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春节偷闲:看遍老北京城楼(配照片)

(2017-02-02 11:54:38)
标签:

纪实摄影

文化

          过节偷闲:看遍老北京城楼(配照片)

 

农历大年初二,京城七八级北风,把天空吹得好蓝。时间飞快地跑,天气也在飞快地变。大年三十晴好,初一雾霾,初二、初三又变成爽爽的蓝天。过年总是那些事,和家人亲友团聚,看望长辈吃团圆饭。然后发发微信或短信拜年。据说今年北京卖爆竹的摊点都放在四环外,买炮实在太远,多年来俺家第一次过年没放烟花爆竹,为北京蓝天做点儿贡献。其实,过去人们过节使劲儿放鞭炮也是放松心情,过完瘾,如今在过节放鞭炮的明显比前几年少。

 过年给五分压岁钱

早晨,兵哥一家来到龙潭湖公园逛庙会,享受一番过年的气氛。如今的庙会和往年一样热闹,大家挤在一起吃喝玩乐,就图个开心乐呵。以前来龙潭庙会足有一二十次,这次看还是有不少变化。过去庙会有些像河北老家的赶集,到处人声鼎沸,烟雾腾腾,尘土飞扬。逛完庙会,不少游客变成了“土”人。如今公园环境不断治理,庙会也干净许多。人们维护公共环境秩序意识增强。当然也要感谢庙会上众多维护秩序和安全的人们。如今人们挣钱多了,庙会也“贵”了。过去逛庙会花不了多少钱,如今随便喝一小碗粥10块,玩个简单游艺项目20块,一个羊肉串30块。庙会转下来,几百块没了。

http://s6/mw690/001qV9bkzy78sQE45Apc5&690
       1997年2月,北京大观园庙会春节庙会,河北的民间艺人表演跑旱船。  照片均为刘卫兵摄影

http://s11/mw690/001qV9bkzy78sQFQGYWda&690
       龙潭湖庙会,鸡年抱鸡,大吉大利


http://s10/mw690/001qV9bkzy78sQFUzSF19&690
从八十年代,不知来过多少次龙潭庙会,喜气洋洋,变化不小


http://s12/mw690/001qV9bkzy78sQFY8dRab&690
顶着七八级西北风,吃好喝好,永远是人们过年主题

   走在庙会里,眼前的景象总和过去的影像记忆重叠在一起。龙潭湖公园跟兵哥有缘,上北工大附中时冬天有时来公园上体育课,围着湖边使劲儿跑步。刚上班去那儿谈过恋爱,微风吹拂,荡起双桨。以后有了属龙的儿子,没事就带他到湖里转转,总觉得龙不能缺水。九十年代初那些年,每逢除夕春节经常骑自行车到这儿来采访庙会。

仔细想想,过春节是属于孩子们的,人家过节能享受快乐。而对我们大人,更多的是感慨,岁月无情,又老一岁。我们这年纪的小时候最盼着过年,因为过节才会有好吃的肉,好穿的新衣,还可以放炮竹,运气好还能得点儿压岁钱。

记得七十年代初跟着姥姥在京郊窦店过春节,老家来的大爹给了我五分钱,俺使劲儿把钱握在手里、压在兜里,感觉比得到一块金子还美。后来春节放摔炮,小姨过来跟我要。我想想说,我给你一个摔炮,你给我一分钱。一分钱可以买两个炮,赔本买卖不能做。

 

城楼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

离开熙熙攘攘的庙会,匆匆走出大门。公园墙外贴着各种宣传展览。我正要快步走过去,不经意间一抬头,一些老照片紧紧地吸引了自己的目光。那些黑白影像在五彩缤纷的展示板上显得格外沉稳、肃静。停下脚步一看,那是新近搜集展示出来的老北京城楼的图片。有些照片还是第一次看到。

http://s12/mw690/001qV9bkzy78sRAALlF7b&690
       一百年前的大前门,不知那时候人们过年啥样?


http://s9/mw690/001qV9bkzy78sRAEGqA78&690
和现在比,那时的前门显得十分宽阔高大

http://s11/mw690/001qV9bkzy78sR2OSLM5a&690
      匆匆赶往庙会的姑娘,顾不上看一眼老城楼

http://s10/mw690/001qV9bkzy78sR2Si2599&690
龙潭公园外,老城楼摄影展前少有观众。大家都在里面逛庙会

http://s5/mw690/001qV9bkzy78sR2VM3i44&690
朝阳门,当年是运粮食的

http://s6/mw690/001qV9bkzy78sR2Zwpv45&690
崇文门元代就有,文明之门,税收之门

http://s11/mw690/001qV9bkzy78sR32VXsca&690
德胜门,御敌出兵之门


http://s15/mw690/001qV9bkzy78sR36jy6ee&690
阜成门,运煤的

http://s9/mw690/001qV9bkzy78sR3eJN6b8&690
阜成门大街那时的人、那时的车

http://s5/mw690/001qV9bkzy78sR3kb1W94&690
宣武门挺热闹,人也多,是不是菜市口有事?


http://s5/mw690/001qV9bkzy78sR3r5gEd4&690
民国元年崇文门南侧,等着进城的人们


http://s5/mw690/001qV9bkzy78sR3y6m8f4&690
宣武门

http://s7/mw690/001qV9bkzy78sR3DIVge6&690
宣武门东侧城墙上的大炮,清军的还是八国联军的?


老北京明清时代的城门号称“内九外七皇城四”,共有20座城门楼、16座箭楼皇城四座城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 内城座城门是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和安定门。 座城楼是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和西便门。

历史上,城楼是连接城内城外的交通枢纽和要道,既有御敌之用,又是地标式的古代建筑杰作。要知道那时候京城建筑多是一些低矮胡同平房,二层楼都少见。高高的城楼绝对鹤立鸡群了。 老北京的城楼建于明朝,距今约五六百年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城市建设逐渐拆除,实在有些可惜。记录城楼影像的老照片大多拍摄于清末民初,拍摄时间距今约百年,多数是外国人拍摄的。

老照片里许多照片特别珍贵,人们熟悉的前门城楼,过去曾经是那么宽阔。自己每天经过的宣武门,原来竟有那么一座高大而破旧城楼。更重要的是许多照片中有人物的活动,路上匆匆赶路人、抽烟袋的老者,骑骆驼、骑马的,挑竹筐孩子,还有刚刚占领京城的八国联军……摄影是人们观看和关注世界的方式,应该是多元、丰富、少受羁绊的记录方式。人是纪实照片中最生动的元素,有人的历史照片更鲜活、更有价值,也耐人寻味。

自己边走、边看、边拍、边想,几十张老照片看了足有半个多小时。偶尔有行人经过,大多匆忙赶往庙会,少有人停下来细看。一堆夫妇停下脚步,看着照片,男的说:“北京要不拆这些城楼多好。”那位女士回答:“城楼挺好看,就是太破了。”俺心里说,城楼拆了是可惜,希望富裕起来的国人学会尊重历史,更重视文化的包容和传承。

http://s4/mw690/001qV9bkzy78sR9DLjl23&690
        广渠门、东便门


http://s3/mw690/001qV9bkzy78sR9HuFQ32&690
民国初年的永定门,人不少,有卖仁丹的


http://s2/mw690/001qV9bkzy78sR9KvCN61&690
永定门城楼下,也是冬天。抽烟袋的老人、做生意的、青年

http://s16/mw690/001qV9bkzy78sR9Qh1Jff&690
广安门,往城里运东西

http://s14/mw690/001qV9bkzy78sR9TqIl5d&690
经过广安门的骆驼队

http://s9/mw690/001qV9bkzy78sSHymWA68&690

八国联军登上西便门城楼

http://s3/mw690/001qV9bkzy78sRa0OKS22&690
清代出进安定门的人们,骑马、拉车、背东西


http://s11/mw690/001qV9bkzy78sRa70mK4a&690
西便门城外风光。当年京城有不少骆驼


http://s7/mw690/001qV9bkzy78sRafPXob6&690
西直门雪后


http://s9/mw690/001qV9bkzy78sSV6qBa08&690

西直门闸楼下,老人和孩子


http://s7/mw690/001qV9bkzy78sSXOT7U26&690

永定门


http://s2/mw690/001qV9bkzy78sRavniNf1&690
右安门、西便门

http://s15/mw690/001qV9bkzy78sRazho2fe&690
右安门外护城河景色


那些照片顿时把我拉回到一百年前的北京乃至中国,那时候的北京够脏、城市够破、百姓挺穷的。联想公园里人们逛庙会时欢快的样子,心里萌生了几许感慨。相比生活在过去有城楼时代的人们,咱们今天日子真不错。

过春节,人们难免想过去、现在和将来。看老照片,人们同样回想昨天、今天和明天。难忘过去、珍惜现在,希望祈福于未来吧。

   “干嘛呢,赶紧走!”家人打电话催促着。我使劲儿向冻僵的手哈了一口热气,回头望一眼那些风中的老照片,匆匆往前走。

                                               

                       2017年2月2日,大年初六,祝福各位新春快乐,鸡年大吉大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