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名胜遗迹民族友谊 |
分类: 瓣香兰馨 |
“忍草庵”诗文辑录
九二五年冬,时任民国国会参议员,财政部次长的无锡人杨寿枬先生,身居京华,心系桑梓,因爱忍草庵、贯华阁之幽胜,慕容若、梁汾两先生之遗韵,用三个月的时间,在忍草庵贯华阁旧址上重建楼阁三重,第三层设龛祀容若、梁汾二居士,复嘱画师吴观岱绘图悬于阁上。图中绘登阁者二人,幅巾道服,一执卷、一抚琴,旁列棋枰、茗琬、香炉、禅榻诸物,再现纳、顾相会之风采。阁成后,过往名流探幽访胜,凭吊祭拜,题咏殆遍,蔚成诗词、联语、记文等纪念文字。笔者现辑录部分,以资备考,以飨博友。
诗词
题《贯华阁图》七绝三首
章士钊
旧梦重温祗惘然,贯华高阁矗孤烟。
死生师友无穷恨,寄与梁汾一线缘。
红泥碧树镇相依,池上闲房映远晖。
漫把恩私比飞絮,红窗吹出便难归。
光宣耆旧尽于斯,把臂推心各有期。
算我耄荒成孟殿,关西重与数杨知。
七绝三首
沈尹默
通志堂空叹渺然,珊瑚阁坏委荒烟。
却教江上三重构,再结人间未了缘。
月照高林倦鸟依,江南塞北共清晖。
山灵应记深宵语,落叶满天何处归。
白老居然梦在斯,不因生死负心期。
身名等是一陈迹,除却湖山世岂知。
七绝三首
汪东
忍草庵荒迹渺然,贯华阁好比凌烟。
信知异代风流接,人与人间别有缘。
画里精魂梦暂依,题诗我愧谢玄晖。
松风万壑浑无恙,丁令何年化鹤归。
师友遗篇亦萃斯,九重泉路尽交期。
莫愁前辈凋零甚,二子声名薄海知。
题杨味云重修锡山贯华阁图
汪荣宝
霜天埽出青芙蓉,云涛翻动千虬龙。
林虚涧幽不知处,中有楼阁刚三重。
幅巾二客笑相视,鬓丝禅榻皆机锋。
推琴掩卷万籁寂,但闻流水声淙淙。
海壖七月苦烝溽,对此何异抱冰玉。
只疑此境非尘寰,不知元在故山曲。
九峰杳蔼澄江南,高秋日日腾烟岚。
苍崖深处人不到,负岩临谷标孤龛。
落叶满山听似雨,旧是梁汾栖隐所。
北客南来共月明,水天一夕清如许。
侧帽乘风去不回,空桑此地同飞灰。
山僧指点旧游处,百年履迹荒苍苔。
异代何人领鸳社,味云词笔今健者。
卅年京国走缁尘,梦回依旧书岩下。
香界来煮松苓泉,门前积翠还中天。
寄沤缩手写不得,独辟幽径寻寒烟。
风廊露槛侵云起,落日川原见百里。
扶藜试上最高层,持比画图得谁似。
仙纵缥缈不可希,清风仿佛生岩扉。
寒泉秋菊足嘉荐,合有笙鹤时来归。
微雨潇潇响林薄,云卧此中真不恶。
只愁四海要为霖,未许垂天专一壑。
闻道江乡兵小休,我亦倦作凌沧游。
何当从子丹梯上,同听松风万壑秋。
解佩令
叶恭绰
楝亭夜话,贯华夜话,信人生岂得常无谓。怀古思乡,应感念,山河殊异。问何人,冷吟闲醉。
江南风景,江东才俊,有谁知,个中情味。秋月春花,叹寻梦、槐柯何世,销尽沉积书岩里。
菩萨蛮
周炼霞
玉关不遣征人老,生还都仗填词稿。赎命为怜才,当筵屈膝来。忘年相尔汝,侧帽神仙侣。知己意何如,太湖千顷波。
三层画阁凌云起,去梯把盏人同倚。吟啸响空山,阑干和月弯。清才杨妹续,重写生绡幅。满院散天香,披图诗梦凉。
楹联
杨寿楣题:
风月无情,侧帽填词人已去;
烟霞不老,卷帘读画我重来。
杨寿枬题:
前代事茫茫,賸松涛响月,苔石暝云,弹指几沧桑,文藻百年都寂寞;
后身缘草草,叹埋玉成尘,铸金作泪,填胸余块垒,精魂千劫不消沉。
许国凤题:
当年侧帽高吟,值桂子秋香,梅花夜月;
此地帘开静坐,对几峰烟翠,万壑云涛。
杨志濂题:
松翠积中天,大好林泉,恰宜从佛地布金,重留胜迹;
梅花吟古月,高寒楼阁,可还有词人侧帽,来证前身。
裘可桴题:
丈室擅清幽,二百年文采风流,直接碧山吟社;
中天余积翠,三层阁涛声月色,曾来饮水词人。
杨寿枬题:
闲消茗椀罏董,满坞松云,中藏一香界;
坐对冰床雪被,空山萝月,分明两词仙。
记文
重修贯华阁记
樊增祥
侧望第一山,俯临第二泉。傑阁三重,飞翠流丹。其始也,俊及厨顾,方袍幅巾之所,游息其继也。蔓草荒烟漠然,徒见山高而水寒。盖盛于国初诸老,而陵替于嘉道之间。自咸同霜燹之余,夷为瓦砾,废为樵苏,又百许年矣。
味云杨子,振奇之士,骨相嵚崎,词章清绮。披仙雾而豹泽,凌青霞而鹄举。迁续谈书,固承彪旨。盖先德用舟公景,昔贤循故址,欲复还旧观而志未逮也。乙丑之冬,吴越弥兵,君还乡里,将试绣凤之手,先成画象之记。盖地以人重,名从实起。梁汾之客以纳兰侍中为上宾,而斯阁之传以踏月去梯为韵事也。
先是梁汾北征,名满艺林。相公设礼,公子盍簪。忘年结云霞之契,倚声同笙磬之音。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此也,以吴季子之难而不嫌于屈膝;彼也,赎宁古塔之辠而罔吝乎千金。是则元献之于君玉其谊之笃,令狐之于玉溪不如其交之深。今试观《楚颂亭》诸集,宁有舵公不慎之谑,与贵官行马之吟哉。既而梁汾归田,容若扈跸,驻辇金陵,挂帆无锡。嘉宾鳞萃,胜流云集。如侍中者系出曼殊,温同荆玉,风貌似吴人,交游半江浙。含冰雪之聪明,带烟波之气息。簪花落笔、斜行之玉版十三,饮水能歌、垂发之女郎十七。固自以为生公侯之家,不若入苏杭之籍也。于斯时也,风清月白,林密花稀。话今情与昔欵,商酒约与诗题。虑杂宾之久座,爰登高而去梯。大夫何需乎便了,涪皤安事乎跛奚。烂糜防太邱之儿,窥墉阻山公之妻。有琴以代枕、有月以代烛、有茶以代酒、有果以当粥。缥烟臿乏、助一夕之清谈,青素婵娟,媚两贤之幽独。今宵灯下、听残邻寺之钟声,明日城中、写遍草堂之诗幅。此高阁之所以不朽,而胜游之难于再续也。
味云风雅,主盟乡邦,怀古低徊忍草之庵,出入松苓之隖。手栽拱把之树,已随松盖摛云。雛年洒扫之僧,或共梅花下火叶。于是有志竟成,程功以序。筑之登登,于时处处。三层崱业、依然宏景之松风,七宝玲珑,深费吴刚之玉斧。所惜者,榜书金字、早化池灰,玉貌兰缣、并沦黄土。或者九里之碑尚待重书,而双笠之图犹烦再补乎。登阁望其南,则太湖层峦叠嶂,左右映带,若箕张而翼舒。有时烟雨空濛,不知山色有无也。其北则九峰如屏如瓯、如狮如龙。白云涌出,釜气蓬蓬,不知其几千万重也。冷泉习坎流其西,戛云宝铎鸣其东。泉之外皆石。石之外皆松。泉洗中流月,松鸣日夜风。风潴月波,与三百年前梁汾、容若登高去梯时无异同也。风月常新,湖山故在,何必古人?正赖我辈。昔者来践书岩之约,何取曇华一现之孙。今也重摹侧帽词人,定烦香茗多才之妹。(谓令茀女士)八十叟樊增祥撰。
重修贯华阁记
杨寿柟
出惠山寺循绣幛街而东一里许,抵锡山麓折而南,缘苔径羊肠而上,越黄公涧、经蟹眼泉,又东行二百余步右转而得平坡,上有梵宇,屏岩而枕壑,曰“忍草庵”。盖苍雪法师讲经之舍,而梁汾居士结社之场也。地当岩坳,境绝幽邃,游屐罕至,而维枯禅野衲瓶钵之所栖止,骚人墨客命俦啸咏于其间。
庵右有阁,是为贯华。翼然三层,高出松顶。凭栏而望,则九峰晴翠、五湖烟雨如在几席,而百里外之虎邱塔影亦隐现于残霞夕照之间。昔纳兰容若来游,尝与梁汾居士月夜登最高层,屏从去梯,汲松苓泉,煮山茗,清谈竟夕。容若亲书阁额,并留小像而去。阁毁后像、额俱失。二百年来,山阿寂寥,清风雅藻湮没于寒烟蓑草之区。
余少时,屡至庵中凭弔故迹,慨然有修复之志。出山以后,抗走风尘,未酬夙愿。而松涛、钟梵、月色、泉声,未尝不悬之梦想中也。乙丑冬,始规度遗址,鸠工重建。先属吴君观岱写图,小阁三重,长廊四绕。阁外烟岚万叠,云壑窈深,所谓中天积翠也。古松十余株,翠盖虬枝,临风谡谡,所谓响月松涛也。带以曲涧清泉,缀以疏林怪石。阁中二客,幅巾道服,一执卷,一抚琴,旁列棋枰茗碗,香炉禅榻诸物。薜萝幽深,外有白云,吾将终老乎其间矣。图成而赋工,三月而工竣。于第三层设龛,祀梁汾容若两居士及乡先生若干人,皆尝结社读书留翰墨缘于阁中者也。
贯华阁香火记
杨寿枬
翠壁嶙峋,丹邱窈窱,中有高阁,是曰贯华。顾梁汾、成容若去梯玩月处也。其地则虎溪、鹤观,其人则石帚、玉田。逸想凌霞、清谈霏雪。萝月窥幕,烛花不红。松风入帘,茶烟自碧。投壶侧帽,主客成图。以一夕清游,为千秋之韵事。虽复华年水逝,胜迹灰飞,而红牙按玉茗之词,彩笔写金荃之句。从劫雨阑风之后,证冰床雪被之禅。(二语用杨伯夔诗句)同人所以寄荃宰之思,而发檀施之愿也。今者绀榭一新,丹甍重丽。辋川之游,得裴、王而著;松陵之胜,因皮、陆而传。惟彼两贤,允宜尸祝。莲叶双座,分占梵王之宫;梅花一龛,合作诗仙之宅。伴以清松翠竹,荐以碧杜红蘅。至若骚人韵士凭吊流连,或借读精庐、或留题素壁、或采摭轶事、或篡辑旧闻。既留翰墨只因缘,合受烟霞之供养。诹诸众论,佥以为宜。阁既成,乃于第三层设两龛。上龛祀梁汾、容若两居士,下龛附祀乡先生若干人,俾山僧司其香火。名山无恙,词客有灵。庶几,云中仙驭同笙鹤以翔游,月下神弦共钟鱼而响答。既为之记,复题姓氏于后以备考览焉。后学杨寿枬记,许国凤编辑小传。(后略)
重修贯华阁落成徵诗启
孙道毅
若夫綺塍五里、少时游钓之乡,绀宇一丛、先达咏觞所在,则有苍松夹道。循绣嶂街迤逦而东,画栋三层;出忍草庵扶摇而上,傑然一阁。颜曰贯华,盖梁汾舍人往岁之题襟,楞伽山人当年为书额者也。萧条異代,劫火无余。零落荒邱,清尘谁嗣。碧山日暮,重游空觅旧题;黄涧云封,过客弥思公子。味云先生脱略冠缨,流连山泽。深心託之毫素,遐想契于情亲。修竹吾庐,楹书万卷;伽蓝精舍,秋灯一龛。独捐膏秣之金,再结桑榆之社。为留静室,赓佳咏于元英;(方干诗:贯华留静室)共散仙花,纪丰碑于真逸。(陶宏景《瓊法师碑》:贯华散花之句。)去梯玩月、黄楼此乐三百年,侧帽投壶、玄鹤始归一千岁。诵敬礼之叙语,竗绝时人;披道子之画图,悠然古会。齐鱼粥鼓,儘容佛子津梁;石色泉声,却异尚书丝竹。味云先生修复此阁者,纯乎承先人之遗志,醻夙愿于平生,企前辈之高踪,存故山之胜槪。城郭犹是,啸歌未亡。笠屐偕来,续三唐之韵事;岩阿追赏,寻十老之风流。是知翰墨有缘,遂亦因香花生色;干戈满地,故应有左思招隐之诗。星斗扪天,何恨无谢眺惊人之句。恭陈短引,幸赐嘉章。廉泉孙道毅同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