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花钟》教学反思

(2014-10-19 14:39:0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后反思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

    教学本文,在学生利用早自习诵读和扫清了识字障碍的的基础上,我请三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能不能找到概括段意的关键句子?学生很快说出了段意并找到了关键句子。第一自然段的句子是:“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是一个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总起句。因为在《秋天的雨》一文中给学生讲过什么是“总起句”,所以这里的教学就一带而过了。

    第二自然段的关键句子是:“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这既是一个设问句,又是一个过渡句。我到底给不给学生讲这个知识呢?教参上没有说,教案上也没有涉及到。但是通过学生的习作,我发现学生在段与段的过渡上掌握得不好。我给他们写的评语有时是“缺乏过渡”。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明白什么是“过渡”。我决定先问一问吧。当我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时,他们说是“问句”,还有的说是“反问句”,就是没人说是“设问句”。这点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来以为他们起码应该知道这是一个设问句吧。既然不知道,我就给他们简单讲了讲,学生们口里也重复着。我又问:“你再仔细看看这还是一个什么句子?”学生们肯定是说不出来的,我引导着说:“你看看这句话和上面的内容有关系吗?”有同学就站起来说了:“有关系。上面的内容介绍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句话就问为什么不同?”我又问:“你看看这句话和下面的内容有关系吗?”有学生也谈到,下面的内容具体写了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的原因,所以也有关系。我顺势给学生说:“像这样的句子,既联系着上一段的内容,又引起下文,这就叫过渡句。它就像一座桥,联系着两个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我把这个句子去掉,你听听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学生听罢,说:“感觉特别突然,上一个自然段写花开放的时间,这一段怎么就突然蹦出这个内容来了。”我接着说:“这就是咱们同学的习作有时给老师的感觉。所以你们在习作时应该学会运用过渡句。”

    在学生归纳段意的基础上,我帮学生理清了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这样的学习步骤看起来有些老套,但学生处在习作初期阶段,这对他们的习作指导应该有点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有的学生的习作思路很混乱,东一句,西一句,没有什么条理和层次。

    接下来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这一段除了让学生理解“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词语以外,让学生通过交流体悟写法,感受作者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的这种写作方式。为此,我出示了一段文字:“凌晨四点,牵牛花开花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花了;七点,睡莲开花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花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花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花了……”学生读了这段文字后,表情都很着急的样子,有的说:“我觉得这段话改了以后太重复了,不如课本上写得生动形象。”有的说:“我觉得这段文字没有写出各种花的特点。”还有的说:“我觉得花都快枯萎了,一点都不美,我都不想往下读了。”……孩子们说得真好。都说我班学生比较笨,其实他们有时还是不错的嘛。我接着他们的话说:“这就是我们同学习作中有时出现的问题,语言太单调、干巴、无趣了。花再美,也需要作者会写,否则花就失去了美感。同样是写开花,文中的作者就根据花的不同特点,采用了不同的表达形式。自己读读文中的这段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或者是哪一句让你产生了联想,都可以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体会了作者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花儿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姿势绽放着自己的美丽,书写着内心的快乐,你能读出来吗?”学生在齐读的基础上,达到了背诵。大部分学生课堂上差不多背过了这一段。

    在对第一自然段有了充分的理解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个写话训练:发挥想象,写写秋天的果园、田野即将丰收的景象: 苹果(      );橘子(      ); 山楂(      );柿子(      );玉米(      );高粱(      );谷子(      );豆子(      )。

    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充分思考,使这种训练不流于形式,这个写话训练我给他们留了很长的时间。我走到学生中间,一发现写得好的句子就读给他们听,并进行点评。最后我把学生写的好的句子打到了大屏幕上,全班同学一起读了读:“苹果羞红了脸;橘子挂起了黄黄的小灯笼;山楂喝醉了酒,满脸火红;柿子变成了胖乎乎的大娃娃;玉米脱掉外衣,笑出了大金牙;高粱染红了长头发;谷子穿上金灿灿的衣服,笑弯了腰;豆子蹦蹦跳跳地走出家门去旅游。”这既激励了写得好的同学,又拓展了其他同学的思路。

    当然,我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通过最近的教学,我明确了每一课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分析理解作者的感情上,应给学生渗透一些语文元素,语文知识,并学习作者的写法进行语言训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