉴别。徐乾学《憺园集》卷八有《走笔与容若九首》,其第五首即描绘出当时选马的情景:

天闲上驷拣犹难,杏叶桃花锦作团。

黄帕盖将明月鞴,圉官先与侍中看。

    约在康熙十七年秋冬,纳兰性德离开上驷院,成为乾清门侍卫(晋二等)。但还是经常被上驷院请去阅选御马。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他在扈从康熙南巡出发前,还写信告知友人顾贞观:“弟秋深始得归,日直驷苑,每街鼓动后,才得就邸。”驷苑就是上驷院。有网友曾为此提问:“纳兰到底放了多少年的马?”、“这个时候,纳兰已经三十岁了,怎么还日直驷苑啊?”由徐乾学诗可以得知,因纳兰性德有丰富的经验。在他任乾清门侍卫期间,也经常被指派或邀请到上驷院“日直”。 “日值驷苑”并非是牧马,上驷院属内务府管理机构,设在皇宫大内。而上驷院牧场则远在塞外,有盛京大凌河牧场、养什牧哈达牧场、察哈尔达里岗崖、商都达布逊诺尔牧场,即所谓上驷院四大牧场。纳兰性德或许到过其中的牧场,《饮水词》中的《蝶恋花·出塞》有“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词句,即是写塞外牧场的景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