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失误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才学可谓平分秋色。他们谈经说史,吟诗联句,对一些较为冷僻的典故都能娓娓道来。但给读者的印象是:林黛玉的才学是自然的流露。而薛宝钗的才学,多少有点卖弄之嫌。如十八回贾元春省亲荣国府,令宝玉为大观园中的怡红院题诗。宝玉诗中原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因了解到元春不喜欢“绿玉”二字,建议宝玉改为“绿蜡”。于是宝玉问她:“‘绿蜡’可有出处?”宝钗当即讥笑说:“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韩翃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你都忘了不成?”讥笑中含有几分卖弄的口吻。
然而,就在她讥笑宝玉的同时,恰恰她自己也没有搞清楚“赵钱孙李”。“冷烛无烟绿蜡干”一句,出于唐代诗人钱珝的《未展芭蕉》。全诗为: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平心而论,薛宝钗建议用“绿蜡”喻指怡红院中的芭蕉,确实比用“绿玉”一词更典雅、更形象、更巧妙。问题是她错把“钱珝”作“韩翃”,还讥笑别人忘了“赵钱孙李”。何况,这事又是发生在相当于“金殿对策”的贾妃省亲之际。这样的情节描写,无疑是褒中有贬,对宝钗卖弄才学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而在同时,林黛玉代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的五言诗,却以暗递纸条的方式投给宝玉,不张扬,不夸口。
当然,笔者所依据的《红楼梦》是程本系统,与脂本系统《石头记》又有所出入。在脂本《石头记》中,薛宝钗是将“钱珝”误为“钱翊”。由此有人会说,“珝”与“翊”字形相近,这就有可能是曹雪芹的笔误,或者是传抄者一时看错而误写。以致到了程本正式刻印之际,整理者程伟元、高鹗又擅自将“钱翊”(唐诗人中无钱翊此人)改为“韩翃”。
笔者以为,钱珝《未展芭蕉》诗收在曹寅所编《全唐诗》卷712,曹雪芹对《全唐诗》十分熟悉,不可能出现笔误。要么是曹雪芹有意为之,要么是传抄者的疏忽。即便是后者,那也是歪打正着,无意中为塑造薛宝钗的人物个性创作出一段褒中寓贬的故事情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