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城遗址

标签:
额济纳黑水城黑城 |
分类: 旅游 |
在距离额济纳旗东南约25公里处,有一座几乎要被巴丹吉林沙漠掩埋的城池遗址,它就是黑水城遗址。黑水城又称黑城,蒙古语称为哈拉浩特。位于干涸的额济纳河(黑水)下游北岸,是居延文化的一部分。黑水城是西夏在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边防要塞,是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岭北行省的驿站要道,为亦集乃路,明以后城渐废。其实早在汉朝时,赶走匈奴后就有屯田驻兵,现今额济纳成为居延遗址和黑水城保护基地,成为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黑水城为传统的城池布局,呈长方形。全城面积超过十八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城为军政官署和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东城则为吏民和军队居住区及仓库等。城东西各有一座城门,门宽四米五。建有瓮城,瓮城门南向。城墙高十一米,墙四角加厚,成圆锥形,顶部外侧建有女墙一道。城中有一条大道贯穿东西。城东南有一座方形堡子,堡东有一座高土台,东台又建有两排房屋,外有围墙。城外是居民的宅院。
其实,早在西夏建国以前,黑水城一带就已有大量居民,在这里耕耘牧猎、繁衍生息。西夏建国后,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以防东面辽国和漠北蒙古的侵入,西夏王朝曾先后调集两个统军司来驻守黑水城及整个居延地区。并将大批人口迁到黑水城一带定居,让他们在当地屯垦造田、生产粮食,以满足大批军民的生活需要。
到西夏鼎盛时期时,黑水城已不再是一座单纯的军事城堡,逐渐变成一座经济
、文化都较为发达的繁荣城市。当时的黑水城内,官署、民居、店铺、驿站、佛教寺院以及印制佛经、制作工具的各种作坊布满了城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近200年之久。
公元1226年,北方“蒙古汗国”的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征伐西夏,首先攻克了黑水城,并由此南下,直取西夏的国都中兴府,次年,西夏灭亡。元朝建立后,黑水城依然沿用,而且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视。当时这一地区划归甘肃行省,称“亦集乃路”元朝在这里设置了亦集乃路总管府,管辖这一地区及西宁、山丹两州。
由于黑水城是漠北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元朝统治者不仅派遣了大量军队来黑水城驻防,还从各地迁来许多汉族和蒙古族人,来这里与当人共同发展农牧业生产。当时,各族人民利用额济纳河的水利资源开渠造田,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先后屯田近万亩。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来的黑水城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在原有城池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了扩建改造。扩建后的黑水城,东西宽450米,南北长380米,是原来城池的3倍。扩建后的城市,不仅增加了城区面积,而且加强了城市的防御能力。当时的黑水城,城墙高达10米,城内有登城马道7条,设有宽约6米的东、西城门两座,并在城门外加筑了瓮城。在四面城墙的外侧还修筑了马面、角台等御敌建筑。
在当时的城区内,分布有街市、官署,驿站、学府、寺院等区域和百姓、官员、兵卒的住宅区;有直通城门的东、西大街和南北街巷组成的整齐街道。街道两侧,布满了各种店铺,有饭馆、酒店、客栈、钱庄、杂货店、衣帛行、马具作坊等。并有马市、柴市及交换农牧产品的互市场所。黑水城,不仅城内十分繁荣,而且在城外也有百姓集中的居民区和繁华热闹的街市。当时,居住在黑水城一带的固定人口约有七八千人之多。
说道黑城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名叫哈日巴特尔(直译为黑英雄)的蒙古族将军,在此筑城镇守。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哈日巴特尔为黑将军,此城便称为黑城。
由于哈日巴特尔骁勇善战,不但晋升为将军,并深得皇帝欢心,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黑将军做哈敦(译意夫人)。
后来,黑将军羽翼渐丰,权势强盛,竟然觊觎皇权,企图一统天下。正当与心腹们密谋怎样篡夺皇位之时,这一阴谋被公主得知。她便将黑将军阴谋篡权的消息报告了父皇。皇帝在盛怒之下派数万大军进攻黑城,悬赏捉拿哈日巴特尔。
但是大军为攻陷黑城打了多次大仗,均无取得根本性胜利,为不使黑将军逃脱,只好把黑城围困起来。
于是,皇帝又增派一万大军赴鄂木讷河上游的咽喉部位,随着巫师们高声诵讼着《护律·夏日毕其格》(意即法律黄书),军士们用头盔盛着沙土,很快地截断了河水,并筑起一道巨大的土坝。
不几日,只见城内人畜饥渴,近城的禾苗枯萎。黑将军便令士兵在城内掘井,在挖掘中每每眼见出水,一会儿又见底了,就这样直挖到八十丈还是不出水。在这饥渴难忍、万般无奈的情形之下,黑将军只得下令准备突围。
临行前,他把全城的金银财宝投入井中,又对自己的两个儿女说:“你们去做财宝的主人吧!”,并祝愿说:“愿来日有个骑秃头青虻牛的人来将我们财宝取走”。随后,便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也活活埋入深井。又令士兵连夜凿通北部城墙,率城内尽数兵马冲出,杀出了一条血路突围北上了。
传说:在黑城方圆二十里的地方打井都是涸井,是因当时皇帝所派的数万大军堵塞河道时,由巫师念了“法律黄书”所致。在城池内,每当风雨过后所能见到的青、白色的两条长蛇,便是黑将军两个孩子的化身。在黑城附近因无水所死的树木也都是追随黑将军突围出逃的方向而伏。
晋人秦氏
前一篇:生命的奇迹,额济纳胡杨林
后一篇:居延海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