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电影院看了《东邪西毒》的终结版,充斥着几个文艺青年纠结恋爱的电影让坐在我旁边估计是被女朋友挟持来的东北路人大哥连连笑场,在我试图体会林青霞狰狞的狂笑后的凄凉时,旁边的大哥一句“丫有病呀”把我拉回了现实。就在这个懂一点又不懂一点的年龄,游离在虚幻和现实左右,轻微自虐。
人都有自虐倾向吧,曾经的痛苦是一枚成长的勋章。直到现在,姐妹们聚会聊起八卦,听到某人曾经感情很受伤,大家都会唏嘘并且流露出类似敬佩的眼神,之后这个姐妹就会用更具体的示例来说明这个人曾经的沧桑。这个小姐妹就成为了聚会的焦点。人们对悲惨故事的兴趣总是大于大团圆的故事。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生活的传说已经刺激不了人们麻痹的神经。
“我很痛苦,但我又说不出。”“别看我表面开心快乐,其实我很痛苦。”“我从来都是一个人默默面对痛苦。”听了太多这样的话了,到底,人是在追求快乐还是痛苦呢?还是说,有了所谓的痛苦才能感到自己强烈的存在。和某同学聊天,谈到很早的时候看NBA,最爱Iverson,报纸杂志上关于他的一切收集了一大本。该同学说“你就是喜欢这种忧郁的悲情英雄是吧”后来,我想如果Iverson没有suffer那么多的考验和痛苦,我会仅仅因为他的球技喜欢他吗?我们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是欣赏和敬佩痛苦的。
英国的学校定了,毕业论文初稿也完成了,大四就这么也要过去了。被师弟师妹咨询学习事宜,出国事宜,甚至人生规划事宜,我很认真的一一作答。我的回答似乎很令他们满意,甚至有师弟说,我指明了他的人生方向。我真是受宠若惊。唉,这个懂一点又不懂一点的年龄啊!so
awkward...
PS:去了练习场打球,一个冬天,球技似乎也没有变得太烂。。嘿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