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说:祝大家中秋愉快! 刘卫兵摄
作者的话:
昨天晚上,突然接到原来的同事孙浩从美国明尼苏达州打来的电话。他先是告诉我他的第二个孩子顺利出生,然后猛地问我:“快到中秋了,你还记得我们在阿富汗前线过的那个中秋节吗?”最后,他还一再祝我们全家中秋快乐!
放下老友的电话,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楼外昏黄的灯光,不禁浮想联翩。记得以前的中秋节,曾经跟妈妈爸爸、跟家人孩子一起过。因为采访的原因,还曾经在香港、在阿富汗前线过中秋。去年2006年10月的那个中秋,是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一起度过的。
过两天就是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也是祝福的节日。真诚地祝福所有的家人、朋友和网友们:中秋团圆、快乐!
和连战一起过中秋
从来没有想到,2006年的中秋节,我竟然是和中国国民党的荣誉主席一起度过的。
10月6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正在随连战在云南访问的我们,上午还在大理,傍晚便到了丽江。
雨似乎下了一夜,早起还没停。大理的白族导游姑娘更会解读,她说这雨是希望:“让尊贵的客人多留一些时候。”
下午驱车两个多小时,前往丽江。从大理到丽江多为山路,本来雨中行车就比较艰难。谁料,走出不远,突然大雾骤起,浓浓的雾气笼罩了山峦,能见度只有几十米。我们的车子显然放慢了速度,在雨雾中艰难前行。
“中秋节,怎么赶上这么个坏天气!”我心里嘟囔着。后来又转念一想,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不是早就说过“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吗?每年的中秋都是望着月亮过的,今年就不能在雨雾中过个中秋节?更何况苏轼还有最精彩的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着窗外雨下个不停,随着玻璃上纷纷划下的雨珠,我的思绪不禁被拉回到2001年那个让人终生难忘的中秋节。
当时正值阿富汗战争期间,我和同事孙浩驻守在最靠近前线的巴基斯坦边境城市白沙瓦。那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正巧是同一天——10月1日。白天奔波采访劳累了一天,晚上猛地想起当天是中秋。在这穆斯林国家,不让喝酒。怎么办?我俩想了半天,最后和小旅馆要了咖喱牛肉饭、洋葱沙拉和两张大饼。还特意要了两瓶汽水。吃牛肉、嚼洋葱、喝汽水过中秋,滋味真的很特别。后来友好的巴基斯坦朋友还送来蛋糕,让那个中秋节多了几分甜蜜。
回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又高兴了起来。联想到,今年正赶上和连主席夫妇、还有那么多台湾、北京、云南的朋友一起过中秋,实在是我们的缘分。
傍晚,顺利抵达丽江,入住官房大酒店花园别墅。蓝天白云下,漫步在这座传统和民族、地方建筑特色相结合的花园式酒店,确实如置身画中。说实话,我在国内、国外也住过不少五星级酒店,这里算是最漂亮的一个。比较而言,随着大陆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的酒店无论在硬件和软件上,都不比欧美国家的差,甚至好过他们。
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据说此夜月亮距离地球最近,月亮正是最大最圆最亮之时。根据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应是亲人团圆之时,所以中秋节又是家人团聚、团圆的节日。
中共丽江市委特意为连战及访问团一行举办中秋晚宴。“天涯共此时”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在丽江山水大幅图片上,将酒店宴会厅渲染得格外温馨。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著名诗篇《望月怀远》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让人们不禁从天上的月圆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团圆是中秋节习俗的中心意义。
连战致辞时显得很激动。他说,能和大家在一起共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实在是件幸事。中秋佳节,大家本来应该和家人在一起。现在由于他们的到来,大家不能和家人团聚,他感到有些愧疚。
讲到最后,连战举起酒杯,环顾一下四周说:“祝在座的各位和家人们,中秋愉快!”说完这话,他紧接着补上一句:“我们干杯!”随后,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纳西族的姑娘小伙子们在聚会上载歌载舞,为现场增添了许多喜庆气氛。
在电视台的朋友任永蔚的提议下,我们几位随团记者端着杯子走过去敬酒。看见我们过来,连主席立刻站起来笑着说:“谢谢,祝你们全家中秋快乐!”
连主席人实在,说话实在,喝酒也实在。此前,我和连主席的一次对话,让我印象深刻。抵达昆明的当天晚宴上,朋友杨永山提醒我,平时你老忙,现在还不给连主席敬杯酒?我连忙端起杯走到连主席身边。看到有人来,连主席连忙起身和我握手。虽然以前和连战单独聊天说话不多,但毕竟随访了这么长时间,彼此还有几分熟悉。我一开口就说:“连主席您认识我吗?”连战仔细打量我,想了想,点点头说:“认识,你是?”
我有些后悔,第一句话就给主席出难题,赶紧补充说,我是新华社摄影记者,曾全程跟随您首访大陆,并给您送过图片相册。
“噢!对对,很好!”连战似乎一下认出了我。
“很高兴跟着您采访,大陆不少年轻人挺崇拜您。”
“是吗?好哇!”我的话让他笑逐颜开。
连战一边握着我的手,一边轻轻拉拉我的短袖衫关切地问:“你是不是穿少了,手有些凉。”我连忙说自己的微循环不好,所以要喝酒。听到我半开玩笑的回答,连战和周围的人都开心地笑了。
中秋晚会即将结束时,纳西族姑娘、小伙子们和参访团的嘉宾们手拉着手,跳起欢乐的民族舞。连夫人学得很快,且舞步轻盈。比较之下,徐立德等几位老先生学得慢,跳得挺费劲儿。
我正看得入神,猛然感觉跳舞的人群中缺少一个人。对!正是缺少连战先生。我赶紧往主桌那边望去。只见连战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桌前,扭着头望着跳舞的人们,脸上浮现出快乐的微笑。
“连主席您不上去跳一会儿?”我走过去问。连战笑了笑,略带几分神秘地凑近我说:“我喝了酒。”
对呀,连主席毕竟已经是年过70的人,总该谨慎些才是。定睛细看,眼前的连战脸色比往常显得更加红润,根本不像年过古稀的老人。
跳舞的队伍越拉越长,就像一条欢快的长龙在场内跳跃、游动。我跑前跑后,不时地按下快门,纪录下一个个洋溢着两岸同胞浓浓情意的场面。
中秋之夜,感觉真好。悠扬的纳西古乐余音袅袅,伴我入眠。
(选自刘卫兵新书《随访连战的日子》)
○ 2006年10月中秋之夜,连夫人等台湾客人和丽江青年跳起欢乐的舞蹈。

○ 2006年10月中秋节,云南丽江。给连战夫妇敬酒。

2001年10月,阿富汗前线城市白沙瓦,我和孙浩喝汽水过中秋。(翻拍自孙浩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