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你凭啥只管招生收钱,不管学生就业?

(2010-05-24 18:18:40)
标签:

掏粪工

大学失业

就业

朱军

大学城

教育体制

杂谈

分类: 乱谈

        大学,你凭啥只管招生收钱,不管学生就业?

 

                                       晋人秦氏

  

  前些日子,"掏粪"一词铺天盖地的成了热门话题!怪哉?不怪!因为头戴"央视著名主持人"光环的朱军对大学生"掏粪工"作了一番点评,而同样头顶"专家教授"光环的顾骏闻此点评路见不平,跳将出来质问朱军"他自己怎么不去掏粪?",于是两个光环如空中闪电,喀嚓一下,全国网民就都热闹上了。

 

  意见分成针锋相对的俩个阵营。左营言之凿凿:大学生掏粪有何不可?右营咄咄逼人:大学生掏粪浪费资源!双方各执一辞,白刃肉搏,血肉横飞,不分高下。

 

  其实,依我看,大学生掏不掏粪并不决定于"央视著名主持人",也不决定于"专家教授",只决定于他们自己。如果他们只是到大学旅游四年,或者滥爱四年,顺便如捡垃圾般的捡了一个毕业证回来;或者说他们尽管拼足了真功夫,行万里楼梯,破万卷经书,但无奈经书已成昨日黄花,他们修来的"学问"不幸还是一种垃圾,那他们能去掏粪说不定也不合格。试问,谁规定从大出来的人就不可以去掏粪?谁又规定大学出来的人就一定会去掏粪?

 

  这个话题本来算不上一个话题。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作官的人争取到了作官的机会,掏粪的人争取到了掏粪的机会,富翁争取到了富翁的机会,乞丐争取到了乞丐的机会。春有播种秋有收,秋天没有收成但却享受了春夏的清闲。纵有个别既享了春夏的清闲,又有吃不完的五谷归仓,那是人家上辈人积德行善此辈得到了阴魂报偿也说不定呢。再说,每年数百万之众的大学毕业生又有多少去掏粪了呢?所以,这样一种"异常",事实上是不值得关注和大惊小怪的。但今天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奇闻"能够挣足眼球。明星都不惜暴露着二奶招摇过市,甚至故意走秀中大曝光腚,或者干脆弄段床戏,何况这种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借他人之丑,造自己之势,名利双收,岂不高哉!

 

  好了,我们就不做炒作这种烂事的帮手了。我们说一点正事吧。

 

  什么正事呢?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些数据。

 

http://s14/middle/4e4fde6ag875463dfc61d&690

 

( http://www.cnwnews.com/html/chuangye/cn_zxbb/20100519/218845.html)

 

  这些数据大家都并不陌生,只是列在一起,我相信和我一样吃惊的人很多。为了直观起见,我们不防再将它做成图表。

 

 http://s12/middle/4e4fde6ag875464d3e89b&690

 

 

  这样一目了然了。2001年至2009年短短九年间招生人数从115万扩大到611万,增长了5.3倍!待业人数呢?从34万扩大到196万,增长了5.8倍!更令人惊讶的是,2009年的待业人数接近2003年的招生人数!如果不出预料,2010年大学毕业后的待业学生将超过230万!

 

  这里,我想还需要澄清一个词汇,就是"待业"。什么是"待业"?百度的解释是"青年接受完教育后却没找到工作,等待工作机会的行为,叫待业。"其实说穿了"待业"就是"失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谓失业 (Unemployment)是指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好,我们只问三个问题,第一,大学生毕业没有就业能力吗?第二,大学生毕业没有就业要求吗?第三,大学生待业不正是没有找到就业机会吗?那为什么要把大学生毕业失业扭扭捏捏的称为"待业"呢?是因为"待"字还说明有一丝希望吗?真的不懂其中的奥妙!

 

  我想,这样一份数据,我们的众多大学经营者是很清楚的。每年学校可以向社会提供多少合格的人力资源,每年社会又需要多少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人力资源,我们的众多大学经营者只要用心去做调查研究,这个问题也一定会有明确的答案。如果这样的问题搞清楚了,上面我们列举的数据就不会这样令人难堪。问题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偏偏我们的众多大学经营者为什么就视若无睹呢?明明毕业的学生已经有超过30%的人无法就业,为什们还要以每年10%的比例进行扩招?一个正常的在市场经济中进行经营的企业,会在超过30%的产品滞销的情况下还会以每年增加10%的生产规模来生产吗?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这不需要铺陈过多的理论。因为企业必须要将产品销售出去才可以换回之前所有投入的成本,才有资金继续运作。企业如果在产品滞销,库存增大的情况下还继续扩大生产,那只有死路一条,除非经营者脑壳坏掉,否则这样愚蠢的事情不会发生。 但大学为何可以在学生大量滞销的情况下还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呢?莫非我们众多的大学经营者都脑壳坏掉了吗?显然不是!那又是为何?!

 

  答案就在这样一层窗户纸--学校对于教育产出的”产品”只负责生产,不负责销售;具有垄断性质的学校所谓的"培养人才"是先收钱,再进行”生产加工”,自己不需要投入”生产加工”所需的成本!因为没有加工失败的风险──不管销售,所以大学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扩招,只要学校教室够大老师够多!为何这些年"大学城"可以在全国象疯草一样的生长,根子不就在这里吗?(注:各地庞大的大学城还是正在升值中的房地产产业!)

 

  世界上有只完美的享受权利但可以不善尽义务的行业吗?有!那就是中国大陆的大学教育!一边疯狂的数钱,一边疯狂的圈地,一边疯狂的扩招,一边疯狂的将失业的风险和责任推给社会!但在亚洲竟拿不出一所像样的学校!人口占亚洲34.9%的地方,拥有1553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却没有一所大学能挤进亚洲前十,岂不令人汗颜吗!(参见2010年亚洲大学排名发布: http://news.qq.com/a/20100513/001374.htm

 

  记得读过一篇文章,说失业的规模是因为就业人口的增大造成的,即使没有大学扩招,还是会有同样规模的人群需要就业而无法解决,所以大学毕业生失业其实和大学扩招无关。表面上看,好像有些道理,因为这些人不进大学也是要就业的。但是不是可以这样再想想:不上大学学生会付出高昂的学费吗?也许这笔数以万计的学费可以帮他找到其它自主就业的渠道;不上大学或许可以上高职技校,工厂缺工也许正好成就了他们的就业之路;不上大学,他们或许学会了脚踏实地的做人,一窝蜂的蚁居在大城市的现状也许会改变,而中小城市乃至乡镇农村却得到了需要的人力资源!

 

  好了这个问题并非此文的核心,我只想就核心问题再问一句:大学,你凭啥只管招生收钱,不管学生就业!凭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