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一.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含义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七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15%.住宅42%;衣着4%;交通17%;医药健康6%;教育娱乐12%;其他商品及服务4%。(在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W。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而我们国家当前CPI权数的构成:食品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居住13%;交通通讯1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衣着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烟酒及用品4%。CPI它测量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这200多种商品和服务被分为8个主要的类别。在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时,每一个类别都有一个能显示其重要性的权数。这些权数是通过向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确定的。权数每两年修正一次,以使它们与人们改变了的偏好相符。
计算公式
CPI的计算公式是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CPI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以1995年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25%。
在日常中我们更关心的是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它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公式为T=(P1—P0)/P0,式子中T为1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1和P0分别表示1时期和0时期的价格水平。如果用上面介绍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水平,则通货膨胀率就是不同时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假如一个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从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么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就为
T=(112—100)/100*100%=12%,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为12%,表现为物价上涨12%。
CPI的解读
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必须慎重把握,因为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货币汇率向好,有时则相反。因为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但如果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汇率是否一定有利好呢?不一定,须看消费物价指数"升幅"如何。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当然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却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如果考虑对利率的影响,则该指标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作用更加复杂。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弱。相反,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亦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利好该货币。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会导致"龙舌兰酒效应",这是拉美国家常见的现象。
CPI对汇率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美元的影响不太明确。通常情况在一个健康的经济扩张中,提高美元的利率能使美元更具吸引力。如果利率的上升主要来自通货膨胀的上升,它将损害美元。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损害了外国人持有的美元投资的价值,因此CPI的持续上升对美元有负面影响。
货币交易者对其他细微差别也十分敏感。例如,外汇市场的交易者认为美联储已经迅速行动并灵活控制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元可能将保持它的价值甚至升值。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也同样在0%~3%的范围内变化,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一.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有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二.是一年之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令人担忧.
中国CPI的持续走高
为什么我国CPI涨幅越来越快,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中国的cpi权重和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美国 cpi中住房权重占到四成, 而中国不计入cpi
。而中国cpi中食品的权重占到三成以上于是食品价格的变动对于cpi的变动有很大的原因。cpi的权重改变周期很长往往跟不上人民生活的变化。所以,从这个来看中国的cpi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通货膨胀率。
第二,cpi中除去食品和资源价格后,有一个被称为核心cpi的东西,而中国核心cpi没有太大的变动。因为,在国际上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食品和能源的价格变动会很大,所以有时候不被考虑为一个对于经济衡量最重要指标。
第三,中国食品的价格变化源于供需关系的原因,以价格变动猪肉来说,1,病情和整个食品产业联动固然造成养猪成本提高,同时资料显示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猪肉的价格一直趋于较低导致农民的对于养猪的积极性下降。即使被认为中国最好的猪肉行情的现在,养一头猪的利润只有250元左右,这还不到一个农民工出外打工两个星期赚的钱。2,猪肉是周期性的,也就是说一头猪从小到可以买有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带来的不只是几个月才能满足供应的问题。它有连带效益,因为猪量少所以种猪一样少,于是市场上小猪的数量也少,于是要改变情况不是一天两天的事。3,中国产业结构决定在现在主要还是一户一户为单位的养猪为多,不能形成产业从而猪肉的成本过高,所以改变产业结构也不是急的出来的。食品占1/3的比重,07年CPI的同比上涨主要由食品上涨所致,可见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政府有必要出台一些有力的措施来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加息对于改变以上问题没有太多的作用,因为利息只对货币的供求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影响到猪肉价格很难,同时又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加息对于这个不是关键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对于货币流动性的管制。
附:截至去年12月末,中国已经历6次加息和10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部分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退税也已取消,同时继续严查新开工项目。至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仍为11.5%,整体经济偏热情况直到四季度才有所缓解,预计将拉动全年的GDP增速回落。
但物价高企始终未能完全缓解。在粮食和猪肉价格的带动下,从去年1月份的同比增长2.2%,到11月份高达6.9%,CPI出现了直线上升的趋势,几乎是每月都在考验市场的心理底线。
令人真正忧心的是,CPI中非食品价格和PPI也在静默了一段时间后启动了攀升程序。如果证明短期的食品价格增长已传导到了劳动力成本,同时受到原材料价格的推波助澜,那么价格续增的压力将由短期转向中长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