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兵哥记事
兵哥记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68
  • 关注人气:8,6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李肇星拍标准照(图)

(2012-02-03 23:41:16)
标签:

文化

老照片

http://s15/middle/4e51189agb81126ca917e&690

  2005年4月,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外交部长李肇星作关于国际形势和当前中日关系的报告。

http://s16/middle/4e51189agb811288316bf&690

   2003年11月雪后中南海,李肇星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亲切见面。

http://s4/middle/4e51189agb8112906b543&690

  200510月25日,李肇星与塞内加尔外交国务部长在北京签署联合公报,两国恢复外交关系。

http://s9/middle/4e51189agb81129861a28&690

  2006年3月,首都机场,迎接普京访华。(来自新华网)

http://s5/middle/4e51189agb8112a680d04&690
  2006年3月,给李外长在办公室拍的标准照片。

                       

                    给李肇星拍标准照

 

    2006年3月初春,前外交部长李肇星的秘书突然打来电话,要请我给外长帮个忙?

    “外长请我帮忙”我连忙问什么事。对方说想让我去给外长拍摄证件上用的标准照。

    “为什么不去照相馆?”我感到疑惑。

    “没实在空!”秘书解释。“他也怕麻烦别人。”秘书加了一句。

    “没有摄影室和灯光设备,我恐怕照不好!”领导的信任我领了,可外长的标准照照不好怎么办?

     “没问题!”秘书转述领导的话。恭敬不如从命。过了两天,我按照约定时间赶到外交部,秘书办公室。

    “在哪儿拍?”我问。

    “就在这儿!”对方回答。

    “这儿呀!”我心里一惊。

    我环视了秘书的房间,心里凉了半截。房间也就十来平米,各种材料杂志书籍堆得满满的,连一块稍大些的白墙都不好找。“这办公条件够惨的。”我心里正嘀咕着,旁边的门一开,李外长满面春风地走出来,拉着我的手说:“老朋友,谢谢!”说着一屁股坐在一把椅子上。

    一看外长进来,我心里更紧张,担心拍不好,耽误外长的时间。好在从大学学摄影开始自己就没发过怵,拍就拍,“外长您有什么要求?”对我来说,李外长既是一位大领导,又是一位可亲可近的长辈。

    “一切听你指挥!”外长笑容可掬。

    简单观察了室内环境后,我选择窗户附近的一小片白墙做背景,请外长坐在距离白墙两三米的位置上。为了保证拍摄效果,我先用自然光拍,然后再用闪光灯反射光的办法拍摄。用自然光拍摄时,我发现李外长逆光部分脸有些暗,于是找来一张白纸,请秘书双手举着白纸贴近暗光部分补光。这一招儿上大学学摄影时就使过。可那是什么时代,不得已为之。没想到20年后给共和国外交部长拍照还要用。

    比较两种拍摄的效果发现,用闪光灯拍摄好些。于是我就多采用反射光拍摄,把闪光灯上的白板扬起五六十度,或是把灯转向房顶墙壁拍。

                                 

                                李外长使劲盯着我

    开始拍摄时,李外长坐在那儿总是面带微笑、任我摆布。我一边拍摄,一边过去调整他的头部的姿态,头高点儿,下巴低点儿,眼睛睁大些。以往给朋友拍摄时大多这么做。

可一导演坏了!原本李外长表情挺自然,被我一指挥反而严肃起来,脸总是紧绷着,眼睛使劲直盯着我,笑得也不自然。见过大世面的外长面对我这小记者的镜头也不适应。我开导了几次,笑容还是不多。后来只好采取一边聊天,一边趁机抓拍的办法,抓中有摆,摆中有抓,才拍了几张较为自然的画面。

    “够了,怎么拍也拍不成美人!”我刚拍了大约二三十多张,正准备换个位置和角度,外长笑着站起来说。

    他一站起来。我急了。“再拍几张吧?”我要求着。

    他走过来拍拍我肩膀说:“你拍的,没问题!”

    人家摄影室拍摄标准像,角度位置灯光总要捣鼓老半天,可我这单枪匹马一人一灯,拍了也就十多分钟。事后想应该多拍几张,可说心里话,自己想给外长拍得年轻些,可怎么也拍不成。镜头里的他,脸上爬满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眼里有些发红显得疲惫,头发花白而稀疏。

    望着略带年近七旬的李外长,心里感觉不是滋味。一个堂堂的大外长竟然忙得没时间出去拍张标准照?人们不知道他有多累多难。在许多重大外交场合,人们觉得李肇星是个严肃的人,重大问题讲原则不让步。可在下面,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随和。平日采访中,他与时常主动过来和年轻人聊天,谈到兴奋处,他乐得前仰后合。“性情中人,没有外长的架子”许多记者这样说。外界如此评价他是“有水平的平民外长!”

    因为外交事务繁忙,他一年中有大半时间是坐着飞机到世界各地访问,人们在家过节,他坐在飞机上过节。李肇星喜欢写诗,很早就翻译过莎士比亚的诗,迄今已经出了多部诗集,所以人们也称他是“诗人外长。”可大多人不知道,他的诗多是在飞机上写的。我把自己出的书《奔波在战争前线》送给他,他挺喜欢,后来专门跟我多要一本,说是让儿子去学习。他跟我说,搞新闻摄影也要有自己的立场,要用摄影服务国家和百姓。

    临走时,秘书给我看李外长使用了多年的标准照片,大概三、四十岁时拍摄的黑白照片,那时的李外长很帅气,头发浓密,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

                                                                2012年2月3日修改。

 

   欢迎选购刘卫兵著:《回望20年— 一位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手记》、《奔波在战争前线》》、《随访连战的日子》纪实图文著作。请登录链接:

卓越网:http://www.amazon.cn/exec/obidos/ASIN/B002Y5XEH0/ref=pd_luc_mri?_encoding=UTF8&m=A1AJ19PSB66TGU
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7216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