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性德与北京大地震

(2008-05-21 12:22:00)
标签:

纳兰性德

康熙

北京

地震

文史

分类: 瓣香兰馨

 

纳兰性德与北京大地震

 

    姜宸英《纳腊君墓表》所记载的纳兰性德生平中,有一件不引人注意的史实,称纳兰性德有一次“侍上西苑,上仓卒有所指挥,君奋身为僚友先。上叹曰:‘此富贵家儿,乃能尔耶!’”。此事发生皇家园林西苑(即太液池畔),是什么原因使正在休憩游玩的康熙皇帝仓促指挥,纳兰又奋身抢先呢?《墓表》述之未详,其他有关纳兰传记文献也未见提及,我们只能根据姜宸英记述的文字进行推测。

    能令康熙皇帝“有所指挥”的事情应当说是十分重要,“仓促”二字则显出此事来得突然,使玄烨猝不及防,甚至有些慌乱。玄烨与容若同出生于顺治十一年,仅长于容若六个月,虽说还很年轻,但他已经历过擒鳌拜、平三藩、攻台湾等重大政治事件磨练,在处理突发性事件上已经日趋成熟,有处变不惊的王者风度。但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好象心理未有丝毫的准备,以致他在指挥中显得仓促。那是什么样的突发事情呢?该不是有人行刺康熙吧?西苑是皇宫的一部分,有禁军严加守卫,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行刺事件是根本不可能的。查找历史资料,在纳兰性德出任侍卫期间,有可能令玄烨在皇家园林里难以预料的突发性事件只有一件,那就是康熙十八年(1679)七月二十八日庚申巳时发生的北京大地震。

    此次地震的震级为8级,震中在京畿平谷、三河一带。震中烈度为十一。这场爆发力极强的地震给京师及周围的州县带来深重劫难。当时有文人作诗曰:“京城十万家,转瞬无完垒”。据统计,仅京城倒屋一万二千七百九十二间,坏房一万八千二十二间,死人四百八十五名。京城里的城堞、寺观、坛塔、衙署、会馆、桥梁等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使固若铜墙铁壁的紫禁城也未能幸免。养心殿、慈宁宫、永寿宫、乾清宫、保和殿、武英殿等均有损伤,当然也殃及到太液池周围。

    这天早朝,玄烨听罢政事,按惯例诣慈宁宫向太后问安,完成一套程序后,旋即来到西苑休憩。到了巳时(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忽然原本风和日丽的天气变成“飞沙扬尘,黑气瘴空”,随即地动有声,人如坐波浪中,莫不倾跌。玄烨于惊恐中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他首先想到的是太后的安危,即令身边的太监、侍卫急速到慈宁宫抢险。其时,纳兰性德正侍从于皇帝左右,在其他人惊魂未定之时,他第一个反应过来,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奋身抢先地护驾并赶往慈宁宫,表现的非常勇敢。纳兰性德自任乾清门侍卫后,他虽然不满意这个职务,但仍然忠于职守。出入扈从,服劳惟谨,不敢乞休沐自逸,在这次大地震中表现的更为突出,所以受到康熙皇帝的眷注和赞赏,所谓“此富贵家儿,乃能尔耶!”,用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中的话来引申,就是 “类非绮襦纨袴者所能堪也”。

    由于封建社会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地震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往往认为这是天像示儆,以谴奸佞,即使是一代明君康熙也是这样认为。这次地震过后,有左都御史名魏象枢者,借此到康熙帝前面陈大学士索额图、明珠各植党羽、相互倾轧、怙权贪纵,招致天怒,请求康熙帝对此二人严加处分,但康熙帝未予采纳,并把主要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他说:“顷者地震示警,实因一切政事不协天心,故招此灾变,在朕固宜受谴,尔诸臣亦无所辞责。然朕不敢诿过于臣下,惟有力图修省,以冀消弭”。为此他还发了《罪己诏》。玄烨如此宽容的对待明珠,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或有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在地震中的表现也起到了一点作用,他甚至还命明珠传谕满汉官员曰:“今朕躬力图修省,务挽回天意。尔各官亦宜洗涤肺肠,公忠自矢,痛改前非,存心爱民为国。”

    康熙帝虽然表彰了纳兰性德的勇为,虽然宽宥了纳兰明珠的过错,但“料事屡中”的纳兰性德还是十分清楚康熙命明珠传谕此番话的真实用意,由此他不禁为父亲的政治前途感到担忧。他曾多次从侧面进劝父亲收敛以往所为,希望父亲以“清白贻子孙”。自此,纳兰性德也一改过去满族人特有的豪爽性格,变得“性周防”,不轻易与人交,“客或诣者,辄避匿”。尤其是在康熙皇帝身边,更是格外的谨慎,“进止有常度,不失尺寸”,以致师友说他有“惴惴焉如履薄冰”之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