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性德绘画作品《溪亭秋色小景》赏析

(2008-04-28 14:35:31)
标签:

纳兰成德

倪瓒

文人画

江南情结

无锡

分类: 瓣香兰馨

纳兰性德绘画作品《溪亭秋色小景》赏析

 

纳兰性德绘画作品《溪亭秋色小景》赏析

    在2007年春季举办的上海东方国际四十四届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了一件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成德绘画作品。这是一幅扇面,内有纳兰隶书题识:“甲寅新秋仿云林溪亭秋色小景”,钤“成德”印。此扇面曾为已故文学家、翻译家施蜇存先生收藏。

    严格的讲,这是纳兰成德一幅绘画习作。纳兰性德学习汉族文化,于诗词创作之外、旁及琴、棋、书、画。他曾师从禹尚基、经岩叔等人学画,又结交了严绳孙、张纯修等画家为友,但由于其英年早逝,绘画技法不是十分娴熟,仍处于临摹阶段。“甲寅”为康熙十三年(1674),成德仅二十岁,此画当为他的早年习作。“云林”即元代著名画家倪瓒之号,倪瓒为无锡人,擅画水墨山水,他继承发展了五代宋初的董源、巨然开创的山水画格法,以冷逸荒寒的画面和萧疏清远的的意境,在古代文人画中独树一帜,并影响着后世。明末清初,江南士人以有无收藏云林画为清浊、以能否摩仿云林画为雅俗。受汉人风习影响,纳兰成德对云林画极为欣赏,他曾收藏过倪瓒的《溪亭山色图》和《溪山亭子图》(参见拙作《纳兰性德书画收藏录》,尤其是《溪山亭子图》,原为都尉耿昭忠(信公)收藏,纳兰成德曾多次向他借观,并在与张见阳书札中谈及此画,邀其鉴赏,最后竟购入“通志堂”。倪瓒的《溪亭秋色图》是否也曾为纳兰收藏,已难以考订,但此图曾留存在成德身边,否则他也不会得以临摹。据说此图已流入到东瀛日本。

    纳兰成德喜好云林画,不仅是因为深染汉人风习,还由于他的江南情结。成德结交的朋友多为江南名士,其中又以无锡人为最,如顾贞观、严荪友、秦松龄、马云翎等均为无锡人。所谓“平生师友尽在此邦”。他生平仅去过一次无锡,而且是他在去世的前一年随康熙南巡到过无锡。此前,他对无锡的了解,仅仅是从师友的口述,或“向于前人图牒见之”。但此已足让他生发出对无锡山水的心仪。尤其是倪云林的画,所作多取材于九龙、太湖一带景色,疏林坡岸,浅水遥岑。观其画,仿佛寄身于九峰三泖间,或观烟雨空濛、或伴明月松风、或听花溪鸟语、或咏山林流泉。倪云林品性卓荦,孤傲耿介。他谢绝尘世,远离宦海。放逸山水,游心物外,过着“取琴和流泉,操瓢酌明月”的隐居生活,正是纳兰成德向往的“山泽鱼鸟之思”。出生于权贵之家纳兰成德,由于在职场上失意,在情场上抱恨,屡遭不幸,自认为“不是人间富贵花”,他很想辞去侍卫之职,退隐山林,尤其是到江南佳丽之地。他曾多次对师友说要:“脱屣宦途,拂衣委巷。鱼庄蟹舍,足我生涯;药臼茶铛,销此岁月。皋桥作客,石屋称农,恒抱影于林泉,遂忘情于轩冕,是吾愿也。”康熙二十三年十月,他扈驾南巡至无锡,游览惠山,曾遥指忍草庵对陪伴他身旁的顾贞观说:“愿把臂以入林”,“可同心而籍卉”。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对倪云林绘画的理解,以及他临摹《溪亭秋色小景》时的心境。

    虽然是习作小品,但由于纳兰成德用心临摹,还是很好地再现了倪瓒绘画的风格和意境。画面是在云林山水中常见的平远之景和一河两岸三段式的格局,上端为层峦山石,虚灵秀峭;荒草葭苇,萧萧淅淅。近坡疏木掩映、烟柳扶摇,草亭含虚,峙立翌然。烘托出中间部分一湖秋水,水中有砥石数块,岸边有空舟自横。虽不著一色,却显示出湖水的流动。绘画者用折带皴画山石,用枯笔干墨空钩树干,随意点抹枝叶葭苇,间以浓墨点苔。使得树、石、草、木呈现出鲜灵生动状态,极富艺术魅力。其构图简约,看似平淡,实是精巧。画面留有大块虚白,配以题识、印章,置于扇型中,构成了超逸、淡雅的文人画意境之美。展玩扇箑,秋意顿生,清风习习,令人俗虑尽空,心脾俱畅。鉴赏者在对这件绘画作品的审美中,能感悟到了绘画的文人气息,以及原作者、临摹者这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和艺术境界。

 

 

纳兰性德绘画作品《溪亭秋色小景》赏析

元人倪瓒绘《溪山亭子图》,曾为纳兰成德收藏。

 

 

此文原载《满族研究》2008年第4期  作者:张一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