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机会与风险并存-----浅谈整体上市

(2007-09-11 23:16:35)
标签:

证券/理财

分类: 股市随笔
 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是解决国内证券市场前期制度性偏差所引起的上市公司部分上市、上市公司独立性等问题的根本之策。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企业整体上市的时机逐渐成熟。经过股权分置改革,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性约束得到突破,资本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秩序逐步规范,这为企业的整体上市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对于控股股东来说,因为二级市场对优质资产有着极强的市值放大效应,再加上由于在股改过程中支付了对价,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有所下降,很容易出现控股权的争夺。所以,大股东也希望借助于整体上市获得增持股份,以维持绝对控股地位。而且,持股比例的提升也有利于在日后的收购与反收购中占据较为主动的地位。因此,在全流通的大背景下,控股股东也积极推动整体上市。

整体上市由于实施步骤和融资手段的差别,衍生出了种种不同的上市路径。第一种是直接通过IPO 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例如中石化、工商银行、中国人寿等。第二种是通过兄弟公司的吸收合并实现整体上市。目前国内采用这种模式的仅有百联集团一例;三是母子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合并完成后,子公司注销法人资格,例如TCL、上港、中铝、东软等。

目前,企业整体上市的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比如说整体上市的范围问题,是要求企业集团的全体上市还是仅以解决上市公司独立性为目的的整体上市;企业整体上市的时机问题,如何择机低成本完成整体上市的同时及如何防止给资本市场带来过度震荡导致不良影响;整体上市过程中各方利益平衡的问题,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如何约束管理层与投机者的谋利行为等等。另外一方面,某些上市公司资产与大股东资产没有什么关联关系,互补性不强,如果将其他业务资产装入上市公司,只会带来负面作用;还有一些集团公司在上市公司中的股权比例不高,集团不舍得把优质资产拿出来让其他股东分享收益,因此整体上市难以实施;还有就是拟注入的资产质量明显比不上上市公司的已有资产,但却借“整体上市”为名,大肆炒作,严重损害股东利益;这种种问题都将是未来整体上市过程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难题。

如何寻找市场上可能进行整体上市的投资机会?“大集团,小上市公司,高比例控股”是可行的一个寻找理念,进一步细化可形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实力雄厚,有大量未上市优质资产的公司。从统计资料来看,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力、煤炭、钢铁、港口、高速公路、房地产、医药板块中;二是上市公司和大股东未来融资需求大的公司。通过集团整体上市,能够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财富放大效应,为公司发展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三是行业发展前景好,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股比例很高的公司,他们愿意将优质资产拿出来和其他小股东一起分享收益。另外,央企的整合重组也是整体上市的主力军。在近期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会上,国资委公布了中央企业2006 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为A 级的企业分别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等34 家企业。国资委方面正在考虑以考核为A 级的这30 余家业绩优秀央企作为行业内央企整合的主导力量。因此,这34 家央企未来的“整体上市”进展更加值得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